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届高中,毕业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那时受大气候影响,没有好好的读书。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每一位同学描摹和品味各自的人生风景,收获了小浪漫、小精彩,有苦有乐的一路走过来。有一天,几个同学提议,搞一次同学聚会,是五十年的高中同学聚会。这么说时间跨度蛮长的,五十年,足以让每个同学的青丝变白发,所以意义不一般。人生有质量的大约只有一个五十年!
很快好些同学都如约了,相聚了。要知道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辈的了,平日里大多数都在与孙子辈厮守在一起,心甘情愿,以苦当乐,默默奉献发着最后的光与热。有一个同学坐了高铁从外地赶过来,过了中午十二点才能赶到聚会的场所餐厅。她为什么不能早一点到呢?那就是被家事拖拽了。这个年纪有什么家事呢?当然是要把孙子辈安顿好,才好出门的。而同学们都能体会到这个迟到者的不容易。有些同学早饭吃得早,十二点没有到肚子就开始“咕咕”叫起来了。组织者关心的问道,要不要先填一下肚子?这些同学说,不啦,我们等。即使过了十二点也要坚持参加聚会的同学,可见也是下了相当的决心的,所以同学们都要等。
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辈的,虽然到了退休年纪了,也是享受晚年生活的时候了,可是他们仍然是家庭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出门时可能儿子或者女儿会叮嘱,早点回来啊,不能喝酒啊等等!或许他们出门参加聚会,会提前主动的和孙子辈请假和报备了,说好了,打包票了,去去就回来,啊!乖!下午就回来。所以当有同学提议,聚会时间可以长一点,二天时间。五十年没有见面了,应该好好的聚一下了,到适合的景点短距离旅行一次,或者也可以适当的,小范围的疯一疯,唱啊跳啊!把同学时的甜蜜隐情此时趁机坦露或者揭发一下。但最后还是被否定了。聚会的表现点就是同学们中午在宾馆的餐厅聚一下,喝喝酒,说说话,叙叙旧,拍拍照,之后各自打道回府。为什么呢?因为时间长了,多数人不方便出门,家里有事忙!要知道带孙子辈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还有都是七十左右的人了,聚会要搞,平安顺利也是不容忽视的事。时间长了,风险隐患就会多一些。这么说起来,还真的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聚餐,桌面上是少不了摆上酒的,当然也会有饮料或者茶水,是各取所需了。不用说,到了这个年纪,阅尽了人间许多事,其中包括喝酒,喝多了会伤身,会误事啊这些经验之谈早已经被接受。的确,聚餐开始了,喝的东西,当然是自己决定。不会有他人强迫的意见加入进来,如果都年轻的话,那又另当别论。这时桌上负责倒白酒的同学,手上拿了酒瓶,问一个身边坐着还空着杯子的同学,倒一点白酒?这个同学摇头摆手,他说他只喝饮料。那就越过去,问下一个同学,下一个同学可能倒一点白酒,也可能也是喝饮料,或者喝白开水也不一定了。一圈转下来,桌上大部分人都喝饮料,不喝白酒。是不是喝饮料的人都不喝白酒呢!也不是,有的同学要适当的矜持一下,有的同学之间相互就知道,年轻时很能喝酒的。现在都不呈英雄了,要改邪归正了。而喝白酒的人呢,也文雅多了,是细酌慢饮了,不强求他人了,有点绅士的味道了。所以说年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情,包括喝酒的风格。
有一个男同学,起了早从外地,坐了高铁赶过来。这里要交代一下,我们是在县城中学毕业的。在县内属地,一个县的同学们聚的时间,或者碰面的时间还是有的。而高中一毕业就去了外地的同学,现在五十年才和同学们聚一下,是五十年才见一次面,心境当然会是不一样的,和同学的交流一下子不那么自如。开始这个男同学坐在我们A桌上,只喝饮料,白色的椰子汁,甘甜醇香,容易入口。同桌的人,相互间你来我往,说着礼貌的话,问候的话,调侃的话,同时杯子也频频的举起,外地同学当然也加入进来,不过看上去有一点生分。这也是受了地域的影响。有一下,我突然发现这个同学,不显山不露水的,自己拿起白酒瓶,往自己杯中倒了四分之一刻度的白酒。酒杯是那种鼓肚子,细长腿的高脚玻璃杯。我以前在酒桌上是经常出没的,现在当然喝酒也退休了,不过喜欢观察桌上喝酒人的神态。这个同学可能是在A桌上一直喝饮料,开始也有人为他倒白酒,他碗拒了。喝着喝着,不能尽兴,想起了要喝一点白酒才好。这样的人,酒量不一定大,属于腼腆性喝酒的人。不会主动喝,但要是被逼急了,或者为情所动,也会主动的喝起来。那么这个同学我想属于后者,五十年没有见面了,要喝一点白酒才表示性情。不过他端起白酒之后,走向了B桌。我观察B桌有与他一样的外地同学,还有好些女同学,还有和他坐同一趟高铁过来的,交流起来可能比A桌更融洽一些吧。当然他也必须同B桌上的人,用酒来表示相互敬重,这时候就是白酒了。这个同学喝完了A桌上带过去的酒,在B桌上是否还倒了白酒,不得而知。不过喝酒的人都知道,用白酒敬人,理论上讲,表达的情意会更真诚一点。有时候会收获同桌人点赞,称某人喝酒豪爽!这往往会让被点赞的人有某种荣誉感。
