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豪的头像

杨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2/30
分享

烟雨情深

生落黔西北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然而家不能选择,要么在父母住的地方,要么在“我”住的地方。要不这样,我就希望住在一个晴天最多的地方,免得一入秋冬之季,就难得甩开织金烟雨的纷扰,搞得人心落寞,难得没有寂寥之思。不过这只是以往的想法罢了,不是说不能改变就要学会适应吗?这些年下来,我不只是适应,而是越发喜欢织金烟雨了。

近段是公认的旅游淡季,而且织金烟雨连绵,就像林黛玉,似乎每天不伤心、不流泪这日子就过不下去。说织金烟雨不好?偏就有千里之外的客人坐着大巴不断奔赴平远古镇,而我亲眼见到的一个情景更令我感慨又欣慰。一车人到织金饭店下车后不是急于办理入住,而是马上有人提议导游先带他们逛一圈,大家也快速响应,“哇!你看这些大山烟笼雾绕,太有意思了!”“什么叫太有意思,不对,是太有诗意了!”“我们来的目的就是看美景!”导游说:“关键是现在还下着雨呢”,提议者马上回答:“不怕不怕,这雨不大,淋点小雨也是挺好的,滋养身体。”仔细一看,众人手里都拿着伞,却只有两三人把伞撑开。感慨、欣慰是另一回事,如今面对这样的情景,我已然不觉得奇怪了,那些去东北、去高原雪山的游客,不就是专门奔着当地的严寒去的吗?旅游就是欣赏不同的风景,产生不同的感受,得到不同的满足,于是就有人创造出一个词,叫“冰雪经济”。

平远古镇叫“烟雨古镇,荷叶莲城”,之前我是不太理解这种提法的。织金城自古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之地,有如蛛网般的地下水,平远古镇既种有荷花,也有莲花,说“荷叶莲城”自然是有道理的,而说“烟雨古镇”给我的感觉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生在织金,长在织金,我岂能不知道、不理解烟雨,记忆之深刻可谓无以言表。《千字文》说“云腾致雨”,云者,烟也;烟者,岚也,雾也,云也。有烟往往有雨,有雨往往有烟,烟和雨如同孪生姐妹,很少能离开。只不过说法不同,人的际遇不同,内心的感受也不一样罢了,现在说的烟雨,当年我们的说法是又是阴天,还偏要下雨,或者直接叫阴雨,试想在穷愁潦倒、只能愁眉苦脸的时代,连天阴雨还有什么美可言?对于农村人,不会因为阴天下雨而闲坐家中,相反还得干更多的农活,阴雨是美不起来的,倒是有太多的“苦”味含在里头。

再后来发现了,同一种天气,江浙一带叫“烟雨江南”,而且形成了一个地理文化概念,有首同名歌曲唱道:“烟雨的江南,诗画的缠绵。烟蒙蒙雨霏霏,迷了眼眸醉了青莲……”美不美?而《烟雨唱扬州》唱的是:“雨绵绵,情依依,多少故事在心里,百年巧合话惊奇……”美不美?琼瑶歌词《烟也濛濛雨也濛濛》里的烟雨意境就更美了:“人生聚散总无因,不愿相逢却又相逢。马蹄踏碎红尘梦,仰望长空,往事无踪。几番风雨几番愁,既已相逢,却恨匆匆。新仇旧怨何时了,烟也濛濛,雨也濛濛……”,哪里还有一点范仲淹“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感受。当然,还有很多古诗词同样写过烟雨之美,如欧阳修有《采桑子》写道:“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仅从这些新词旧韵中,我们就可以理解远方客人来到平远古镇时的期待与惊喜。他们对烟雨的期待,与我过去对阳光的期待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曾经令我厌烦至极的烟雨,其中蕴藏着别样的深情底理与温情蜜意,是明媚阳光所无法替代的,而平远古镇的烟雨,尤其值得细细品味一番。

在平远古镇,我不知道见识了多少烟雨,心烦意乱过,若有所失过,没精打采过,黯然神伤过。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日子,我才得以对烟雨重新感知、逐渐认识并爱上了烟雨,而且我相信,在其它场景不会有这样的结果——没有时间、条件,最重要的是没有感情。只有在家乡的平远古镇,不管是春光明媚,还是夏阳酷暑,也不管是秋高气爽,还是岁暮寒天,我都能用心去观察、体会,并从中寻找到不同的美。每当细雨如烟,千丝万缕,那是苍天对古镇的温柔抚慰——古镇的青石板在烟雨滋养下,泛出清冷而润朗的光,每一块石板都是岁月的见证,在烟雨中漫录古镇平和、优雅的时光之歌;烟影如画,淅淅沥沥,细雨洒落时会溅起看不见却能感知的细小水花,那是雨的精灵在青石板上欢奔雀跃,逍遥自得;烟飞雨落,楼台亭榭、飞檐翘角说隐犹现,仿佛是偶尔流露的岁月浅笑,淡然悠溶,静美如花;那些青瓦上长出的点点苔痕,在烟雨滋润下愈发碧绿鲜亮,焕发出翠意盎然的光,于静谧中显露的生机,让人心安定而舒畅,喜悦而昂扬。

