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蛇年孟夏时节的七月十六日凌晨四点,深圳的天还裹在墨色里,我已和女儿、外孙踏上去往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路。南山区的街道静悄悄的,只有路灯在路面投下长影,车轮碾过寂静,载着满车期待往宝安机场赶。
候机厅里,外孙攥着登机牌来回小跑,小脸上满是雀跃。女儿细心地检查着证件,时不时叮嘱他慢些。登机后,看着窗外的云层从漆黑渐变成鱼肚白,再染上朝霞的橘红,仿佛天地都在为我们的旅程铺展画卷。
飞机迎着晨曦在万米高空飞行,我的思绪却回想到15年前去新疆旅行的情景……
临近正午,经过近5个小时的飞行,我们平安降落在新疆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陪着女儿、外孙开始了夏日新疆之旅。
一、大美新疆欢迎您
在炽热的夏日,当城市被高温笼罩,有一片广袤之地却散发着别样的魅力,它就是新疆。夏日的新疆,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每一处景致都在热情地呼喊:大美新疆,这片被天山雪水滋养的土地,正敞开怀抱等待我们的到来。
踏入新疆,那拉提空中草原是不容错过的梦幻之地。这里,蓝天白云触手可及,仿佛一伸手就能扯下一片云朵。翠绿的草原像一块无边无际的绒毯,一直铺展到视线的尽头。五颜六色的野花肆意绽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它们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与悠闲吃草的牛马羊群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田园牧歌图。远处,连绵起伏的雪山闪耀着圣洁的光芒,山顶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与草原的翠绿相互映衬,美得惊心动魄。
新疆的夏日,不仅有醉人的自然风光,还有浓郁的人文风情。在热闹的大巴扎,各种特色商品琳琅满目。精美的手工艺品,带着维吾尔族工匠们的智慧与巧思;香甜的瓜果,散发着阳光的味道,让人垂涎欲滴。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同胞,用灿烂的笑容和真挚的情谊迎接每一位游客,邀请你品尝美味的烤包子、馕饼,感受新疆美食的独特魅力。
夏日的新疆,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这里的广袤天地、壮丽山河、淳朴民风,都在等待着你前来探索、感受。大美新疆,正张开热情的怀抱,欢迎您的到来,一同开启这难忘的夏日之旅 。
这里的清晨,可能从喀纳斯湖面的薄雾开始,晨光照亮岸边金黄的白桦林,湖水随光影变幻出翡翠与墨绿;午后不妨走进伊犁的杏花沟,七月的野杏花果铺成粉色云霞,牛羊在果硕累累间悠闲踱步,哈萨克族的牧歌随风飘远。
若想触摸历史,交河故城的黄土残垣藏着丝绸之路的驼铃回响,喀什古城的百年老茶馆里,维吾尔族老人用铜壶煮着砖茶,茶香混着烤包子的麦香漫过街巷。夜幕降临时,草原上的篝火晚会正热闹,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小伙跳起麦西来甫,手鼓节奏里满是热情与豪迈。
从吐鲁番的甜葡萄到和田的美玉,从帕米尔高原的星空到塔里木河的胡杨,新疆的每一寸土地都写满故事。来吧,让这里的风带您遇见惊喜,让这里的笑容温暖您的旅程。
二、新疆博物馆奇特的穹顶
