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荣胜的头像

胡荣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14
分享

桃花开满山岗

兴仁城北街道海河村5000亩桃树林,春暖花开季节,满山岗桃树开满粉花色桃花,迷人景致陶醉了络绎不绝的踏春人。

今年开春,风和日丽的日子,几个影友邀约,笔者有幸到兴仁城北街道海河村饱览桃花盛景,景致令人如痴如醉。海河村位于兴仁市城北街道北部,距市区7.8公里,开车出城往高武方向大约走10多分钟路程就到,老远望去满山岗桃树开满鲜花装扮山里。一条乡村水泥机耕路,尤如天空七仙女的腰带飘落在桃花山,给春意昂然的桃花山增添了动感和喜庆,同时,也是杨家山群众经济增长的致富路。

海河村村支书林必菊介绍,他们海河村红色基因厚重,生态环境优美。桃子产业是他们村的经济支柱,每到桃花盛开季节和桃子成熟季节,到海河村来赏花和采摘桃子的人骆驿不绝,对拉动村乡村振兴开发红色旅游起了很大助推作用。桃子产品他们不光以新鲜水果销售,还开发桃子桃子酒、桃脯、桃子汁等。

谈到海河村发展变化,杨家山组70多岁老人何显伦深有感触地说:以前他们村是贫困村,到处是石旮旯地、水土流失严重,多数人靠吃救济粮,外出打工维持生活。解放后土地分到户,有个别农户在自己家自留地边种桃树,桃子长势不错,果子到成熟季节也非常喜人,不过是人们说的自产自销,满足自己吃,未拿到市场卖。这10多年来,经街道党委和政府重视,村“两委”带领群众科学种植,每到桃花盛开和桃子成熟季节,满山遍野的桃花和挂满鲜果场景真是喜人。兴仁城里和周边县(市)来乡村旅游的人络绎不绝,有拍照的、赏花的、带孩子来玩的、商贩来购桃的等。种桃户们还开展上树摘桃优惠活动,那壮观场面真如陶渊明老先生写的《世外桃源》文章里那样热闹。靠种桃子海河村老百姓腰包鼓起来了。何显伦老人扶出了两个大学生,成为全村种桃子抚娃娃读书的典型。

海河村杨家山组有座山,现人们叫它桃花山。寨子里老年人说,很久以前山上就有桃子树,只不过是人们常说的老品种桃子,果小,水份少,当地人叫毛桃,没人管理,在山上属于自然生长那种。后来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桃子长势也不好,山变成了荒山荒坡,偶尔有点也是石旮旯地,庄稼也长不好,当地群众形容说是拉屎不长蛆的地方。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农村土地承包到户,杨家山组的群众又在山上开荒种地,开出来的地大多是石旮旯地,种庄稼长不好,收成不高,农户又在山上种起桃子,虽是星星点点,也能满足种桃人自己吃。二十世纪初,政府开展石漠化治理,同时号召老百姓发展经果林。海河村杨家山组这座山就成为城北街道办事处治理荒山荒坡的典型。

办事处老领导张主任回忆海河村石漠化治理的情形说:海河村原来一直叫黄土佬村,从名字来看,这个村就是典型的喀什特地形地貌村,石漠化非常严重,像桃花山这种山地特别多。本着青山绿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结合当时黄土佬村的实际,既要治理水土流失,又要让群众得到实惠,在全面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中,经历届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和支持,黄土佬村争取了三年的坡耕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在综合治理过程中,对黄土佬村荒山荒坡一方面实施拦梗蓄水修路,另一方面发动群众种植接红桃固水培土。经过群众多年在荒山荒坡上和石旮旯种植和管护,接红桃发展迅速,规模越种越大,形成现在的几千亩连片种植桃园。几年后桃子树长起来,桃树开花季节,杨家山桃树林满山桃花,看后有说不出的喜悦,桃花山就这样叫上了。后来黄土佬的接红桃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该村就成为黔西南州小康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借助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建设的项目工程,争取了各级资金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生活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当地群众集体呼吁和上级各级领导的重视下,2021年黄土佬村成功更名为海河村。

谈到海河村为什么种桃子,村支书林必菊说:他们村很久以前就有种桃子的历史,十几年前石漠化治理过程中,要解决坡耕地水土保持问题,咨询上级相关部门,他们派专家到村考察,专家说:海河村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接桃,但种桃树需要科学嫁接,母本和嫁接苗都需要精心挑选,这样结出来的果子才果大皮薄,水份足,外白里红,核肉分离,口感脆甜。几户种桃户听了专家建议,进行品种改种,种出来的接红桃确实像专家说的那样,慢慢的一些群众跟着种,桃子成熟季节,果子吃不完,当地老百姓就背着一背背接红桃到兴仁市场上销售,后来黄土佬接红桃丰收后,兴仁街上销售黄土佬接红桃成为一道亮丽风景,黄土佬接红桃也就名声远扬。

