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伟威的头像

何伟威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9/04
分享

夏天的样子

对于身为教师的我来说,最盼望的便是寒暑假了。外面骄阳似火,我早就开始盘算着放假出去走走了,可去哪儿呢?一直都没想好。南方酷热难耐,北方也并不凉爽。我听说南方有个外卖小哥得了热射病,倒地身亡。出去走走本就无需什么理由,单纯就是想出去转转,毕竟也忙碌了一个学期,思绪早已像风一样飘向远方。

前几日,我与儿子通了电话,询问他什么时候“燎锅底”。结婚已有两年有余,新装修的房子一直在通风放味。目前,小两口吃住都在儿媳的娘家。我跟儿子说,你们也该自己开火做饭了,不能总在岳父家“蹭饭”,毕竟你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儿子表示,会在我放暑假期间选个良辰吉日正式开灶。

我跟媳妇说,儿子都结婚两年多了,借着燎锅底的机会,顺便去拜访一下邓哥和赵姐。邓哥和赵姐是儿子的岳父和岳母。我发愁不知道带点什么礼物,家里已经有了两瓶汾酒和两罐包装精美的日照绿茶,总觉得拿的东西有点少。我跟媳妇提议:“邓哥爱抽烟,再买两条细支中华吧。”媳妇告诉我:“前几天听方方说,正劝她爸戒烟呢,体检发现肺部有结节了。你这不是给人家小棉袄添堵嘛。”听她这么一说,我便打消了买烟的念头。

过了几天,儿子和儿媳方方在微信上告知燎锅底的日子定下来了。我问:“是找懂行的人掐算的日子吗?”方方说:“自己看的皇历,选的是头伏第二天。”我说:“只要是夏天,日子都不错。”

媳妇提议早点出发,去给小两口新装修的房子打扫一下卫生,再把玻璃擦一擦。动身前,我们准备了不少东西。媳妇提前采摘了许多应季蔬菜,有豆角、茄子、黄瓜、芹菜、大葱,这些都是我们在楼下靠墙空地种的,施的是农家肥,都是绿色食品。我又和媳妇开车到宁安的兰岗,买了十箱西香瓜。兰岗的西香瓜可是获得国家地理标识的,香甜多汁,甜得像是把整个夏天的阳光都熬成了糖浆,稠稠地凝结在瓜瓤里。我们打算带过去给城里的亲家以及儿子的同事品尝。车子里被装得满满当当。

就这样,我们启程前往哈尔滨。入伏首日,清晨也未见凉爽之意,太阳一升起,天气便变得格外闷热。阳光倾洒在广袤的田野上,一望无际的垄亩纵横交错,稻田里的秧苗宛如铺开的绿毯,高速公路两侧的玉米苗在炽热的阳光下透着恹恹的浅绿,树叶纹丝不动,没有一丝风拂过。

中午时分,我和媳妇抵达了哈尔滨。我们按照儿子微信发的定位,导航到了指定地点。儿子和儿媳在清真饭店等着我们,得知我们到了,儿子迎了出来。他脸膛晒得黝黑,胳膊也是一样。我打趣道:“儿子,你是从民主刚果来的吗?”儿子冲我微微一笑,说这几天经常下地做实验,一直在田间工作,快入伏的阳光太毒了,没几天就晒成这样了。

儿子和儿媳简单点了四个清真小菜,让我和媳妇中午随便吃点垫一垫,说亲家晚上请我们一起吃饭。吃过午饭,我和媳妇把瓜果蔬菜搬运到他们的车上,让儿子赶紧分发给大家。

伏天的夜晚同样闷热难耐。我们与亲家相约在一家顾客盈门的坑烤饭店。走进包间,空调送出的凉风令人倍感惬意。

刚刚落座,一桌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便迅速上桌,有烤鸭、大油边、烤鱼、烤牛羊肉,还有大虾。包间内弥漫着食物的香气。这时,邓哥从方便袋里拿出一瓶陈酿龙滨王,这瓶酒出厂有二十年了,只见酒瓶外的商标已有斑驳发黄的痕迹。邓哥说两年没见,要和我喝上几杯陈年老酒。我虽说血压有点高,但实在难以推辞这份盛情。邓哥给我倒满了一杯酒,足足有二两多,我们频繁碰杯。我客气地表示两年都没登门拜访,还望多多包涵。邓哥端着酒杯回应道,都是一家人,不必拘泥于礼节,更不用客气。一杯酒下肚,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脸变得通红。媳妇也和赵姐聊得火热。最终,我们在欢快融洽的氛围中,享用了这顿丰盛的晚餐。