午餐吃过新疆的特色菜大盘鸡、烤羊肉之后,我们赶往离住宿宾馆不远的新疆博物馆。在乌鲁木齐的西北路上,新疆博物馆那奇特的穹顶格外引人注目。18米高的绿色圆穹形门厅,宛如一朵巨大的雪莲盛开 。穹顶遍饰着99朵精美的白色石膏雕花雪莲花,每一朵都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29.5米高的玻璃天幕,如同一片澄澈的天空,将天山的阳光揉碎,洒进展厅的每一个角落。
站在中庭抬头仰望,穹顶的几何纹样与展柜里的古老织锦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美学对话。伊斯兰风格的穹顶设计,不仅为博物馆增添了浓郁的西域风情,更使其成为了一座独特的文化地标。
当人们走进这座博物馆,在欣赏珍贵文物的同时,也会被这奇特的穹顶所吸引,沉浸在它所营造出的神秘而迷人的氛围之中,感受着新疆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国际大巴扎夜景
离开新疆博物馆,我们打车赶往新疆国际大巴扎。在大巴扎“阿凡提·烧烤乐园”品尝了地道的新疆味菜肴,酒醉肉饱后,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但这里的暮色却刚浸蓝天际,大巴扎的灯火已抢先点亮。数百盏星月造型的灯饰次第绽放,将伊斯兰风格的穹顶与尖塔镀上一层暖金,砖雕纹样在光影里流转,像翻开了一本立体的西域画册。
步行街上,维吾尔族工匠铺的铜器在射灯下泛着幽光,手工地毯的几何图案随脚步起伏,仿佛流动的星河。烤包子的焦香混着巴旦木的醇厚,在晚风里织成网,牵引着游人的脚步。卖民族乐器的店铺前,都塔尔琴弦偶尔颤动,音符坠在灯笼串上,与商贩的吆喝、孩童的笑声撞个满怀。
最高处的观光塔亮如灯塔,俯瞰下去,整个大巴扎是铺开的锦缎——彩色丝巾在摊位飘扬,夜市的烟火气蒸腾成朦胧的雾,远处的天山雪顶在夜色中若隐若现,成了这幅热闹画卷最清冷的留白。这里的夜,是丝路驼铃与现代霓虹的和鸣,每一束光里,都藏着西域的古老与鲜活。
四、新疆旅途见闻
第二天,我们按照行程,去往北疆的安集海大峡谷景区。中午时分,刚刚车窗外的风卷着戈壁的沙粒,在高速路上拉出一道土黄色的线。我正对着连绵的风车发呆,一辆越野车突然从右侧超车,后窗玻璃上的白色字迹晃了眼——“你们上班吧,我去赛里木湖了”。
笔锋带着点调皮的歪斜,像个逃课的学生在黑板上留的字条。副驾大概有人探出头笑,风把笑声揉碎在空气里。我举着手机抓拍时,那车正碾过一片阳光,玻璃上的字像在发光。
突然就羡慕起这种直白的得意。后视镜里,那行字越来越小,却像根羽毛搔着心尖。或许此刻写字楼里的人正盯着屏幕,或许会议室里的争论刚起,而那辆越野车正朝着天山脚下的蓝湖奔去,把钢筋水泥的世界抛在时速120公里的风里。
车继续往前开,戈壁滩的尽头开始泛出淡蓝。原来有些快乐,真的可以写在玻璃上,招摇过市。
五、安集海大峡谷
车过沙湾县,戈壁突然裂开一道巨缝。正午的阳光砸在安集海大峡谷边缘,像给赤色崖壁镀了层熔金,谷底的河流却泛着幽蓝,像被谁随手丢下的丝带。
沿着碎石路往下走,风里裹着沙砾的钝响。脚下的土是分层的,红、黄、褐、灰,像被巨人揉皱的调色盘。偶有耐旱的骆驼刺从岩缝里钻出来,细茎撑着极小的绿,倒成了这磅礴画卷里最倔强的注脚。
峡谷深处藏着惊喜。一处拐角忽然撞见瀑布,水流从百米高的断崖坠下,砸在河床上溅起白雾。阳光穿过水雾,竟折射出一道小小的彩虹,悬在赭红色的岩壁间,像块被遗忘的宝石。
当地的牧民说,这里的颜色会随时间变。清晨是粉紫色,正午转成金红,到了黄昏,整道峡谷都浸在蜜色里,连风都染着暖调。我们待到日落,看最后一缕光掠过谷顶,把层层叠叠的沟壑变成明暗交错的浮雕,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安集海的夏天,没有江南的柔媚,却用最粗粝的笔触,在大地深处画下了最惊艳的风景。