桃子树寿命不长,加上病虫害,气候的危害,需施肥、修枝、嫁接等技术活,管理特别重要。谈到管理,村里侯示元老人说:过去虽说黄土佬有桃子,传统方法种植的桃子与现在固水培土后种植出的接红桃比,那是小乌见大乌。以前,他们不懂什么叫管理,种下桃树就由他自然生长挂果,感觉前几年挂的果还可以,后来漫漫果小水份少,又遮档地,干脆就把树给砍了。今天海河村桃子能成规模化发展,得感谢上级党委政府重视,村支部、村合作社热心为群众服务。带领群众,科学种桃、科学管理,帮助群众销售桃子,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群众都喜欢把桃子卖给村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销售。

海河村桃子产业,能发展成兴仁城北街道的支柱产业,离不开街道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和重视。在城北街道杨修鸾书记的办公室笔者了解到:近几年来,兴仁城北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产业振兴,以党支部领办村级合作社为核心抓手,聚焦海河村桃产业转型升级,构建起了“街道党工委—村党组织—产业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示范户”四级联动体系。依托党支部领办村级合作社,充分发挥集体资金优势,建立鲜果收购加工机制。通过统一收购、集中加工,有效降低农户市场风险,从源头上保障海河村桃子产业的稳定发展。

为增加接红桃品质和产量,接红桃需要科学种植、修枝整形、梳花梳果、蓄水灌溉,精心呵护。城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通过抓院坝会、专题培训会等形式,提高桃子种植户的科学种子意识和对桃树的病虫害及桃树周期的知识培训。开展“田间课堂”教学模式:邀请种桃技术专家深入桃子林现场解决种桃户的技术难题和接受群众的技术咨询,有意识培养当地桃树管理技术队伍。

为将海河村桃园打造成为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城北街道组建由驻村第一书记、街道干部组成挂村帮扶队伍,重点培育海河村20户接受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示范户。示范户王安材说,这几年在街道办、村两委的帮助下他们杨家山桃子林修通了机耕路,现施肥、修枝、管理、摘果他们都开车子去,方便了许多,提高了效益。技术员到桃子林手把手教他们给桃树嫁接、修枝、施肥,他们学会了科学种桃。还说他家今年10多亩桃子树长势非常好,桃子卖了个好价钱,光桃子一项就收入10000多元。

采访中,笔者看到王安材浑身都是劲,脸上挂满了喜悦,问道:像你这样的种桃户你们海河村应该有20来户吧?他回答说:不止,可能有30来户。哦!我说。心想那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呀!

桃子是鲜果,销售季节性强、易出现过剩易难,兴仁城北街道党工委做到未雨先绸,提前谋划。在桃子成熟前就牵头开展市场调研,确立桃子酿酒作为产业升级突破口。2025年消化过剩桃果超47吨,收购240余户果农桃子,有效解决村民们桃子丰收销售困难的难题。同时,在发展桃子酿酒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桃产品创新,开发桃脯、桃汁等系列衍生产品。牵头举办桃产品品鉴活动、网络营销等活动,提升海河村桃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2025年海河村接红桃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方式吸引线上流量,同步设立线下销售网点,构建立体化销售网络,实现销售额10余万元,成为海河村今年的亮点工作。种桃户侯示元老人说,今年他家的桃子销售,除办事处、村两委的统一收购外,他的媳妇和女儿通过QQ、微信群等网络也销售不少,通过网络联系后送货上门服务还卖了个好价钱。以前海河村群众愁种桃子种不好,种好后又怕卖不出去的担忧已成为历史。

是啊,笔者在海河村采访还了解到村民王艳卖桃子的感人故事。村民们说,王艳是一位分得清轻重,做事拿得起放得下,一位全能性的人。她会开车,养蜜蜂,挖机车开得很好。今年卖桃子她也是一把好手。

王艳,海河村杨家山组人,今年37岁,是3个孩子的妈妈,家里的顶梁柱,她家养有30多桶蜜峰、种有10多亩接红桃,村里搞修建或邻里修房造屋常请她开挖机车去协助,算得上是村里的忙人。

