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酷峰的头像

酷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30
分享

东李镇的大集


东李镇位于夏津县城东四十里处,与高唐县相邻。而东李镇的大集,是夏津县数一数二的农村集市,它可以和城市的农贸批发市场相媲美。

说起东李镇的大集,那要追溯到很早以前,这个,我就不曾知晓了。我记忆里的东李镇大集,三四岁时,在脑海中就有了很深的印象了。我从两岁起就在姥爷家生活,是舅妈把我抚养到九岁才不得已回家生活,上学的。那时,舅舅编织粪筐粪篓,姥爷到集市上售卖。每次姥爷赶东李镇大集时,都会给我带回些好吃的东西,所以,我的心中,从小就对赶东李镇大集有一种强烈的渴望。我长到七八岁时,姥爷才带着我去东李镇赶集。一听说要带我去赶集,我心里老高兴了,一早就坐到姥爷的手推车上,让姥爷推着我去。有时,我也会走着,帮姥爷推车,可姥爷说等我长大些再帮忙,非要我坐到手推车上,推着我走不可。

我们早早来到集市上,摆好售卖的物品。这时,姥爷会让我看着摊子,自己出去给我买些吃的东西让我吃:有出名的冰糖葫芦、热乎的油条,还有东李镇名吃油酥火烧等。小小的我,望着来往的人流和叫卖的摊贩,心里既兴奋又激动,总想到集市上逛一逛。而我每次提出这样的要求,姥爷总会说,不许去,走丢了我可负不起这个责任。直到我上小学三年级,父亲带我赶年集时,我才感受到东李镇大集的繁华和人流的拥挤。

那时大集还在老街上,东、西、南、北街道两旁都是售卖的摊主,而牲口市却在村南面的低洼处。每逢农历的五、十,人们都会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到这里赶集,采购生活必需品和农资。每到赶年集时,人们都会从四面八方涌到集市上采购年货,肉市、菜市、衣服鞋帽市的人最多。每到腊月十五、二十,烟花爆竹市场的男爷们都会争相购买鞭炮——这时,这里是整个集市特别热闹和拥挤的地方。牲口市场在十一月上旬,是一年中最活跃的时期,直到腊月二十五才恢复平常的秩序——每到这个时期,都会有大量外地客商到此地购买、售卖牛羊等牲口。那人山人海的人流,那把人抬起来走十米远的拥挤场景,不逊色于清明上河图的繁华!

到后来,镇政府在村镇北面征用土地,建成大型农贸集市,使得东李镇大集更加繁华,更加热闹,交易量居夏津县之最。后来根据国家规定,集市取消烟花爆竹交易市场,扩大了牲口市场。从此后,东李镇大集牲口交易市场,成为夏津县最大的牲口交易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夏津县,随着人们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集市越赶越大,以前的自行车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电动车和小轿车。后来,经镇政府规划,启动集市重新建设工程。集市改造了交易大棚几处,贸易楼数座,新增大型超市几处,并硬化了集市道路路面。这些措施,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购物需求。

新世纪到来,超市的兴起很大程度冲击了传统集市,人们因超市的购物便利而多数选择去超市购物的同时,并没有影响到东李镇大集的繁华景象。每到赶集日,人们都会开着轿车或者电动轿车到集市上购物。临近年关,现在集市上不仅有各种地方特色美食,如糖炒栗子、本地地瓜、手工扫帚等,还有春联、窗花、小灯笼等装饰品,糖果、糕点、老豆腐等特色小吃,以及肉食、蔬菜、水果等年货‌——这些商品琳琅满目,香气四溢,吸引了大量群众前来赶集,形成了热闹非凡的市集景象‌。东李镇集市,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乡亲邻里之间联系和交流的平台。通过集市,当地群众可以销售手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增加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此外,集市上的叫卖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儿时的回忆,成为在外游子回村的“第一行程”‌。

那叫卖声,那讨价还价声,那人流涌动的场景,那从远古到现在的交易繁华,如一幅美好的画卷,画卷上画着时代的变迁,画着,昔日的繁华、今日的发达。——年关的东李镇大集,刻画着人们幸福生活的画面,刻画着传统节日的热闹气氛。

这一幅幅的画卷,如相机一样,记录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的时光,也见证了祖国在一代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使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的场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