第二天是儿子燎锅底的正日子,早饭吃过后,儿子和儿媳端着锅走在前面,我们一伙人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中午吃的食材,我和媳妇、邓哥还有赵姐一边走着,一边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大吉大利,财源广进”这类的吉祥话。 进了屋门后,儿子说中午准备了十个菜,意思是十全十美,并且每个菜也都有很深的寓意,像生菜、白菜、鱼、鸡、猪蹄、螃蟹等。

天气异常炎热,儿子在厨房里烹制着饭菜,额头和鼻尖沁出了细密的汗珠。吸油烟机发出轰鸣声,炒锅里的菜滋滋作响,炒铲与铁锅碰撞的声音也混杂其中,各种声响彼此交融。没过多久,“十全十美”就被端上了桌,赵姐有条不紊地将饭菜摆放整齐。邓哥打开了他带来的五粮液,大家满脸笑容地坐下,拿起碗筷,举起酒杯。

我借着燎锅底的机会,对儿子说:“以后就要独立生活了,尽量少点外卖,少去外面吃饭,自己在家做饭,既省钱又放心。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交响曲,那才叫生活,一定要勤俭持家,要与媳妇和睦相处,努力工作,快乐生活!”儿子简短地回了两个字:“明白。”

食物真是个奇妙的东西,昨晚那顿坑烤让我至今仍有饱腹感。或许他们也和我一样,大家都没吃几口就放下了筷子。我与媳妇,邓哥和赵姐,儿子和儿媳,原本两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如今各自分立成了三个温馨的两口之家。孩子长大了,如同离巢的小鸟。

儿子家的锅底也燎完了,我跟媳妇说,想此机会回老家看看。媳妇说她单位很忙,不能陪我一同前往。

虽说父母都已离世,但我心中始终萦绕着浓浓的故乡情结,毕竟那里的地下埋葬着祖宗和父母,也是我长大的地方,那里有儿时玩伴和同学。难舍来时路,难忘故乡情。况且,如今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生活在那里。

驱车三小时后,我抵达了大哥家。大哥告知我,战江从外地回来了。我也十分期待见到战江,战江是我舅家的表弟,我俩自幼一同长大。后来我外出求学,他回乡务农。他没干过农活,也吃不了苦,便把家里分的土地都承包了出去。从那以后,他就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战江媳妇根本管不住他。

听家人说,前些年他开始在附近村屯赌博,却总是输多赢少。这让我想起江湖中流传的一句话:十赌九输,不赌才是赢。

当他没钱赌博时,便开始算计身边的人,今天这借两千,明天那借一千。人们知道他赌博后,都不愿再借给他大笔钱了。后来,他改变方式,改为一次借一百或二百。大家觉得借出去的钱可能收不回来,心想这次借了,下次他应该不好意思再开口。

之后,他转向那些不了解他赌博情况的人借钱,编造各种理由,说得可怜至极。不明真相的人把钱借给了他,但过了很久,也没见他有还钱的举动。向他催讨时,他总是找借口推脱,根本没有还钱的意愿,而且他确实也拿不出钱来,最终这些钱都成了烂账。

因此,他在家乡各个村屯的名声变得很糟糕。不过,战江的儿子非常争气。他儿子叫小超,学习成绩优异,后来考上了大学,学的是法律专业。战江媳妇只能靠卖些小货来赚钱,供儿子小超读大学。小超大学毕业后,在秦皇岛的一家法律事务所工作,后来成了家。战江和媳妇就投奔了小超,说是去给小超带孩子。实际上就是想借助小超混生活,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战江,这期间也有十多年的光景了。

不过目前情况还好,战江随着小超工作的变动,搬迁到了天津。他表示自己在天津从事废品回收工作,而且早已戒掉了赌博的陋习。

这次是战江大哥的孙女结婚,他回来参加侄孙女的婚礼,我才有机会与他碰面。他带着自己的二孙子一同前来。我问战江:“小超有几个孩子?”他告诉我:“三个。老大是男孩,十一岁了;这个老二八岁了;最小的才六个月,是个女孩。”

听闻战江的二孙子十分聪明,我摸着小家伙的头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他干脆利落地告诉我:“我叫冯里木。”我打岔:“你叫佐佐木?”他认真强调:“我叫冯里木,佐佐木是日本人的名字。”战江让我出题考考他,我说道:“冯里木请听题。”冯里木立刻进入状态,眼睛直直地盯着我。我接着说:“一些老头去赶集,前面遇到一堆梨,一人一个多一个,一人两个少两个,问有多少老头,多少梨?”冯里木低下头,沉思片刻,瞬间就给出了答案:“三个老头,四个梨。”八岁的冯里木真让我十分惊讶,我没想到他回答得如此干脆利落。

