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的天气有一点热。汽车停在站里,还没有开出。人一个个的上来。上车的人神色都带着一点点紧迫。这些人当中,大都是上班族,他们要在周末的时候早一点离开办公室,不过也不能太早,因为说到底这又是在上班时间,所以动身的时候,也就是比发车时间要早一点,中间还要把路程和买票的时间匡进去。有的可能手头上还正在处理一件要紧的事,没有办法才丢了下来,等到下周再做。这样他们匆忙上了车,第一眼就是要看是否还有座位,一直到坐在位置上,今日回家的事就算解决了。
车厢里有一些闷热。太阳照在车厢顶上,还有他的四壁,热量便传导了进来。手触摸在车窗上,也有些烫手。茶绿色的条状帆布窗帘,一块块被打开,遮挡住玻璃窗外的阳光射进来。座位是人造革的,很厚实,又是黑色的,坐上去屁股下面不透气,但在冬天这样的座位就舒服了。车是空调车,这时空调却没有打开。有人就叫:老板开空调。一个卖票的,一个是开车的,不知道他们当中哪一位是老板,他们仍旧是在热烈的谈着心,刚好是一男一女,说着昨晚在一个人的家中玩麻将的事,便不理睬这位顾客的要求。于是不再有人提开空调的事。大约都指望车子开动时,空调就要开了。车主也要算经济账。有的人又站起来,把行李往车厢顶一侧的行李架上塞,塞不进,便只好放到脚底下。也有的人开始脱去外衣。一个女子掏出手帕来,擦额上的汗。车子到了发车时间还没有开。车主都是想晚一些时候动身,可以都带上两个客。
坐位是两个排在一起的,一边一排,中间是通道。先上车的人,往往是占了一排位置,一个自己坐,一个上面放了行李。即使没有行李,一个人的身体占了两个人的位置,总要舒服一些。上来的人,看看前排每排都坐了一个人,就往后坐,到后面也同样坐一排。再到后来,就开始填坐前面空下的位置。通常是在有空位置的旁边一站,问有没有人?当然是没有人坐。先坐的人就要挪动身子,或者坐到靠窗的一个位置上去,或者扭转一下身体,腾出位置,让后来的人坐到里面去。通常先到的人,更愿意坐靠通道的一个座位,那样身体活动的空间就要大一些了。
车子开动时,车厢里面开始有了风,便凉快了许多。有人就开了窗,让风呼呼的刮进来,头发纷纷的向后扑倒,眼睛也眯了起来,口也闭着。后面的人会说,把窗子开小一点。于是开窗的人也就把窗子关一点,风就小了一些,也温和了一些。车在城中往城郊大约十几分钟路程里,便不急于赶路,而是慢慢的开动,沿着路牙子慢慢的前移,有时甚至是人散步的速度。车不能停,停下交警就要赶过来罚款,因为是违章停车。这样的开,往往是路边还有等车的人。这些人赶到了这里上车,有的是出门时晚了点,直接到这里正好坐上车。也有的是要算一些小账,会便宜一两块钱。车主当然乐意带上他们。有的时候明明已经出城好些时候,速度也已经开了起来。冷不防一下突然刹车,甚至再往后倒一截路,原来是路边又有了一个招手的人。这时车厢里明明是坐满了人。也不要紧,就在过道上加上一只矮塑料小方凳。再有人上车再加。车主有办法。上了车的人,也不计较这些,能坐上车就行。
坐上车的人当然是各色各样。有在机关工作,回家度周末的,比较悠闲。通常衣衫比较整洁和光鲜,手中拎了一个公文包,或者腋下夹了一叠书报,坐下时,便打开书埋头读看,不大注意身边的人和事。不少人是生意人,他们总是满面尘土,头发凌乱,提了大一包小一包的上车,往往就要占了位置,或者就要把通道填满。车主会说,把东西摆到下面去。下面是有行李厢的。车主就会帮着他拎。安顿好的才上车坐下,舒一口气。也有进城的农民回家,他们手中的物件是竹篮、蛇皮袋,或者一根扁担。他们的衣着、肤色和举止都透出农民的本色。学生是这个车上的最单纯的人,他们稚嫩的面相,或者默不出声的表情,以及还没有进入生活历程的那种超然,让现在正在为生活而奔波的人,为之羡慕。一个看上去,也是为生活奔波的风尘女子,眉眼之间有一些修饰,表情有一些冷漠。她问一个已经坐上位置的男人,里面的位置有没有人坐?她用嘴巴呶一下车窗下的空座位。男人说没有。她便不待男人让一下,便将一只腿塞进男人两腿之间的空档,往里面的位置挤去,脸上的表情当然是木木的。这女子坐上位子,便熟练的放倒座位,也不管后面坐着的人感受,倒头便睡。一直在车要到站时,她还沉沉的睡着。她也许是要靠坐车的空隙,弥补昨晚夜生活时睡眠的缺失。她也是人世间一个辛苦行当且容易被人歧视的女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