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我为一亲戚刻一枚姓名章以作留念,亲戚笑我,现在都什么年代了,领退休金都不用盖私章了,还用得上这种玩艺儿吗?我愕然,亲戚之言令我啼笑皆非。我真想也回复他一句,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连篆刻艺术你都不懂吗?
我只是付之一笑,无言。其实何止是他,现在社会上真正了解懂得篆刻艺术的又有多少人呢。去年我的一位篆刻家朋友给我讲了一件事:他的领导请他刻一方印,要作为礼物赠送给其上司。领导之请,不敢怠慢,他精心刻制了一枚白文汉印,为表现艺术性,在刻制时对印章作了一些残破处理,谁知领导看后不满意,认为姓名印章崩了一些边,缺了一点角,送给上司不吉利,会影响上司正蒸蒸日上的官运前程,恐其不能接受,会怪罪于自己。他连忙解释篆刻艺术的残缺美也是一种高雅之美,并举例说到齐白石、傅抱石等篆刻大师刻给毛主席的姓名印也有这种艺术处理。但领导一直把印章放着不敢送给其上司。听了朋友讲的故事,我默然,我真不知道是这位领导不懂篆刻还是这位领导的领导不懂得篆刻。
篆刻在中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她是一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艺术奇葩,与国画、书法一样,是最富有中华特色和文化含量的艺术形式之一。最早印章的出现,只是一种流行于社会上作为凭证信物的实用工具,而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印章从唐宋始已从实用性逐渐演化为艺术性了,特别是元代末文人的参与,用石头亲自操刀治印,篆刻艺术进入了划时代意义,使印章演化为一门自觉的文人艺术。
当然,现在很多人还弄不清篆刻艺术与刻私章之区别,往往混为一谈,视作一事。其实按我学习篆刻多年的肤浅理解,篆刻最大特点是印章的入印文字是篆字,印章的材料是石头。篆刻除了刻姓名外,还可以刻斋名生肖,也可以刻吉语名句、成语诗词等。篆刻印章还有阴阳之分,文字笔划凸起而钤盖呈红字为朱文印,也叫阳文印。笔划凹下而钤盖呈白字为白文印,也叫阴文印。篆刻与刻私章是艺术性与实用性之区别,是雅与俗之对立。
前国家副总理李岚清在2003年退休后七十多岁学习篆刻,他认为,篆刻越走向大众化,专业篆刻艺术价值反而会越高。要在大众中普及篆刻艺术。他说,现在书法和国画发展形势比较好,参与的人越来越多,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然而一提到篆刻,很多人都会说“我不懂”,敬而远之。他也常思考:篆刻艺术怎样才能走向大众,怎样才能同书法国画等艺术一道共同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做贡献。
确实,现在社会上很多人愿意花大钱买字画挂家中或收藏,却不会去购买收藏一方印章。篆刻艺术少为世人所知,除了宣传少、不受重视外,主要还是因为对篆体古文字不懂难识,而篆刻本身又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她除了与书法、绘画、雕刻有关,还涉及文学、美学、古文字学和历史学等许多知识,故而使一般人不容易看得明,弄得懂,更没法去发现、认识、欣赏其在方寸之间的气象万千之美了。
为使更多的人了解篆刻、看懂篆刻、喜欢篆刻、欣赏篆刻,我在学习篆刻治印的十五年间,为亲朋好友刻了六百多方印章送给他们,还向他们传播一些篆刻艺术的知识,并制作一些印屏装裱后相赠,同时我还把印章作品投稿至图书报刋发表宣传,也利用手机微信把新作品传上朋友圈供交流欣赏,去年我还把印章作品汇编成书,印了一本篆刻集,送给亲朋好友们。很多亲戚朋友同事老乡在我的篆刻影响下,逐渐了解懂得了篆刻艺术。
也为使更多的人能了解篆刻后接受这种艺术,我在为人治印时,对姓名章和艺术印采用不同设计和刻法,刻姓名章时尽量做到雅俗共赏,风格上以工整、庄重、简洁为主,多刻白文汉印,使他们容易接受,看得明,赏得懂,并配上释文。而在刻制艺术章时,我就从艺术的高度上多用心,风格上采用无拘无束、气格狂放、风骨开张、奇诡多姿,多以古玺为主,也用单刀冲刻,更显印章的自然率真丶大气雄霸,让高雅的艺术得以传扬,让作品在大赛上、展厅中一展雄风。当然,刻姓名印时对不同的人也采用不同的风格,为一般亲朋好友刻姓名印要多工整少残缺,而为书画艺术家刻姓名章、闲章就从艺术角度多使用造印手法,破边敲残,更显古朴苍桑,雅逸奇峻,使印章更含金石味,更有艺术性,而书画家们也喜欢这一类风格。
一位西冷印社的篆刻名家说过,一方优秀的篆刻作品,应做到三名:即“名石、名句、名刻”。我的篆刻作品,一般都用寿山石、青田石等名石,所刻内容也为警句名言,只是我不是个名人,还做不到名刻。但我相信自己只要坚持不懈,细心设计,大胆落刀,虽不能刻得最好,但可以努力刻得更好。
创作一方好的作品,是厚积薄发,是多年努力的结晶。无意插柳,熟能生巧,一旦刻出一方好印,欢喜若狂,爱不释手。好印章留着自己用,可经常拿出来钤盖、把玩、欣赏、收藏;好印章送给朋友,别人喜欢高兴,自己也开心,给朋友一个留念。书画家有了印章,盖在自己创作的书法国画作品上,让观者知道了书画家的尊姓大名,也为作品增光添色。人们认识了书画家,作品也上了档次,提高了艺术性。文人素士有了印章,也会把玩手中,欣赏奇石,欣赏古文字,欣赏雕刻技巧。在藏书盖上一印,更是一妙,在博览群书时又欣赏一下篆刻艺术,真是人生一乐。
学习篆刻治印是寂寞之道,须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更深夜静,伴陪着风声雨滴,在昏黄的孤灯下,一刀紧握手,纵横方寸中。在刀与石的碰击中,冲切出一方印章,冲切出一片天地,冲切出一生快乐。当你欣赏着一枚篆刻印章时,你能悟觉到方寸之间的佛境禅心吗?你能体会到篆刻家的艺心雅气吗?你能理解到印人的艰辛劳作吗?你能分享到创作者的真心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