——观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有感
“珍爱和平、珍惜幸福、珍视当下”这十二个字是我看完电影志愿军三部曲后最真切的感受。
儿时,初读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懵懂的年纪只知道文中描述的是一群无畏生死、舍身为国的勇敢战士;少时,再读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朴实的文字在脑海中勾勒出战场上战士们英勇杀敌、慷慨就义时的伟岸身影;今天,走进影院,以直观的形式感受战火纷飞下战士们为了“和平”毅然坚守阵地、奔赴战场的伟大壮举,真正读懂了何谓“最可爱的人”!
在相继观看了志愿军三部曲中的《雄兵出击》《存亡之战》后,国庆假期的尾声和朋友相约走进影院观看了第三篇章《浴血和平》。该影片主要聚焦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后直至签署停战协议期间“边打边谈”的作战历程。历经747天志愿军战士的抵死奋战、殊死搏斗,终于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搏来了期盼已久的和平。荧幕中看着战士们那一双双渴望和平的眼神以及迎来停战协议时,敌我双方的欢呼雀跃,那一刻潸然泪下,这意味着不再有炮火、不再有牺牲、不再有胆战心惊,我们胜利了!对于梦寐以求的“和平”来说,他就像影片中宋佳饰演的中方谈判代表团翻译队长林月明所说的“和平就像一个小孩子,总是会转到你面前”,可这样的代价却是无数志愿军战士用鲜血换来的。
在那个硝烟四起、炮火连天、血火交锋的前线,战士们面对敌军的强大作战实力毫无畏惧,尤其是那一声声“冲呀、冲呀、向前冲呀!”的声音是那样的振聋发聩,每每看到这样的画面,总能燃起荧幕前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如果身在那个年代,我定奔赴战场、报效祖国!
影片中为了尽早实现“和平”的美好愿望,我方一直在努力。谈判前林月明带领队组人员在地上事先摆好和平鸽的图案,虽然换来的是敌方的不屑一顾但我方仍不气馁,依然把被风吹乱的石头恢复原样,以此表达对于和平的渴望;谈判桌上我方代表团表现出的唇枪舌剑、义正词严、寸步不让、镇定自若的强硬态度坚决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为了不给敌方留任何借口,彭昱畅饰演的姚庆祥和陈飞宇饰演的孙醒,即使面对敌人的偷袭和挑衅依然遵守着开城中立区“不掏枪、不开枪”的规定;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事迹妇孺皆知,当影片中饰演黄继光的演员周政杰通过精湛的演技再现那段情景时,那种本能的来自于心灵上的震撼让人热泪盈眶;还有一个肖央饰演的运输队司机赵安南,角色虽小却彰显了大爱情怀,嘴上说的是完成一百次物资运输任务后就回国看望母亲,可面对现实他依然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不幸地是在执行任务中遭遇敌军炸弹袭击壮烈牺牲,直至临终都未能如愿见到日思夜想的母亲,这愿望又何尝不是那些牺牲在战场上无数英雄儿女的心愿?
影片的结尾处,时间来到了和平年代,蓝天白云、鸟语花香,一批批志愿军烈士的遗骸被安全护送回国,张宥浩饰演的杨三弟等人饱含热泪地那句“要回家了”的心愿此刻也终于被照进了现实。张子枫饰演的翻译员李晓在经历了残酷的抗美援朝战争后也终于等到了和平的消息、盼到了和平的时代、见到了和平的盛世,遗憾的是自己的亲人却未能与她共看和平年代的繁荣新貌,共享这盛世的和谐美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当生活在新时代的李晓用钥匙打开那扇挂满战友照片的房门时,房间里的一景一物是对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烈士们的深切怀念,也是后辈们当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奋发图强的最好佐证。
伴随着那英和刘宇宁全新演绎的歌曲《我爱你中国》的旋律缓缓响起,字幕升起,三部曲到此结束。
出了影院的大门,迎泽大街已是华灯初上,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城市的喧嚣与繁华是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象征,不远处的大厦楼体外立面上写有“我爱你中国”的字样正在滚动播放,漫步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戴上耳机再次聆听《我爱你中国》,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流淌于心底。一路上影片中的动人情节依旧萦绕在脑海,抬头望着那皎洁的夜空,内心急切地想把今天这百姓幸福安宁,社会和谐美好的盛世图景告诉战场上的那些烈士们,以此告慰他们的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