烟雨是大自然对古镇最体贴的馈赠——古镇不该只有阳刚,同样容色婉约,温和柔顺,我们又何必感到孤寂,更不必暗自忧伤。在烟雨古镇,寒冬里落不尽叶子的垂柳,细长的柳枝随风轻摇,一如女子正在梳理风情月思,笑意盈腮,意味深长;那些杨梅,那些松树,那些香樟,在烟雨中依然保持着以往的一身青绿,却已经是不一样的风度,沉稳低调,幽微渺茫;三潭滚月、九龙湖、金钟湖,在烟雨之中微微泛起涟漪,深沉淡净,雅润清心,正在将一曲曲天籁之音悠然奏响,清脆空灵,余音绕梁;四周的群山,浑似水墨晕染的一幅天然长卷,看上去不如平素那么高峻挺拔、清容明茂,山体与轮廓在烟雨中时而模糊,时而清晰,偶露峥嵘,令人游思浮想;再看山上那些灌木丛林,也不如以往那么茂密葱郁,在烟雨浸润下已然淡妆素裹,影影绰绰,说近还远,说远还近,深深浅浅的白,深深浅浅的绿,有几分神秘,几分深邃,还有几许沧桑。

那些灰白的石桥,那些刻着各种花纹图案的灰白桥栏、护栏,在烟雨浸淫之下,再没有日光照射下的那么白,而是变成深灰了,略有斑驳痕迹,显得更加古朴厚重,泛着清光;近看桥下流水潺潺,两岸草木萧疏,落叶飘零,在与烟雨交融之中,温润而清朗,远看则迷糊于是水面腾起的烟雾,还是烟雾飘落于水中,雨细得看不见,此时此刻,有一股清淡之气氤氲于胸中,又有一种浪漫的情调从胸中漫延开来,妙不可言矣;游涉于湖边、河岸,会看到九龙亭、香远榭、益清榭、荷风亭、寻芳榭、凉浆亭等,所有青色瓦片都被烟雨浸透得湿漉漉,黑幽幽,一派蓊蔚洇润澈透心灵,心怀怡静,养性移情;尽管天寒人稀,亭里、榭间同样有游客驻足、情人幽会,他们或看山看水看人、赏烟赏雨赏心,脸上洋溢着沉醉与满足,或悄悄交谈,轻声细语随即烟飘雨散,恍如古镇灵动的音符,浮荡在楼台亭榭之间。

夜幕降临时,灯火渐次亮起,一圈圈温暖而柔和的光晕与烟雨交织,幻形幻影,那些细小的雨点被灯光照得亮晶晶,似飞珠散玉;街边店铺内透出的光亮,照亮了门前一方天地,灯光映照下的雨丝宛如细密的银线,在烟雾袅袅中摇曳生辉;不知从哪里传来的笛声,也如烟雨一样似有似无,若断若连,恍如烟雨之夜的喃喃低语,在诉说烟雨古镇的前世今生;如梦烟雨,轻柔细弱,如情丝般细缠漫绕,排徊不去,是对优游岁月的不舍眷恋,还是对道法自然的不改痴情,抑或是对织金古老文化的情愫缱绻吗?我想都是;古镇每丝每缕烟雨所弥漫的空间,都润含着深山幽谷的醇厚诗意,亲附着水木清华的幽远意境,很难有人不陶醉其中……我想,这就是平远古镇旺季越旺、淡季不淡的个中道理吧!

忽发瑶想,希望逢着一位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撑着油纸伞,彷徨于平远古镇悠长的雨巷,或者烟雨桥上,或者千度桥边,让她的裙摆轻拂过的石板路,留下一路丁香一样的芬芳,一如古镇的烟雨,轻柔、幽婉而醉人,从她的油纸伞上滑落的雨滴掉在地上,就会蹦跳出我的心音,在宁静的氛围里,把一曲浪漫的前奏轻轻弹响。又或许,她会在桥头停下,倚栏游望,眼里流露出柔融的情思,亦如古镇的烟雨流幻迷离,而此时古镇的某个转角处,恰好走出一位手持书卷、穿着长衫的少年郎,在不经意举目的瞬间,两人的目光恰好交汇在一起,倏然,就有一种情感恰似古镇的烟雨,弥漫在彼此心间,那是多美的天赐良缘!

平远古镇的烟雨,酥润过情天孽海,郁润过悱恻缠绵。有情之人在烟雨中相拥,他们的甜言蜜语也会被烟雨悄悄收藏,珍藏在古镇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屋瓦,每一条街巷。悠悠岁月,悠悠情韵,悠悠烟雨,烟雨古镇就是一座多情的港湾,其所释放的深情与浪漫,会让每一位踏入其中的客人,不由自主地酲醉于它的柔情绰态里,并从此梦萦魂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