战江示意我再给他出一道题,我思考片刻,决定给他出一道稍难些的问题,那就鸡兔同笼吧!冯里木瞪大双眼注视着我,我开始出题:“鸡和兔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我数了一下,发现头一共有三十个,腿一共有八十四条,那么鸡和兔子分别有多少只呢?”冯里木掰了掰手指头,大约两分钟后,大声对我说:“兔子有十二只,鸡有十八只。” 他再一次让我感到惊诧,毕竟他才上小学二年级。

我问他:“班级里有多少同学?你考了第几名?” 他回答道:“班级里一共有四十七人,我考了第一名,不过那个第二名表示不服气,下次我一定让他心服口服。”冯里木很自信。 我说道:“冯里木,你就应该是第一名。” 他听到我对他的赞扬后,扬起了头,稚嫩的小脸上带着些许的趾高气扬,小孩子就是这样,别人表扬他就显现出一丝傲气。

人到了一定年纪,总是容易沉浸在怀旧的情绪里。回到家乡,不禁让我想起小学时一同读书的张帆。在微信上,我告诉她,我回来了,我们相约一起吃个饭,毕竟也有十多年没见面了。我让她吃饭时把二妹和小妹带上,就说我想念她们。张帆她们姐妹三人,她是老大,二妹叫张弛,小妹叫张娜。

张帆和我一同度过了小学和中学时光,我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她家里条件很好,父亲是一名机务,后来因工作调动,她家搬到了离我家二里路远的榆树林子屯。小学四年级时,她转入了我们班。我们的班主任叫张景吉,上课时,他总提到后排高个女生有的个性独特,当时我觉得他说的就是张帆。张帆成绩很好,班级同学都很尊重她。小小的我对她也萌生了朦胧的好感。

后来,我们一同升入了中学。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夏日里的一场大雨过后,道路变得格外泥泞。我的回力鞋踩在泥巴里,沾满了泥,变得格外沉重。放学路过她家时,我索性脱下两只沾满泥的鞋子,扔到了她家,然后光着脚丫匆匆往家赶去。雨过天晴后,她把我的两只鞋刷得洁白如新。以至于后来好长时间我都舍不得穿那双鞋。

当时中学的条件十分糟糕,我住的宿舍冬天寒冷的像冰窖一样。加之我二年前患过肺结核,寒冷让我总是咳嗽。鉴于我的身体状况,我便转学投靠亲戚,前往黑龙江读书。从那以后,我们之间便断绝了所有联系。

那是二零零五年春节,我回老家陪父母过年。过完年后,我搭顺风车返程时,路过榆树林子屯时,上来一位中年妇女。我们在车上聊起了张帆,她说张帆的母亲还在榆树林子屯。我拿出纸和笔,把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号码给了她,让她转交给张帆的母亲。

回来没多长时间,我便接到了张帆的电话。她跟我说她在长春工作。,我也向她讲述了我的一些情况。即便没有互相详细介绍,我也坚信我们都会各有未来,毕竟我们年轻时都是积极上进的一代人。我告诉她,我时常出差去长春,我们学校和长春的高校有联合办学项目,不久之后我们就能见面。当时我很期待再次见到张帆。

二零零五年的夏天,时隔十九年,我们再度重逢。岁月的痕迹清晰地镌刻在我们的脸庞。她在长春一家规模很大的饭店招待我吃饭,当时就我们两个人,她问我喜欢吃什么?我说吃什么都可以,随便一点吧!她点了四个菜。在包间的大圆桌上,四个菜之间彼此相隔约一米远。我和张帆面对面坐着,两人之间的距离大约也有两米远。这种场景完全不像是老同学的相聚,反而更像是一场商务谈判。至于当时我们都聊了些什么,我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

临别之际,我递给她一个黄色鹿皮拎包,这拎包是我二小时前在长春欧亚商城购买的。我反复思量,我们分别已十九年,实在不知挑选何种礼物送给张帆才合适,以弥补近二十年的不辞而别。最终选定了这款女士拎包。

她无论如何都不肯收下,声称怕老公产生误会,拿回去没法向老公交代。我劝她就说是在商场买的,她表示自己不会撒谎,拒绝了我这份礼物,这份礼物难为了张帆,也难堪了我自己。

最后,我把那个黄色鹿皮拎包拿了回来送给了媳妇,媳妇特别开心。当时我没提及这是给张帆买的,我担心她知道后心里会不是滋味。直到十年后,我才将真相告诉她,她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时光飞逝,一晃十多年又过去了。这次相约聚餐,我在美团上查找了九台的好几家饭店,最终还是由小姝张娜在她家附近选定了一家饭店。张帆提前一天在微信上把饭店的定位发给了我。其实吃饭并非目的,主要是许久未见,大家坐下来聊聊天。

天公不作美,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我在微信上说道:“从长春到九台是不是有些费劲?不然咱们改日再聚吧。”她回复:“吃个饭就别改来改去了,就定今天中午吧!”