六、夏日的赛里木湖
当汽车穿过果子沟隧道,眼前突然炸开一片蓝。不是天空那种淡远的蓝,是被揉碎的蓝宝石沉在水底,又被阳光焐得发烫的蓝——赛里木湖就这样撞进眼里。
七月的湖边,草甸正铺得热闹。金莲花举着星星点点的黄,野紫菀把紫色泼成一片,风过时,花海像被揉动的锦缎,簌簌地往湖岸涌。穿红裙的姑娘站在花丛里拍照,裙摆一旋,倒成了这蓝绿之间最跳脱的笔触。
沿着木栈道往湖边走,空气里浮着水的清冽。湖水太净了,能看见十米深的地方,卵石上附著的青苔随波轻晃,像谁遗落的绿丝绦。伸手去碰,指尖立刻被冰镇住,那股凉从指腹漫上来,把盛夏的暑气都浇熄了大半。
正午的阳光最烈时,湖面变成一面巨大的镜子。云影在水里慢慢游,远处的雪山也沉在镜中,连岸边的我,都好像站在天地的褶皱里,脚边是湖,头顶是天,分不清哪处更蓝。有白鸟贴着水面飞,翅膀掠起的涟漪一圈圈荡开,把雪山的影子揉成细碎的光。天穹上的朵朵白云,倒影投在湖里,与云影、山影叠在一起,随波轻轻晃。
待到傍晚,湖水渐渐换了衣裳。先是浅蓝转成靛青,接着染上粉紫,最后被夕阳泼了层熔金。岸边的石头也暖起来,坐上去,能听见湖水拍岸的轻响,像谁在耳边絮语。同行的司机兼导游小何说,这湖是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难怪连风声里,都藏着些温柔的怅惘。
离开时,车窗外的蓝一点点退远。可总觉得那片蓝没走,它沾在睫毛上,浸在呼吸里,成了这个夏天最凉润的记忆。
这里的夏天,是雪山与湖水的私语,是花与风的缠绵,干净得让人心头发颤。
七、果子沟大桥
车过了赛里木湖时,午后的阳光正把湖面烤成碎金。司机兼导游小何忽然扯下墨镜:“看,果子沟到了。”
起初只是一道晃眼的银线,像被烈日熔软的铝条,轻飘飘架在蒸腾的河谷上。等转过第三个弯道,整座桥突然从热浪里撞出来 —— 银灰色的钢索在阳光下亮得灼眼,一千多米的桥身横跨峡谷,桥墩扎进覆满绿苔的山岩,仿佛巨手托住了翻滚的果子沟河。
停在观景台时,热风裹着野果的甜香往上涌。桥下是泼翻的绿绸缎,野苹果花刚谢,青果在叶缝里闪着油光,哈萨克牧人的木屋顶晒着五颜六色的毡毯。有骑摩托的当地人掀掉头盔,额角的汗珠摔在尘土里:“以前没这桥,夏天翻沟得蹚三次河,暴雨天常困在鹰嘴崖。” 现在车轮碾过桥面,能听见钢构被晒得发烫的轻响,混着远处牧人的冬不拉。
黄昏漫上来时,我们正行驶在桥中央。两侧的雪山浸在橘红的霞光里,桥灯次第亮起,宛如萤火虫缀成的项链。透过车窗往下看,羊群踩着夕阳往毡房走,穿红裙的姑娘挥着鞭子,车灯光轨在桥面上织成流动的网,与河谷里的萤火虫撞在一起。
离开时回望,桥身在暮色里泛着暖光,一头系着赛里木湖的碎金,一头牵着伊犁河谷的麦浪。风里飘来烤馕的香气,恍惚间觉得,这座横跨天堑的建筑,早已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而是长在夏日里的生命体,用钢铁的骨骼,托举着这片土地的热烈与生机。
八、六星街夜景
早就慕名六星街,晚上11点多钟,我们到了伊宁市后,外孙一直叫嚷要去六星街。放下行李,我们直奔六星街。夜幕降临,伊宁六星街宛如一颗被点亮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漫步在六星街,耳边仿佛响起《苹果香》那悠扬的旋律 。“六星街里还传来巴扬琴声吗 ,阿力克桑德拉的面包房,列巴出炉了吗 ”,歌曲里的场景与眼前的景象慢慢重合。街道两旁,灯光暖黄,高低错落的建筑在灯光映照下,充满了层次感。特色小店一家挨着一家,面包房里飘出阵阵麦香,那刚出炉的列巴,金黄诱人。