2025年,她成为海河村网络销售接红桃的能人。记者采访,她说:“6月中旬,看着家里10多亩桃子一天天成熟,靠老人在路边一天卖不了多少。平时工作原因她加了多个同城微信群,在群里尝试卖自家种的桃子。哪知消息发出去,手机响个不停,于是,就有了《兴仁:“新农人”让家乡特产“走出去”》的文章在贵州日报社“天眼”网络平台发表。

她告诉笔者,卖桃子那久,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就骑着摩托车在桃花山的机耕路上穿行,在她家10多亩接红桃林里忙碌。每天中午12点左右,她就能完成六七张订单,前5天她卖桃子就收入4000多元。今年卖桃子季节,将近半个月时间她主要精力都是在卖桃子,她卖了2000多斤接红桃,收入10000多元,自家桃子卖得差不多后,她还帮邻居也卖了不少。

卖桃子,王艳卖出了经验,她说,采摘桃子要采摘成熟匀称的,采摘以后还要挑选,这样就能保障顾客到手桃子都是品相好的。还说,“不能图一时眼前利益砸了海河村桃子的招牌。”可见,王艳是个讲诚信,非常有责任感的人。

在海河村,应用网络销售桃子不仅王艳一人。退伍返乡有着3年直播经验,今年才27岁的张国荣通过网络直播也卖了不少。

张国荣是土生土长的海河村杨家山人,退伍后一直从事着网络直播,今年看到家乡的桃子丰收,也想着用自己的特长来卖本地接红桃。他把直播间设在自己家桃子林里,让进直播间的人直接看到海河村的接红桃,两场直播他就把海河村的桃子卖到东北、浙江、广州、海南等省份,像新疆、西藏路途遥远不方便物流的省份还拒绝了客户的购买。张国荣告诉笔者,通过今年家乡接红桃的两次网络直播(一次1个多小时),他卖了500多斤接红桃,收入5000多元,现在他把网络直播间建在了家里,准备长期直播家乡的农产品。

笔者眼前还浮现张国荣直播海河村接红桃的音荣笑貌:

“尝尝。”张国荣随手摘下几个桃子,分给周边一群人,“我们当地接红桃主要有两个特点,脆、甜,成熟的桃子用手搬开后桃肉和果核自然分离,口感非常好……”

兴义游客徐武芬说:“他们年年都要来桃花山摘桃子,已经四五年了,今年摘了100多斤,这桃子很脆、很甜,口感好。

驻海河村第一书记何应普说:2025年海河村5000亩桃子,300万斤接红桃,通过村合作社收购、网络直销、种桃户到兴仁城里街上和路边卖及游客进桃林摘桃卖等多渠道、多方式销售,百姓收入可观,卖桃子收入已经成为海河村民重要经济收入来源。通过干群齐心卖桃,拉近了干群关系,群众有什么事已喜欢和他们交心,村里的公益事业也乐于参与了。为他们探索新型农村的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从而证明了城北街道党工委、街道办对海河村桃子产业实行“街道党工委-村党组织-产业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示范户”四级联动体系。”管理模式是正确的,助推了城北街道的乡村振兴和红色文化品牌打造。

在城北街道杨修鸾书记办公室笔者还了解到海河村的未来规划。杨书记说,近年来,海河村以深厚底蕴为基石,赓续红色血脉,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古法新用、红脉铸魂、多元共治、众创共享”的特色善治之路。该村先后获得“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州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

前不久,海河村5000亩接红桃基地300万斤接红桃成功销售,为他们垫下很好的干群关系,接下来他们要实施海河村桃子产业转型升级,号召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做强做大桃产业。打造生态绿色产业,打造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业。其次:依托海河红军长征战斗遗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深化红色文化品牌的打造:组建“红色”宣讲队,在讲述长征故事中厚植家国情怀与集体主义精神,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参与公共事务、维护和谐稳定的内生动力。三是打好海河村考古发现清道光年间“齐心捕盗碑”文化牌,将其所载:“邻里互助、齐心弭盗”的古老契约精神传承,创新议事机制,让村民成为决策主体,制定出新时代村规民约,使它成为村民自治的集体记忆和行为准则,规范村民言行,提升海河村群众的文化素养。让“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美德弘扬。为构建和谐海河文明村寨注入新鲜血液。筑牢社会和谐稳定根基,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兴仁城北街道海河村,一个以红色文化引领,绿色生态观光旅游产业为支柱,传承古碑古训融入新时代村规民约的新风尚正在新起。一片生机勃勃景象,正如满山花果,明媚阳光下人们忙碌着,一幅春天盛景图在展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