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静萍的头像

杨静萍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19
分享

思念如浮筒沉浮

家乡是座江南小城。

资水弯弯,小城人枕河而居。

小城的孩子多是从会走路开始,便会学习下河游泳。

小城的人们都习惯将游泳唤作“打浮泅”。

那时,为护我们兄妹仨戏水周全,父亲就地取材,以故乡青翠的毛竹为原材料,动手为我们箍制简易的救生圈。那毛竹制作的救生圈,我们把它唤作“浮筒”。

父亲先是徒步二十多里,到乡间亲戚的竹山,像相亲一样,对着满山的绿竹左挑右选,用篾刀的刀背笃笃地敲打竹身,凭声响判断竹龄与毛竹的韧劲。

如此这般,终于选定了合意的一根,掮回亲戚的小院,剔尽枝丫,锯下竹节匀称、筒身短厚的一节节竹筒,浮筒的原材料就有了。

父亲给我制作的浮筒尤其精细。

只见篾刀上下翻飞,父亲耐心削去筒身每一丝桀骜的毛刺;麻绳上下缠绕,密密裹紧铁丝接头处,生怕铁丝头的粗粝伤及我们稚嫩的皮肤。最后一道工序,父亲用粗砂纸一遍遍打磨,直到竹节光滑温润,宛如自己浑圆的臂弯,父亲这才比着我的身形,在筒沿钻孔牵绳时,预留容纳腰肢的间隙。

至于哥哥姐姐的浮筒,则需更长的竹节。三个完整不渗漏的竹筒,同样在竹筒边边钻孔,以铁丝巧妙连接绞紧,制作一个浮筒。最终,父亲制作成两个稳固的三角形浮筒,托起哥哥的期待的眼光与姐姐希翼的注视。

在小城还没有救生圈的年代,岸边打浮泅的细伢子、细妹子,多半是提着家中挑水的桐油木桶,叽叽喳喳着,扑通一声扑入水中。然后两只小手死死攥紧倒扣桶底的把手,身体便借着木桶的浮力,沉浮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的水面。

熊孩子们的双腿在水下胡乱扑腾,是我们童年学习浮泅的共同经历。偶有忘乎所以,一只手松开了木桶的把手,木桶失去平衡仰翻,小家伙霎时成了落汤的鸡崽,双臂扑腾,两脚乱蹬,一口水灌进嘴巴,堵住了喉咙,连惊叫也不能及时发出。

幸而总有紧盯河面,目光如猎食鹰隼的大人们——或许是父亲、母亲,或是邻居家的叔叔伯伯,箭步上前,一把将那呛水的孩子捞起,安顿在浅滩站稳,又捞起湿漉漉的木桶塞回小手。于是,惊魂甫定,打浮泅的功课继续进行。

如此这般,呛水多了,时日久了,懵懂的我们竟然也摸清了资水的脾性,笨拙或灵巧地学会了划动双臂、两脚乱蹬的狗趴式。

当小伙伴们三三两两提着木桶下河打浮泅,我们兄妹三人骄傲地挎着父亲制作、泛着青绿光泽的竹浮筒出现在河边时,那独具一格的浮筒,瞬间吸引了细伢子、细妹子们羡慕的目光。

让三兄妹小小的胸膛挺得笔直,一种无名的自豪感悄然而生——看,我们的父亲多么能干,看,我们的父亲多么爱我们三兄妹。

这绿竹浮筒分明就是一枚枚父爱的勋章啊。

心中一高兴,我们便大方地让交好的小伙伴过过瘾,接过他们笨重的木桶,递上自己轻巧的绿竹浮筒。

尝了新鲜的小伙伴惊喜不已,归家后便缠着自家大人:“爷,娘,我要小满那样的浮筒!”

渐渐地,清澈的资水上,随着机帆船驶过,犁开的万朵梨花,绿浮筒起起伏伏,伴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成了童年记忆中的难忘时光。

然而,浮筒带来的并非全是无忧无虑的轻松快乐。

有平素俏皮贪玩的细伢子,违反父母“写完作业再打浮泅”的规矩,偷偷提着浮筒私自下水。待到东窗事发,往往先是母亲执行“单打”;若细伢子机灵挣脱逃跑,则必有一旁观战的父亲出手擒拿。随后自是躲不过恼火了的父母“混合双打”。

假如这犟种依然梗着脖子不肯认错,父母心头怒火便成功地彻底点燃,不出意外的意外便来了——那个心爱的浮筒会被竖立在平素用来劈柴的木墩之上,父亲手起刀落,随着咔嚓一声脆响,竹筒应声开裂,旋即被投入灶膛。

伴着灶火“扑”地扬起,竹节噼啪爆裂,细伢子撕心裂肺的哭嚎,父母双双哭笑不得的责骂,常引来与俏皮伢子打过架的邻家孩童,幸灾乐祸地躲在门外探头探脑,看到高兴处,便拍脚拍手做起鬼脸来。

然而,与六月天一个德性的细伢子,伤心如同夏日的雷阵雨,来得快去得更快。待到落日熔金红霞似火的傍晚,那被劈了浮筒的“犟牛仔”,多半已提着一只不知何处寻来的木桶,再次扑向河面。

随着双腿奋力乱蹬,口中发出快活的“哇哇”大叫,仿佛一切委屈都在水花的飞溅中消失,失而复得的浮泅之乐,早已让他忘记了化作灰烬的浮筒。

……

光阴如东流的资水不舍昼夜。

当年俯身为我们砍竹打磨、精心制作浮筒的父亲,双手劳作不停,岸边目光如炬守护我们浮泅的母亲,或告别或不辞而别,早已隐入岁月深处。

乙巳盛夏,酷暑炎炎,同事相邀下河游泳避暑健身。

为求稳妥,我在网上购置了一只当下时兴的“跟屁虫”救生浮球。我怀抱这抹鲜艳的橘红缓缓浸入清凉的资水,跟皮虫悠悠地漂浮在清波之上。

那一刻,我的脑海之中,忽然浮现出一幅清晰的画面,一抹久违的青绿,那竹节分明、温润光滑的儿时浮筒浮现在碧波之上。

原来,父亲手中那只轻巧的绿竹浮筒,从未在时光的长河中沉没。它一直伴随着我,在湍急多变的生活激流里,载浮载沉,给我以生命最初的托举与恒久的维系。

父亲与母亲,仍然双双守候在澄澈的资江岸边,胶着的目光,默默凝视着水中那几个起伏沉浮的孩子,未曾离去。

思念如浮筒——牵引出父母对儿女无需言说的护佑与希望,托举起下一代,无论风高浪急总要奋勇向前的家族信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