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历经三天,终于在6月9日结束了。我的孙女刘牧是参加2025年高考的莘莘学子,故今年6月7日到6月9日的这三天,不仅是我孙女最紧张,最期待,去倾力拼搏的三天。也是12年来一直含辛茹苦陪伴着女儿读书和成长,为女儿倾注了很多精力和付出了很多心血的父亲和母亲最紧张、最期待的三天。同时也是离儿子家10公里之遥,我这个当爷爷的心情最紧张,最关注儿子家里反映的三天。
孙女刘牧天资聪颖,学习用功,三年前凭自己努力,在宏帆八中初中毕业以715分的中考成绩,考入市里有名的有“七龙珠”之称的一所重点中学,并在这里顺利的完成了高中学业。虽然基础好,学习成绩比较扎实和稳定。但孙女参加今年的高考,必竟是一种全国统一式的命题考试,即人们雅称的“国考”,故大家既紧张又期待。
参加“国考”是学子走向社会之前的一次拼搏,不仅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拼搏,也是对自已人生的一种重要的历练。它将对考生知识水平、文化素质、心理素养、人格品质和社会认知等进行全方位的检验,是对学子在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的评价。也是学子去实现自己的凤愿的基础,是去接受国家和社会对自已上一个新台阶的选择。故参加这种“国考”,不论是她本人,竟连其父母都是比较紧张的、也是极其期待的。
据我所知孙女参加高考的这三天,我儿子和儿媳为了给高考的女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一个宽松的应考氛圍。两人都向单位请了事假,尽其所能在家陪伴她、照顾她。
为了尽量减少女儿精神上的压力和避免挠乱她的备考,在考试的这三天里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父母,一点也没去打扰女儿的心绪,只是悄悄看着女儿去考场前和从考场回来的表情。以及暗中观察女儿在家里吃饭、睡觉和临考前复习的生活、学习状态,悄悄倾听和观察此时女儿与她几位要好的同学,甚至老师通电话的声调和表情。
父亲和母亲用这些细节和现象,揣摩着女儿的考试状况。
在电话里我还从儿子和儿媳那里知道:孙女参加今年高考三天的考试中,不论是上午考完语文或数学、下午考完理化或英语,在请了事假在家守侯女儿的父母俩,从不向女儿讨问一句:“你考得好不好、考的题难不难,更不敢向她探问你对你的预期有没把握?”
尽管这之前我从儿子那里得知,高考前这两个多月来,孙女的学校按高考模拟考式进行的几次模考中,孙女的成绩都上了660分、670分甚至冲上了692分。但这只是预演、是模似考,模似考和正式的考试即“国考”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的。
我看到尽管近几年来,每年都有一千多万大学学子,有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从学校毕业出来涌向社会,社会上出现毕业生找工作困难和一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但上完高中想继续深造提升自己,去圆大学梦的学子和他们的父母依然如故。学子自己仍愿意继续升学,其父母也仍坚决支持和鼓励他们去参加高考,仍是当下的主流。使之每年仍有上千万的高中学子,涌入全国各地的大学。
高考完后也如此,考生本人以及他的父母也一直祈祷着、一直祝福着,考生企盼着自己一举考上,父母也企盼自己的儿女能考出好成绩,能考上一所大家都心仪的好大学。
因这是对美好的一种追求,是企盼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拚搏和奋斗。
坦率地讲,我孙女、我儿子和儿媳,以及当爷爷的我,甚至孙女的婆婆也都持有这种心境和希冀。虽然孙女基础较好,考试前情绪稳定且显得十分沉着和自信。但倒底这次考得如何,还得靠临场发挥,怕考场上一下失误,故能不能考上,能考上那类大学,大家的心还是悬系着的、担心着的、企盼着的……
我就是这种心境,担心并企盼着孙女的高考结果。就是这样心一直悬系着、企盼着从6月9日考完,直到6月24日上午整整过了15天。这天在家的我和孙女的婆婆,突然接到儿子一个电话,儿子在电话里告诉我们:“刚才我在今年的招生网上查到了刘牧的考分,她考了668分。”
“啊668分!这种分在今年是什么一种成绩,能不能考上你们讲的什么985或什么211的大学?”听到儿子告之的消息,我忍不住问。
“你们孙女刘牧考的这个分数还可以,但凭这个分上“大学的天花板”即大家讲的上清华、北大至少要696以上的高分还有大的距离。不过刘牧努力了,她这个成绩基本上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儿子带着诙谐、风趣又十分理智的口吻告诉我们。
接着儿子又告诉我和他的母亲:“据网上公佈的信息,今年重庆市参加高考的考生有21.3万人,其中物理类考生有13.9万人,历史类考生有7.3万人。刘牧报考的是物理类,至于她这个668分这个分数,能考上什么大学还得要看6月25日,即明天重庆市2025年大学招生网发佈的物理类“一分一段线”上,去查刘牧的考分在哪个分数段上,并找出该分数在重庆市参加高考学生中的排位。知道了她的分数在全体考生中的排位名次,刘牧能上那类大学的事,才基本定得下来。”
儿子讲到这里,稍稍舒展了口气显得有些兴奋,继续从电话里讲道:“从去年和前年的分数看,如刘牧这个分数能排位在今年我市物理类高考学生1000名左右,那么上985或211之类的大学没什么问题。不过最终还得看明天公布的重庆市本年度高考生一分一段表,找到刘牧她的成绩在全市考生中的排位。”
儿子在电话里一气给我讲这么多,又解释、又举例,终于让我听明白了孙女的考分比较高,按去年的这个考分看,她上985或211类的大学没多大问题。也让我知道了孙女倒底能上什么学校,还得在明天在市里考生网上发佈的一分一段表上查获,才能知道孙女的这个成绩,在全市物理类12.9万考生的排位,即排在多少名
孙女、孙女的爸爸、妈妈,以及我和孙女的婆婆,虽然知道了孙女的考试成绩。一个悬念算解决了,但另一个悬念又来了:全国有3000多所大学,其中只有39个“985”大学,只有116个“211”大学,孙女这个成绩究竟能上哪个大学,能上哪个“985”、哪个“211”仍悬系着我们的心。
第二天上午10时,儿子又来电话告诉一直悬系着孙女的这个成绩,能考上什么大学的我和孙女她的婆婆:“重庆市2025年高考物理类一分一段表出来了,刘牧排名在全市物理类12.9万考生中名列660位。按去年这个分数线的排位,能夠上39所985大学中排位较前面的985。”
听罢传来的好消息,悬系了一天的心,终于消除了。我喜形一色并仍然想着孙女能考上,儿子讲的“大学的天花板”和有名的“华东五校”,故在电话里向儿子发了一连串问:“刘牧这个分能上清华、上北大吗?”不行,儿子回答。“能上上海交大、复旦,能上浙大、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吗?”