我按照微信定位提前到达了饭店。没过多久,张帆和小姝张娜也来了。张帆说她二姝身体不舒服,不能前来。我见到了近四十年未曾见面的小姝张娜,心情格外激动。姐妹俩都穿着连衣裙,张帆的是紫红色,小姝张娜的则带有碎花图案。

四十年前的小姝,脸上充满稚气,活泼开朗。如今,她的脸膛微微发黑,笑起来时,两颗门牙之间有了些许缝隙。不过,姐妹俩气质都很不错。时间带走了我们的童年,也带走了我们的纯真,带走了我们很多很多东西,只留下两样东西,一个是脸上的皱纹,一个是肩负的责任,我们这些曾经的少年,都已渐渐老去。

我们尽情地交谈着,话题十分广泛,涵盖往昔的回忆、当下的工作、温馨的家庭以及未来的展望。在这一刻,吃什么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到了分别的时候,我真诚地邀请张帆有机会带着小姝和家人到牡丹江来玩。我与张帆握手告别,她对我说:“希望明年暑假能来长春。”我回应道:“好的!”她接着说:“一言为定。”我微笑着与姐妹二人挥了挥手。

陈军在微信上问我在哪里,我告知他我在吉林九台。陈军是我相识二十多年的挚友,他是浙江省引进人才,从牡丹江大学到浙江一所大学任教。他说他放暑假回到了牡丹江,想要和我见面,我说我明天就返回牡丹江,我们聚一聚,一起喝点。

我们几位朋友围坐在炭火炉旁,尽情享受着烧烤盘上滋滋冒油、香气扑鼻的烤牛羊肉。室内开着空调,我们一边喝着冰镇啤酒,一边畅快地聊天。

他来了兴致,给我们讲述他在英国公派留学的经历。他说,英国物价高昂,唯有牛羊肉价格相对便宜些。而且,英国根本没有像中国那样的食堂,人们吃的大多是简餐,价格还都很贵。为了节省开支,他只能自己做饭。每月交给包租婆房租就合人民币七千多。业余时间,他要么呆在房间里,要么去图书馆看书,或者到超市买菜,整日都倍感孤独与寂寞。

他还说,英国人很冷漠,不爱帮助人,社会治安状况很差,小偷猖獗。通过英国和中国对比,他觉得还是中国好,特别是回国之后,他对祖国的爱国之情更加深厚了。

他还对我说,希望明年暑假我能到嘉兴去玩。我不知道嘉兴的夏天会是什么样子,我还没有去过,我想去看看。

这个夏天我享受了不少美食,可还是瘦了许多。我的BMI指数略高,医生建议我改变生活方式。况且国家已经号召超重公民减肥,“三高”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不好好珍惜身体,真的会死人。我便每次都刻意少吃一点。无论吃什么,只要控制食量,体重真的会一点一点下降。我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的,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点点吃胖的,减肥也需循序渐进。

对于减肥,我认为急于求成不可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是关键。

减肥确实得靠嘴,这里的靠嘴指的是合理控制饮食,科学地适度少吃,而不是仅仅靠嘴上说说。有些人嘴不停地说自己要减肥,可嘴不停地去吃,火锅、烧烤、海底捞一直都在,不克制自己,怎么可能减肥成功呢?

我身边有许多减肥成功的案例,也不乏失败的例子。我发现,但凡减肥成功的人,都非常自律。我也渴望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人在闲暇时就应该出去走走,不要一年又一年地呆在家中,傻傻地熬到老,发稀齿摇,步履蹒跚,最后那也去不了。我们无法战胜岁月,也追赶不上时间,明天和意外,真是说不准哪一个先来,在有生之年,说走就走,想去哪就去哪,想见谁就见谁吧!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快乐的过好每一个日出与日落。

炎炎夏日,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大家一边饮用着冰镇啤酒,一边品尝着香气四溢的烧烤。闲聊之际,众人畅所欲言,谈天说地,探讨国内外的热点话题。

无论是躲在凉棚下、树荫里,还是呆在开着空调的房间里,即便外面骄阳似火,也能体会到清凉与舒爽。

这才是夏天应有的模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