天底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同学聚会也是一样,转眼过去两个多小时,虽然有点意犹未尽,也不得不起身离开,但步子却有些迟疑和拖沓,有舍不得马上就分别的意境在里面。但负责组织的同学必须将活动往下推进,也就是最后一个项目,全体到楼下宾馆门前合影,这也是同学聚会的重头戏,这样就能把聚会的场景以照片的形式留存下来,这是宝贵的瞬间!是毕业五十年后同学们的真实容貌!一部份同学已经到了楼下的厅堂里,忽然有一个同学从后面神色慌张的跑过来,说不好了!有同学晕倒了,还在楼上包厢里。差不都所有的同学都停下了脚步,又齐步向后转,又往楼上来。
是那个喝了饮料又换了白酒的外地同学。此时他正斜靠在沙发上,身边有同学扶着,身边还有围着的同学。从楼下陆续赶上来的同学,很快又聚了过来,围着的圈子大了一些,层次多了一些。该同学靠在沙发上作休息状,脸色发白,神情有点低迷,但他不忘宽慰围着他的同学们,说歇一下就好了。有同学提出了搞一点蜂蜜水喝,那是用来解酒的土法子。该同学马上说,自己没有喝多少酒,也就一二两的样子。该同学在A桌上我看他倒的白酒,就有一二两,到B桌是否还倒了酒,没有人注意到。估计是还倒了白酒。如果是喝了酒有点反应,也不至于晕倒,也许歇一下就好了。果然该同学站起来,要往楼下去,他看到同学们因为他,都从楼下赶上来了,有点感动。往楼下去的同学将该同学围在中间,有一个同学还伸手扶着该同学往前走,害怕他再次晕倒。
请来的摄影师选择了在宾馆的门前拍照。因为有几级石阶,正好让同学们可以分排站立,有了层次感,让每个同学都能在照片中很好的显露自己。女同学当然是站在最前面一排,很快搞定。但男同学高矮胖瘦各不同,有的会站位,有的无所谓,有的有点忸怩,这样摄影师不得不走过来帮助排列男生的队伍。此时是十月上旬的某一天下午二点多钟,也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偏这一天最高气温是三十五度,夏日高温的炎热犹在。这让排着的照相队伍有点躁动,而摄影师已经忙的脑门上沁出了汗珠,被阳光一照射显出亮色来。摄影师终于走到相机前,按下了快门,把同学们表情的瞬间定格在某一时点上。也就在这时,男生队伍中的一侧忽然响起了惊叫声,晕倒了,又晕倒了!
原来那个先前晕倒的男生再次晕倒。男生女生又一起拥了过来,围着那个晕倒了男生。现在想这个男同学从前面的晕倒一次,到恢复过来,和同学们在一起拍照,到再次晕倒,中间一定经历了不可名状的难受,他坚持站立着,也包括等候摄影师的整理队列的时间。一旦见着摄影师按了拍照的快门,自己放松了,支持不住了,便再次晕倒了。他晕倒前的意识,是一定在告诉自己,坚持拍好照,同学们难得聚一次,不能扫了大家的兴。
这次晕倒比前一次严重些。有一下他倚坐在一个同学身边,说不出话来,脸色发白,也有冷汗从额头流下来。有同学马上拨打120电话,又一帮同学把该同学拥往宾馆大厅里去。宾馆服务员见此情景,把该同学引往一只三人沙发上躺下来。可能是过了一点时间,也可能是平躺着了,还有可能是大厅里的温度低了一些,该同学和同学们交流了起来,开始是不能够说话的。总之看迹象没有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同学们都暗自松了一口气。这时120救护车过来了,紧急着120救护人员从车上推下了铺着蓝色一次性垫子的救护床。救护人急急的问,哪里?哪里?同学们都要该同学到医院检查一下,理由都是不容置疑的。有同学说,刚才好可怕啊!该同学坚持不去医院,他说歇一会就好了。有一个同学支持该同学的观点,认为他就是喝了酒后刺激的反应,歇一下就好了。
救护车走了。该同学的状态也要好一些了。有同学问他,血糖低吗?或者心脏平常有什么不适吗?该同学都说没有,只说刚刚就是头晕。有同学说头晕这个样子,一定要检查一下,不能马虎,众人附和。同学们陆续想着要回家的事了,远一点的同学过了时间,没有班车了。带了车的同学已经带着一部分同学离开。县城里的同学,围着该同学,他不去医院,就要送回家了。该同学说他县里有一个外甥,连忙打电话,让他过来接。众同学又都松了一口气,该同学总算有家人出来照应。很快该同学的外甥过来了,开了车把他送到了高铁站,高铁站还有一趟车,让该同学坐车回家。
当晚几乎群里的同学都问起这个同学后来的情况,收到已经回家没有事的信息后,都在群里说千好万好,不出事就好。当然这个同学安全到家以后,也在第一时间在群里发了感谢信。
这里顺便提一下,我是这一届当时的班长。出了这样的事,我无法逃避。其中就想好了,倘若这同学去了医院检查,无大碍,可以回家,但已经没有了班车。只有约上几个同学开车送他回家,是最可行最安全的办法了。其时聚会的几个同学也带了车,后来都先后离开了。只有我这台车还在,送他回家的任务只有我来担当了。好在后来他的外甥来了。
再说一下这次聚会的组织者,他是一个热心的同学,克服了身体上某种功能缺陷所带来的困扰,坚持着从头到尾把同学聚会操持到最后结束。他在征求我这个当年班长对同学聚会的意见时,我说聚会宜短不宜长,就在中午聚个餐,同学们见了面就各自离开,是好聚好散。没有想到还是有了一场小惊吓!好在有惊无险。用一个平日也注重同学情谊的女同学的话说,她当时胸口的心脏“砰砰”乱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