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出生于矿区,但是具体年份不详,矿区的野狗虽多但具体哪一只是它的妈妈我倒没见过,爸爸就更别提了,它还有一亲兄弟小黑,关于小黄的身世我能确定的仅此而已,不过听同事们说其实它还有两兄弟,一只在很小的时候被人抱走,另一只被过往的行车不小心给撵死了。
之所以叫它小黄是因为它的毛色是纯金黄色的,而小黑名字的由来自然也就是因其纯黑色的毛色而得名。它俩从小就生活在办公楼前绿化带中的一个洞里,我也曾因好奇心弯下腰看过洞里的情况,于它们而言那的确是一个一年四季遮风挡雨的好住所。
在它们很小的时候,不知哪位职工偷偷把一对毛色黑白相间的小狗(老家人称这样毛色的狗为黑花花狗)也放到了它们的狗舍里,从此异母异父的两对好兄弟便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
有一年冬天雪下的特别大,我在户外拍雪景的时候它们也跟着我在雪地里尽情地撒欢,在我的挑逗下它们更是玩得不亦乐乎,我用相机为它们定格下了一张张可爱的合影。
由于它们年龄尚小,住所又离公寓楼较近,也许是出于对它们的怜悯,职工们总是把吃剩的饭菜倒在它们住所旁的一个盆里,因此矿区的那些野狗也就注意到了那个“聚宝盆”。每每到了晚上就会成群结队地跑去“偷吃”,我就撞见过几次。后来就掌握了一个规律,只要听见它们四小只狂吠,那定是有野狗出现,有一次我竟然看见一条野狗嘴里叼着它们当中的一只黑花花狗,情急之下我赶紧随手拿了块砖头冲上前去才救下它的性命,可是这样的幸运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够有,可惜的是不久后的一天野狗终究还是无情地咬死了其中一只黑黄花花狗。
小黄和小黑虽是一奶同胞但它们的性格却截然不同,小黄从小就谨慎,不让任何人碰,当矿区人喂它吃食时它也不会立即跑上前去,而小黑就不同了,平日里跟这个玩跟那个闹,性格活泼的很,因此它也总能得到更多的吃食,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不知饥饱的小黑因为老百姓所讲的“狗翻肠”没翻过去而丢了自己的性命,另一条黑花花狗也是同样的死因。
那天中午,在我回宿舍的路上看见宿舍楼底围了很多人,凑上前才知道大家都在关心正在经历“翻肠”的小黑,热心的职工还亲自购买了庆大霉素往小黑嘴里灌,本以为小黑这次的“翻肠劫”能像往常那般挨过去,可是下午两点半去办公室时,大家告诉我小黑不在了,我再次凑过去看,只见很多苍蝇在小黑身上乱飞着,跟前的人也纷纷为小黑这次终究没能挺过去而唏嘘!出于对生命的敬重也为了能够让它尽快入土为安,我去库房找了把铁锹在绿化带的草丛中挖了一个大坑,因当时已入冬,土地也冻住,所以挖那一个大坑费了很大力气,最后在好友张瑞的帮助下,用一个纸箱把小黑装入里面然后埋入土里,自己的心里也终于得到些许安慰。
做这一切时,一旁的小黄都看在眼里,中途还跑到小黑身旁嗅了嗅,我猜是不是在试图唤醒小黑又或者和小黑做着最后的道别也说不准。可能动物真的都是有灵性的吧,从那之后,小黄似乎对我就有了一种莫名地亲切感,只要我路过它的住所,它都会摇着尾巴跑出来看我,见我不搭理它就用嘴咬我的裤腿试图引起我的注意,每每如此我也都会蹲下身子摸摸它的头以示回应,这样的习惯一直持续至今。
相依为命的兄弟们相继离开后就只剩小黄“孤军奋战”,应对各种“危险”。本以为小黄会长成大黄狗,结果一直都保持在一尺四五的长度。虽说小黄无亲无靠但却渐渐成为了矿区人的宠儿,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把吃剩的骨头、肉类等带给小黄,为了防止被其他野狗抢去,大家还会亲自盯着小黄吃完才会放心离去。要是逢年过节的话,小黄的吃食会更加丰盛,每天总有啃不完的骨头,众人的偏爱把小黄养的肉嘟嘟的,谁见了都想伸手去摸摸它那身顺滑的毛。
从小就特别谨慎的小黄长大后依然保持谨慎的性格,陌生人喂它吃食,它是不会吃的;你若上去逮它,它会噌的一下钻到绿化带里消失的无影无踪;它只会靠近自认为亲近的人。基于小黄的这种自我保护意识,职工们开玩笑地说做人就得向小黄学习,低调、谨慎才是生存之道。
在动物眼中,可能也有谁的地盘谁做主这一说。宿舍楼前偌大的空地仿佛就是独属于小黄的地盘,每有野狗经过时它都会勇敢地跑上前去狂吠,这样的情形当然是有熟人在场为它护航,要是没有熟人的话它是不敢的,这一点从它一步三回头的样子就可以看出。小黄也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主,遇见比它小的拉布拉多,它就下口咬人家,因此我也呵斥过它几次,结果枉然,依然照旧。
小黄也有特别可爱的一面,老远见你端着饭盒时就会跑来然后伸出自己的爪子向你问好,要是你喂的饭菜不合它胃口它就会离你远去,任凭你在后面如何叫它都无济于事。要是熟人去外场干活的话,它还会作为一名忠诚卫士陪伴左右,前提是必须给吃根火腿肠。刚开始晨跑时,小黄听到我的脚步声会立即从绿化带钻出来,出于自我保护意识它并不会跟着我,只是望着我渐渐远去的背影,也许是出于好奇心吧,有一次终于跟着我来了个晨跑,一路上谨慎的它一直紧跟着我,生怕把它弄丢,在终于弄清每天早晨我的行踪后,就再也没有陪我晨跑过。
对于小黄来说无论外面的环境多么好,它始终都惦念着从小生活的那个地方。有一位职工负责在山上看库房,为了解闷就用吃食养住了一群流浪狗,小黄便是其中之一。有一段时间大家不见小黄的踪影,纷纷猜测是不是被咬死了,后来听人说“入编”了(在山上有人好吃好喝招待着)。让人想不到的是一段时间过后,小黄放弃了“锦衣玉食”的生活,毅然回到了自己的“贫民窟”,大家看到小黄的身影后就像见到了老熟人,纷纷上去“打招呼”,小黄也用逢人便伸出爪子特有的问候方式一一回应着大家的热情。
不愁吃,恋家,遇到危险就躲,懂得自我保护,遇到熟人会“来事”,没事的时候喜欢躺在水泥地上晒太阳,这便是矿区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