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里,有两只燕子,在我们住的楼道里,叽叽喳喳,一前一后的飞进飞出。爱人说,这对燕子夫妻,要在我们这里筑窝了。果然,它们在四楼的楼道里,也就是我家门前的过道顶上,沿着吸顶灯的边缘开始施工,一层一层的,一段一段的。那些日子,楼道里经常响起燕子的呢喃声。好像是十几天以后吧,那燕窝就附在吸顶灯上竣工了。
我们这栋楼上下六层,每层两户,门相向而开,一共住了十二户人家。十二户人家的成员不算少,上上下下,频繁地在楼道里与燕子相遇,多多少少给了燕子不少惊吓。还在燕子筑窝时,如果在野外的燕子衔了材料,准备飞回楼道,看见有人在楼梯上走动,它们便折回去,继续在野外飞一圈。这样就耽误了它们的施工进度。现在也是这样,它们出去觅食或者踏青回来,正要飞临,见了楼道上的人,立刻折回,有时落在外面的电线上,瞅准机会,再飞进燕窝。慢慢的,人领教了燕子的苦衷,进出楼道时,就多了一份小心翼翼。经过时,下意识抬一次头,看一眼燕窝,目光里总是带着几分新奇和怜爱。若是他们中有人正准备出门,但发现燕子正要飞临楼道,便会缩回门内,等燕子飞进燕窝,才将脚跨出来。来不及缩回,已经走在楼道上的,看见燕子在楼道外面的空中盘旋,便也加快脚步,还会努力的将脚步放轻,快速的离开楼道。好像是对燕子说,我们马上走,马上走,你们进来就是了。
但燕子多少也会要给楼道里的住户带来一些不便。燕子到了晚上,当然是双双飞进燕窝,开始歇息,只是它们都将尾巴朝外。第二天早晨,那与燕窝垂直的地面上,就落下了一层稀疏的灰白色粪便。楼道都是由门卫每天打扫,比较洁净。自从有了燕窝光临,门卫的清扫便多了一些工作量,而且经过时确实有一点有碍观感。门卫趁机说,等天冷了,燕子飞走了,就把这只燕窝捣掉,不然太脏了。他的这句话,立刻遭到楼道里住户的反对。他们说这件事做不得,这是燕子的一个家,他们在这里生儿育女的。话是这样说,门卫还是有一些消极的,清扫时,嘴巴里面絮絮叨叨的,究竟是给他找了一些麻烦。
岳母注意到了,每天就主动的承担了一件事。大清早,便在燕子的粪便上,洒一些水,湿润以后,再用铲子铲,再扫净。但这样只能保持一天。须得天天扫才行。对面的邻居看见了,有心过来帮忙,把自家不用的一只小陶瓷花盆,搬到燕窝底下,上下垂直,花盆上铺上一块纸板,接住粪便。到时再换上一块。这样就不用天天打扫,省了好些事。
过了几个月的一天早晨,岳母说,纸板上的粪便比以前少些了。再注意,渐渐的就没有粪便落到纸板上。楼道里的人们有些奇怪,莫不是燕子飞走了?可是分明能听到燕窝里面的呢喃声。再说,楼道里的人们没有亏待燕子。再一观察,一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大燕子飞走了,把燕窝留给了刚刚能够外出觅食的小燕子。小燕子睡姿和大燕子不同,将头伸到洞口,这样夜晚就没有粪便落到地上。又有人这样分析说,大燕子原本也不肯将粪便排在地面上,只是它们生了蛋,慢慢的又孵出了小燕子,燕窝显得小了些,有点挤,大燕子不能邋遢了自己的孩子,便将粪便排到了地面上。当然,这些都是人的想法。
楼道住户的分析,表达了人对燕子的喜爱。燕子无论用什么方式与人类亲近,楼道里的主人都是在迎合它们,接纳它们,想着它们的好。楼道本来也是有一些单调的,现在就流进了燕子的歌声。楼道里的主人门进进出出,除了注意悬在头顶的燕窝,也多了一些语言交流的内容,那便是燕子是人类朋友之类的话题。住我楼下的一个花朵一般的小女孩,有时拉着她爷爷的手,上来看燕窝,还有从燕窝伸出半个脑袋的燕子,喜欢的不得了。看着看着,有一天她突然对爷爷说,燕子和我一样,也是小朋友,也要照顾。当过老师,已经退休的爷爷,拍着孙女红红的脸蛋,乖乖,你说的对,燕子也要我们照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