夜市里更是热闹非凡,烟火气十足。各种特色小吃琳琅满目,吆喝声此起彼伏。吃着喷香的烧烤,喝着清爽的卡瓦斯,看着巴郎和古丽即兴跳起热情的舞蹈,每个人都被这欢乐的氛围感染。不远处的舞台上,歌舞表演精彩不断,动感的音乐让人忍不住随之摇摆。
六星街的夜晚,有美食,有音乐,有欢笑,它就像一个温暖的怀抱,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沉醉在这份美好之中,不舍离去。我们在“黑公羊”餐馆吃完晚饭后已经是凌晨一点多钟,赶回宾馆后已经凌晨两点钟了。据当地的“的士”司机说,这个时点,六星街的夜市才刚刚进入火热中……
九、赞其的夏日烟火
七月十九日的晨光,刚漫过喀什老城的土墙,喀赞其的巷弄就醒了。这里像被打翻的调色盘,土黄的街巷间,突然撞进一扇孔雀蓝的门,门楣上雕着缠枝纹,铜环擦得锃亮;隔壁的窗棂漆成石榴红,窗台上摆着陶盆,蜀葵正探出头来,把影子投在斑驳的砖墙上。
我和女儿沿着蜿蜒的巷弄往里走,脚下的土路带着潮气,混着葡萄藤的清香。每扇门后似乎都藏着秘密——有的门虚掩着,能看见院里的无花果树伸过墙头,叶片上的露珠在阳光下闪;有的门敞着,主人坐在葡萄架下的木榻上,见我们经过,便笑着招手:"进来喝杯茶?"
在果园街十一巷,阿丽娅老师的门就是这样敞着的。她系着碎花围裙,正弯腰给院角的月季浇水,看见我们,立刻直起身,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招呼:"来,尝尝我家的杏子!"院里的杏树长得繁茂,金黄的果子垂在枝头,伸手就能摘到。咬一口,甜汁顺着指尖往下淌,她站在一旁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阳光。
她家的院子像个小果园,葡萄藤爬满晾房的木架,樱桃树的红果子藏在叶间,无花果的绿果正悄悄鼓胀。"儿子在北京工作,女儿准备去国外留学。"她笑着对我们说,语气里有骄傲,也有温柔的牵挂。风穿过葡萄叶,沙沙地像在应和。
继续往前走,每扇敞开的门后都有相似的热情。摘一颗别人家的苹果,听几句家常话,喀赞其的色彩便不再只是墙上的颜料,而是果子的甜、笑容的暖,是时光在巷弄里慢慢酿出的滋味。
离开时,阳光把蓝门红窗染成蜜色。原来这里最动人的,从不是斑斓的色彩,而是藏在色彩里的,鲜活的人间。
十、库尔德宁冰溪
新疆库尔德宁的夏日藏在一条冰溪里。溪水从雪岭深处钻出来,带着未消的寒气,在云杉林间劈开一道银亮的痕。阳光穿过层叠的枝叶,在溪面上织出晃动的金线,却融不化水底那些半透明的冰碴——它们是冬天的残梦,在七月的流水中依然保持着棱角。
岸边的野花开得泼辣,殷红的金雀花、淡紫的勿忘我,把花瓣丢进溪水里,让冰凉的水流带着它们去远方。偶尔有马鹿低头饮水,鼻尖刚触到水面就猛地缩回,甩甩尾巴跑进树林,惊起几只红嘴山雀,鸣叫着掠过溪谷。
赤脚踩进溪水里,暑气瞬间被抽走,脚趾尖会触到扎人的冰粒。抬头看,云杉的树梢直刺青天,树影投在溪中,与流动的冰影叠在一起,像是大地在悄悄翻动书页。这股从雪山赶来的清凉,让整个库尔德宁的夏天,都带着一丝凛冽的甜。
十一、夏日那拉提草原
车刚拐过巩乃斯河峡谷,眼前的绿就漫了过来。不是平铺直叙的绿,是顺着起伏的丘陵,一层叠着一层,从脚下一直铺到天边——那拉提的夏天,原是被无数种绿织成的锦缎。
七月的草原正盛。低处的草甸软得像天鹅绒,踩上去能陷下半只脚,草叶间藏着蒲公英的白、勿忘我的蓝,还有些叫不出名的小黄花,星星点点的,倒像是谁不小心撒了把碎金子。往上些,云杉站成整齐的队列,深绿的针叶沾着阳光,风过时,整排树都在轻轻摇晃,像在对远处的雪山点头。
沿着牧道往里走,撞见几顶白毡房。女主人正坐在门口挤牛奶,木盆里的奶液泛着细密的泡沫, 散出淡淡的甜香。旁边的小羊羔"咩咩"地叫着,绕着母羊打转,蹄子踏过草地,惊起几只蚂蚱,蹦跳着钻进花丛里不见了。