“不行,都不行,这些学校都是全国排名前八九名的大学,能考上至少考分排名在全市前400名以内的才有希望。刘牧的考分看来只能在全国39家985中,排位在10来名的学校了。”儿子如实地,满有信心地回答。
孙女在今年髙考,考出了较好的成绩,按考分和一分段线的排位能上985类的大学。但究竟她这个成绩能考上那所排名靠前的985大学,仍悬系着她父亲、母亲,甚至我和孙女婆婆的心。
接下来的几天里,按高考填报志愿的要求,儿子和儿媳配合孙女一道,不断收集新鲜的资料和信息,不断查询和参考去前年一些高考资料,他们仨在一起商商量量,反反复复四五天,终于在最后一天按自己的考分和在市里的排位,以及从孙女喜欢的專业和学校出发。并带着一种:一怕失漏、二怕滑档、三想拾遗和檢漏的考虑。一共填报了想报考的20多个大学,报考的專业基本上都是“技算机科学与技术”后,把志愿表报了上去。
据儿子讲:他们填报的这些大学,大都是985中排名在前十来位的大学和一些最知名的211大学,填报中仍把希望中的华东五校的上海交大、复旦、浙大、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放在了最前面,尔后是华中科技大、西安交大、哈工大、成都电科大等20多所985大学,最后垫尾的是211类最好的一所大学即北京邮电大学。
就这样,孙女的父母以及我和她的婆婆,都带着又等待、又期盼的心理,从6月24日到7月22日,几乎又过去了一个月。
此时,时令已入伏,重庆天气十分酷热。为避暑我和孙女的婆婆于7月17乘车已来到距家一百公里外,海拔1200高的黑山谷上面的老黑山上。
7月22日这天早上,我和孙女的婆婆在避暑房又得到儿子一个电话,儿子告诉我们:“从刚才在招生网上查得的消息获知,刘牧已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了,考入了该校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院。这是我们之前填报的学校,也是女儿和我,以及她母亲都心仪的一所学校。”
“啊,座落在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好大学。据我从《百度》中得知该校的这个專业,在全国大学的该專业排位中进入了前10。祝贺刘牧,祝贺我的孙女!”我连忙称赞并道喜。
坦率地讲,自从儿子6月23日告诉我孙女这个分数上985问题不大后,退休在家闲着无事的我,一气在《百度》上查询了20多所985大学和多所211大学,大致知道了这些大学的基本情况。
当儿子告之孙女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我立刻也想到了我曾在几天前,查获的这所大学的有关资料:华中科技大学简称华中大和华科大,是985和双一流大学自不必说,还系国家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其中该校开设的激光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波技术、光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学科,这些都是有着广泛发展前景的学科,都是建设我们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需要的一些学科。
由于这些学科应用广泛且前瞻性又强,从这所大学出来的学子深受国家有关部委、科研机构,和国内不少著名企业的青睐。如截至2021年,该校就有一万余名学子就职华为,故让该校有华为娘家之称就是一例。
我还从该校简介中获知:该校的教学实力、影响力和成就位列2026QS世界大学排名第319名,其软科学学术排名位居世界第79位。该校2025年在中国3000多所大学中排名为前14名,其中该校的软科学在国内大学中排名为第8名。无疑这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大学,儿子、儿媳和孙女的选择没错。
7月29日下午,我又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 ,电话里儿子告我和她的母亲:“用快件邮来的刘牧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的通知书,刚刚收到了。我已把录取通知书拍了像,发在了你们的微信里,你们可以看看。刘牧参加今年高考终算圆满收官……”
儿子刚讲到这里,电话里突然传来孙女刘牧的声音:“爷爷、婆婆我知道你们一直在关心我的高考,一直在鼓励着我,谢谢你们了!考上华中科技大学是我又一个新的开始,我还要继续努力。学成后我要好好报效祖国,我不会辜负你们的希望。”
孙女终于完成了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拼搏,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接受了一次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心理素养、人格品质和社会认知的检验和洗礼。
是啊!孙女能在此次12.9万人考生中成绩名列市里前660多名,能在全国3000多所大学中考进排位前14名的大学。依我看不仅靠她智商,还得靠努力和有点“天赋异禀”。孙女刘牧的确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也没有辜负爷爷和婆婆的期望。
当爷爷的我,即兴在此送给孙女 一首小诗给予祝福和勉励:
寒窗苦读有回报,
金榜题名喜洋洋。
高考过后扬风帆,
读书报国美名扬。
写于黑山谷老黑山
森林奇景避暑房
2025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