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下午咸阳机场开往汉中的大巴,经洋县时,大巴下了高速,过洋县的收费站停下,我下车。大巴复驶回高速,往汉中去。我下车时问女售票员,有没有的士?女售票员回答说不知道。此地为城郊,有两条公路交汇。交汇处路边,有两三幢一至两层的民房,呈散状分布。候了一下,见有少量和货车或者私家车开过,不见的士的综影。有些着急,顺着城里的方向走了一段,还是没有看到的士。回头看看,在我经过的路段上,有一幢二层楼的房前的水泥地上,摊晒着玉米,一个少妇蹲在一辆童车边,逗着车上的幼孩。
我走过去问少妇。少妇抬起头向屋里喊,出来一个中年妇女。她对我说,路远着呢!叫车送你。这当然再好不过了。我问少妇,你开吗?中年妇女说,她爸爸开。随后掏出手机拨电话。大约过了五分钟的样子,在路对面的屋子的后面走出来一个中年男子,黑瘦黑瘦的。中年妇女说,二十块钱,行不行?我点头说行。中年妇女和中年男子讨论了一会儿,我要去的地方行走的路线,少妇有时候也插进一句话来。然后我就坐上了车。
车是一辆旧车。男人摆弄了一阵子,终于开动。我对男人说,慢些。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坐上一辆陌生的车,还有驾车人的技术不甚了了,心里莫名的多了一点紧张。中年男人说,没事。车行走的路线好象是绕着城走,行驶的时间不算短,好像是走了一点点弯路。我在想,二十块钱恐怕不够了。中年男人好像看出我的心思,对我说,我这个车也不是为了挣钱,有时候自己方便。刚才我是去菜地里看看,没有事。电话来了,我就回来了。我这里,是经常有人问路的,我就送一段,给人家方便。一个在外旅行的人,正在迷途时,忽然有了带你前往目的地的人和交通工具,内心的一块石头也就悄然落地。
车到了城中心,转了几个来回,中年男人好象也不太熟悉,一边慢慢的开,一边把头低下侧过来,看着店铺的门牌号。他对我说,你不要急,我肯定要把你送到。有一下,他把车停住,又往后倒了一截,让出了右转弯的通道,再停到路边。他对我说,你坐着,我下去问问。终于到了我们报到的宾馆,他就在宾馆的院外停住,对我说,我的车就不进去了,免得影响你的形象。我说,二十块钱少了吧?我手里准备了三张十块的。他抽出其中的两张,对我说够了。我说过,我这个车要给人方便。
在洋县,主人安排的内容,其中有一项是看看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老远的,我们就看见了圈养羚牛的栏舍,建在半山腰上,四周是水泥和钢筋格栅围墙。里面呈现的是灰白色的斜坡,中间有一处隔断。稍微平坦处,有一两处浅浅的水坑,有几处不规则的水泥墩状物,鲜有绿色。来时主人已经介绍,圈养的是一家三口。走近,体形大的雄性羚牛,隔着格栅看着我们一行人走近,也从后面慢慢的踱到隔栅跟前来,看着我们,一面嘴里咀嚼着;那只体形小一些的,也是雌性的羚牛,半卧在那里,她的身边同样的姿势也卧着一只小羚牛,它们对我们的到来反应冷淡,只管着嘴里的咀嚼。羚牛的体毛呈灰白色,和栏舍里地面泥土颜色相差无几。很快我们有了共识,那就是这一对羚牛,除了那只小的羚牛看上去身体稍微饱满些外,身体的外形可以用瘦弱来形容了,那两边的肋骨都透过表皮排列出来,我们都叹息,羚牛喂养的不好。
不知是谁带了个头,扯了路边新鲜的绿色的枝叶过来,塞进隔栅里,雄羚牛贴近格栅站着,把嘴伸过来,舌头舔过枝叶,绞进嘴里,咀嚼起来;我们的人纷纷行动起来,都折了树枝成一字儿排开,把树枝伸进隔栅里,很快那对原本卧着的母子,禁不住树叶的诱惑,站起来,也走近格栅,三只羚牛,在三处地方,吞噬着我们采摘的树叶。有人故意围墙的高处摇着枝叶,那雄性的羚牛,扬起一对前蹄,稳稳的搭在围墙的石壁伸长脖子,够着了递下来的树叶。
这时栏舍外的三间平房里,走出一个女人,三十几岁的样子,应该是喂养羚牛的饲养人员。女人面善,一直笑吟吟的看着我们争着喂奶她的羚牛,一幅心满意足的样子。我们中的一个人问,怎么只有三只?女的说,都是老了,才要喂养的,那只小的是它们生的。又一个人问,你们故意喂的这么瘦,到时候好吃肉吧?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这个女人可能会不高兴了,会生气的,因为这样的问话,有一些尖刻,好像是把人逼到墙角跟前,没有了回旋的余地。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女人没有生气,还是先前的那幅表情,还是笑呤呤的,不是的,女人说,就是这样子的瘦,老了,不长肉了。我们天天都在喂,我男人打树叶去了,回来就要喂他们。
这是一对病着的老去的羚牛,所以要有人来喂养。但按自然规律讲,壮硕的身体将离它们渐行渐远,终将有一天归为虚无,喂养人无力改变这一现状。面对我们不明究理的误解,她选择善良,给我们一个释然的微笑。
在洋县两天多的时间里,县委宣传部一行人,忙前忙后的为我们张罗,吃住行看一一安排妥贴。外宣科长小刘第一天晚上,因为要尽地主之谊,喝了超出她酒力的酒,微醉,可是还来到我们房间里,和我们说着第二天的活动,以及作为她的职责,向我们力荐洋县的唯美之处。换一种方式,因为工作的原因,多喝了一些酒,有一些不胜酒力,完全可以先去休息。可是她不,她一直与我们一起交流,谦虚而又自信,把一个主人的作为拿捏的恰到好处。
第三天离开洋县。吃早饭时,小刘拿着一相黑色封面的笔记本,摊开来,一一来到我们的饭桌跟着,递过笔,要我们在本子上写下联系方式。对于我们这几十号人来说,将来有可能为洋县的文化或者经济提供支持和帮助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短暂的相识一次,过后也将难以联系。但小刘的细心、周全和心诚之处,在于她的唯美。她说,各位老师,我记下你们的号码,春节时我小刘给你们发短信拜年,你们不必回。她想到了我们,也为我们着想。我想,到时候我们接到小刘的短信,每一个人都会回的。这是不能拒绝和忘记的友情。
有人说,你和我们一起吃早饭啊?小刘笑道,我不敢吃,等一会坐车,要晕车的。再看小刘,脸色有点发黄,没有休息好?累的?或者恐惧即将开始的坐车。
我们一行人走了,小刘应该能好好的休息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