起伏的草甸铺成绿绒毯,野郁金香缀成绯红的星子,金莲花泼洒出大片嫩黄,风过时,花海便顺着山势流淌。云杉林像墨绿的篱笆,圈住一汪汪溪流,巩乃斯河泛着碎银似的光,绕着毡房打了个弯。
阳光热起来时,我们躲进云杉林。树影筛下斑驳的光,落在厚厚的松针上,软得能当褥子。 远处传来哈萨克族牧人的歌声,调子忽高忽低,混着风吹草叶的沙沙声,像从很远的地方飘来,又好像就贴在耳边。
正午的阳光晒暖了草尖,却晒不化远处雪山的白。哈萨克族少年骑着枣红马掠过,马蹄声惊起几只云雀,与毡房顶上飘出的奶茶香撞个满怀。待到黄昏,霞光把草原染成蜜色,牛羊踩着影子归圈,牧人的冬不拉声漫过山坡,和着晚风里的蒲公英,一起落进星空的褶皱里。
这里的夏天,连呼吸都带着青草的甜。
那拉提的夏天,没有喧嚣,只有绿在蔓延,风在低语,还有心,在这无边的辽阔里,慢慢变软。
夏日的那拉提,是天山打翻的调色盘。
十二、策马扬鞭草原上
马镫叩响草甸的晨露时,那拉提的云还浸在淡金色里。我攥紧缰绳的掌心微微出汗,枣红色的伊犁马却已迫不及待地打了个响鼻,鬃毛扫过手背,带着清晨的凉意。 “夹腿,松缰。”马夫的声音混着风掠过耳畔。我脚跟轻磕马腹的瞬间,马蹄已踏碎一片阳光。起初是细碎的颠簸,像坐在滚动的云团上,直到风突然灌满衣袖——马开始小跑,牧草的清香劈面而来,远处的雪岭在视野里流动起来,毡房成了散落在绿毯上的珍珠。
缰绳忽松忽紧间,马竟懂了我的心意,步子渐疾。我索性挺直脊背,看两侧的云杉林成了模糊的绿墙,听马蹄踏在碎石上的脆响与心跳共振。某一刻松开双手,风从指缝间呼啸而过,恍惚自己也成了一阵自由的风,正掠过这无垠的河谷草原。
勒马驻足时,衣襟还在起伏。回头望,蹄印在草地上画出蜿蜒的银线,而那拉提的风,仍在耳边讲着关于辽阔的故事。
十三、日照金山新疆美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帕米尔高原的晨雾,慕士塔格峰的皑皑雪顶便被镀上一层熔金般的光泽。那金色从峰顶漫延而下,似要将万年冰川点燃,与山脚的碧绿草甸撞出惊心动魄的色彩。
新疆的金山,从不是孤绝的风景。喀纳斯的雪峰在晨曦中舒展腰肢,金色流瀑淌过云杉林,给图瓦人的木屋描上温暖的轮廓;库车大峡谷的赤色岩壁被朝阳染成琥珀,沟壑间的阴影随日光游走,如大地跳动的脉搏。
牧民的马蹄踏碎草叶上的露水,驼铃在金色河谷里荡开涟漪。草场上的羊群像流动的珍珠,映衬着远处逐渐褪去金辉、显露出苍劲本色的山巅。这短暂而盛大的光影魔术,是天山与昆仑写给大地的诗,每一笔都带着西域独有的雄浑与瑰丽。
日照金山的刹那,新疆的美有了最耀眼的注脚——既有自然的磅礴馈赠,也藏着岁月沉淀的从容。
十四、百里画廊唐布拉
在新疆伊犁的尼勒克县境内,有一处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唐布拉百里画廊 。
这里,森林与草原相互交织,雪山与溪流相映成趣。沿着喀什河峡谷前行,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之中 。那广袤无垠的草原,像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一直铺展到远方的雪山脚下;雪岭云杉挺拔屹立,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清澈的溪流在草原上蜿蜒流淌,波光粼粼,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点缀其间的野花,五彩斑斓,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浪漫情怀。
