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热浪滚滚,仿佛置身于硕大的炉火旁。走在街头巷尾,感受着炽热的气息,每一寸肌肤,都被灼烧得生疼。漫步公园小径,寻找一丝凉爽。甬道两侧,绿树成荫,花香四溢。那炽热的阳光,穿透了树叶的缝隙,洒在滚烫的地面,形成一处处斑驳的光影。漫步光影之间,仿佛置身于巨大的蒸笼,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不一会儿,湿透了衬衫。
不远处,传来孩子们嬉戏的欢笑声。循声望去,一群孩子在喷泉边嬉戏、玩耍。水花四溅,笑声朗朗,为这炎热夏日带来一丝清凉。我走近他们,感受着湿润的风,涌起一股清凉。但好景不长,一阵一阵的热风吹过,立马带走了短暂的凉爽。
炎炎夏日里,我来到了一处建筑工地。高耸入云的吊塔,把臂膀伸得老长,有时在空中旋转一下。工地上,机器轰鸣,尘土飞扬。工人们穿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紧张地忙碌着。他们的脸上布满了汗珠,手中的工具,在高温下闪闪发光。我站在一旁看着,为他们的辛勤付出感到敬佩。阳光更加炙烤,工人们的汗水浸透了衣服。我看到,一位中年男子挥舞着铁锤,用力敲击着钢筋。他的动作熟练、有力,汗水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淌,滴在了地面上。看着他的身影,我想起了“掀篷更无风半点,挥扇只有汗如浆。”我祈求凉风,快吹过来,吹走他脸上的汗珠。看着他油光满面,想到了我的爷爷。他是一位辛勤的农民,几十年如一日,用汗水和努力,为家庭创造了幸福。
小时候在乡下,遇到盛夏,酷暑炎炎,大地被烤得裂开了缝隙。爷爷带着我们,肩抗锄头、手拿铁锨,去玉米田里挖沟、抗旱、浇水。大人们挥汗如雨,有的光着膀子,有的肩膀上耷拉着,一条灰不拉几的湿毛巾。他们的身影在田间穿梭,颇似一幅生动的画。
焦土般的黄土地,玉米田里却是生机勃勃。爷爷手握锄头,深一脚,浅一脚,伫立在泥土中。他的双手布满了老茧,却依然灵活有力。他用力挖掘着沟渠,动作娴熟、有力。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泥土上,瞬间蒸发,仿佛化作了一缕缕青烟。
叔伯们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紧贴在身上,露出两排清瘦的肋骨。他们埋头挖沟,引水,堵水,浑然不觉。眼睛紧盯着前方的田,心中有个信念:为了收成,为了生活,不干完,不收工。
他们身后,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玉米足有两米高,炎风拂夏,随风摇曳,仿佛在向他们致敬。他们的汗水洒在这片土地上,滋养着这些玉米,也滋养着他们的希望。
那时候,我虽然年幼,但能感受到爷爷、叔伯们弯着腰,在田野里辛苦劳作的意义。古诗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场景,就摆放在眼前。他们的背影,在炎热蒸腾的阳光下,显得如此高大,恍若一座大山。
爷爷告诉我,劳动是光荣的,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他的话虽然简单,却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
突然 ,工地上,一阵急促的哨声,打断了我的思绪。
远远看到,工人们在钢筋水泥森林中来回穿梭、忙碌。那浇筑的水泥沙浆,星星点点,喷洒在他们脸上,和脸颊上留下来的汗水,交汇在一起,就像放大了的图画,一幅高空俯瞰的黄河脉略图。烈日灼心,他们脸上写满了坚毅、执着,汗水顺着脸颊、脖子滑落,滴在炙热的地面上,瞬间蒸发成一股热气,袅袅升腾了。
我继续在工地上徘徊,看着那些高耸入云的建筑,想象着未来的模样。想起了一首诗:“劳动虽辛却无怨,丰收时节笑开颜。”这诗句,仿佛在诉说着,建筑工人的辛劳、坚韧、幸福。炎炎夏日,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建造着摩天大楼,创造着“城市造型师”的一个个奇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劳动是财富的密码。
傍晚,一阵炎风拂过,带走了夏日的酷暑炎热,也带走了我心中的烦躁、酷焖。看着那些仍在忙碌的身影,我用长焦镜头,抓拍到一张张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幅图,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