唐布拉百里画廊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还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感受他们的热情好客。无论是策马奔腾在草原之上,还是静坐在毡房外欣赏落日余晖,都能让你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十五、伊犁的麦子熟了
骄阳把新疆伊犁的麦田晒得滚烫,一望无际的金黄在风里起伏,像没有尽头的海浪。旅途中,车进加油站加油时,我攥着相机钻进田垄,镜头里的女儿正仰着头,草帽早被风吹落在地,指尖捻着饱满的麦穗,笑眼弯成了月牙。
“别动,这个角度正好。”话音刚落,热风突然卷过,麦浪猛地翻涌起来。女儿的蓝色上衣被吹得哗哗作响,几缕碎发贴在汗湿的额角。快门声响时,她抬手去捋头发,裙角扫过脚边的麦秆,惊起一串细碎的麦芒,在光影里簌簌飞。
田埂上的野花沾着残露,远处的白杨林绿得发亮。在南方长大从没见过熟麦的女儿,捧着麦穗闻了又闻,睫毛上落着的麦糠随呼吸轻轻颤。
蝉鸣在风里荡开,麦香漫过鼻尖时,麦浪还在翻滚,仿佛把我们的影子慢慢揉进这片流动的金色里。
十六、孟克特遇险
午后三点的阳光正烈,车碾过最后一段碎石路时,孟克特的河谷突然在眼前铺展开来。草甸像被晒得发软的绿毯子,哈萨克牧人的白色毡房散落在坡上,羊群远看像撒了把碎盐。穿谷而过的溪流最是活泼,从冰川融雪处奔涌而下,在卵石滩上撞出碎玉般的水花。我踩着没过脚踝的青草往坡顶走,无人机在草地上嗡鸣着升空 —— 镜头里,冰川融水切割出的峡谷像条银蓝色的丝带,正缓缓绕向远处的雪山。
不一会儿,取景框里的云影突然乱了。起初以为是风掠过草尖的晃动,直到听见沉闷的雷声从天际滚来。抬头时,西北方的天空已被墨色乌云吞掉大半,那些棉花糖似的白云转瞬间被撕成碎片。“要变天了!” 坡下毡房里传来哈萨克族老人的呼喊,话音未落,狂风已裹着沙砾打在脸上,生疼。
无人机还悬在半空,屏幕里的画面已开始剧烈抖动。我正操控它返航时,天地间突然暗了下来。乌云像被谁猛地拽到头顶,雷电在云团里炸开银蛇,紧接着,黄灰色的沙墙从峡谷尽头拔地而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我扑来。
那不是流动的沙,是奔腾的浊浪。我甚至能看见沙粒里裹挟的枯草与石子,它们在狂风中旋转、嘶吼,离我不过几米远时,本能让我猛地蹲下身子,双手死死按住头顶的帽子。
轰然一声,世界仿佛被装进了沙漏。沙粒砸在我身后的一块高约一米的大石头上,我背上像细密的鞭子,耳边是千万只蜜蜂振翅的轰鸣。我闭紧双眼,只觉得一股强风贴着头皮掠过,带着砂砾的滚烫与粗粝。大约半分钟,或许更久,当风声渐渐矮下去时,我哆嗦着抬头 —— 刚才还鲜亮的草甸已蒙上灰黄,远处的毡房只剩个模糊的轮廓,而我的无人机歪歪扭扭地坠落在三米外的草丛里,机身上蒙着厚厚的沙。
风势渐缓时,哈萨克族老人拄着木杖想过来扶我起来。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沾着沙,却笑得露出白牙:“这是山在喘气呢。” 我望着天边重新透出的阳光,沙幕尽头,雪山竟比先前更亮了些,草叶上的沙粒反射着碎金般的光,像刚落过一场金沙雨。
收拾无人机时,发现存储卡里存着沙尘暴来临前最后一帧画面:蓝绿相间的河谷上空,乌云与阳光正进行着最后的角力。原来孟克特的夏日从不是一味的明媚,那些突如其来的狂野与暴烈,恰是这片土地最坦诚的馈赠。
十七、一日历四季的独库公路
七月的独库公路,是被阳光吻透的绸缎。车窗外,独山子大峡谷的褶皱里还凝着晨露,转过哈希勒根达坂,冰川的寒气就漫过车窗,与仪表盘上30℃的数字撞个满怀。
最幸运的是独库公路前几天因塌方造成了封路,当时看到消息后心里一沉,导游还多次劝我们趁早改旅游线路。想不到当我们就要去独库公路时的前夕,独库公路竟然恢复了通车!我们真的是人品大爆发,运气太好了!
车过独山子大峡谷,独库公路像条银链,突然缠上天山的腰。七月的风卷着草原的草香扑进车窗,仪表盘上的海拔数字跳得比心跳还急——这条路,原是要在一日里,把四季都走个遍。
刚出发时,戈壁的热浪还粘在车身上。赭红色的山岩裸着筋骨,耐旱的骆驼刺在石缝里举着细叶,远处的风车转得慢悠悠,影子在地上拖成瘦长的线。可转过一道弯,风突然就凉了,草色从稀疏的黄,猛地变成铺天盖地的绿。羊群散在坡上,像被谁撒了把珍珠,哈萨克族牧人的白毡房冒着炊烟,毡房边的马驹甩着尾巴,蹄子踏过草甸,惊起一串蒲公英的白。
正午钻进哈希勒根达坂的隧道,出来时竟撞见残雪。七月的阳光晒得人发烫,路边的积雪却冻得坚硬,融化的雪水汇成小溪,顺着路基往下淌,叮咚声里混着远处的鹰鸣。停车去摸那雪,指尖立刻沾了层凉意,抬头看,云杉从雪坡上探出头,深绿的枝叶托着未化的雪,像给山尖戴了顶白绒帽。
车窗外的风景还在变,戈壁的红、草原的绿、雪岭的白,都被这条路串成了流动的画。独库的夏天,从不是单一的热烈,它是天山把四季揉碎了,铺在两百公里的路上,让每个转弯,都藏着不期而遇的惊喜。
这条561公里的路,一天里能捡齐四季的碎片。当库车大峡谷的赭红崖壁吞掉最后一缕天光,才懂为何说独库公路是天山递来的请柬,每个转弯都藏着不期而遇的惊艳……
旅程快要结束,我们的旅游7座专车抵近乌鲁木齐时,夕阳正把大桥的钢索镀成金红色。这趟夏日旅程像本摊开的新旧对照册,2010 年 9 月的记忆与此刻的风景在眼前重叠又分离 —— 当年颠簸的盘山路已被隧道取代,国际大巴扎的夜市比从前亮了三倍,连赛里木湖的湖水,都似因游客的笑声而更显澄澈。
记得 2010 年在六星街迷路时,只有两家老茶馆亮着灯;如今灯笼串成的星河下,手风琴手身边围满举着相机的年轻人。那拉提的草原没变,依旧能在策马扬鞭时撞见掠过鬃毛的云影,但当年简陋的牧家乐,已变成飘着白纱帘的哈萨克毡房。独库公路的险还在,只是隧道多了几座,清晨在哈希勒根达坂看雪时,遇见的自驾车比十五年前多了整整一个车队。
最难忘在新疆博物馆,隔着玻璃看同一具千年干尸,2010 年只觉神秘,此刻却读出时光里的从容。孟克特那场沙暴过后,唐布拉的雨雾中,竟见着当年住过的毡房翻新了屋顶。此刻车窗外,库尔德宁的林海摇着碎金,风里新麦的清香混着六星街的孜然味,比记忆里多了层鲜活的暖意。
这变化不是冲淡了旧味,而是让这片土地更坦诚地舒展着筋骨。引擎声渐远时,我望着后视镜里渐渐缩小的雪山,忽然笃定:新疆,我一定会再来。毕竟有些风景,要隔着岁月看,才更见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