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经取罢,百年流转,猴子早已封佛成圣,功德圆满。苍茫云海间,仙界又逢一年蟠桃大会,玉帝与王母高坐席首,举杯示意,诸卿同饮,众仙班列坐其次,共襄盛举。佛祖只因近日佛务繁多,法海无边,未能来贺,唯有派斗战胜佛前来打打秋风。
宴席间,猴子坐与太白,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便囫囵吃起蟠桃来,德性仍与百年前于蟠桃园偷吃一般。太白若有所思,眼波流转,捋胡笑道:“大圣,下界近来有一桩奇事,不知可有听闻?”, 猴子听闻,连忙放下蟠桃,抬袖擦擦嘴,问道:“不知也,金仙快快请讲,我自成圣以来,便居西天,随佛祖修性习法,诵经日夜不息,百年皆如此,正感无味无聊得慌”。太白知是如此,便接着道:“大圣可记得下界封神大战中,有一石头化作的妖孽,名为石矶。眼下,她已功德修满,化作人形。所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当年的骷髅山,如今也化作村落,名为石山。不少人族于此躬耕。石矶以人形居,虽与人族成婚多年,苦不得其子…近来,她向仙界求问,能否送往一桩机缘…”
太白说到此处,便不再说,只是举杯微泯。他已心知,猴子虽过八十一难,但仍有一难未渡:情关未过,终难成神。若要成神,必要太上忘情。
此情,非止儿女私情,世间一切情字,皆是悟空要过之关。
而忘情,需先有情。可猴子出生石中,本是无情无性之心,如此,虽成神百年,仍是缺了一道火候。唯过情关,破我执我念,方才真的修成正果,修得真神。
悟空石猴之心,又非寻常,譬如那无根之水,此无心之心,欲使生情,便要受尽那世间非常之苦,求得不可得之事。
今日机缘,乃佛祖有意委我,成于悟空,我不可不承。况自己本是当年悟空的接引仙,有责任了此因果。
猴子自然不觉其中深意,只知猴性仍存,西天无趣,心想“:人人只道西天好,上了西天无处恼…”倒今得闻石矶之山,早已石石成精,人人得道,便决心下凡投做那石山人户之子,当游耍一遭。且先不做这整日诵经习文、无战可战的斗战圣佛。
于是便端坐起来,凌然地开口道:“金仙,不必苦恼,眼下便是人选,我愿往之;况我与那石矶也有得几分缘法,本是同根生,我去再合适不过,您意下如何”
太白喜笑颜开,笑道:“哈哈哈哈哈大圣,果然真圣人也。”
由此猴子便下凡了。
想那石矶娘娘,已是功德圆满,今同人族生活多年,早已不见半分妖气,平日里修得一副好秉性,邻里和睦。今终于喜得一子,家中更是一团和气,对其子怜爱有加。而天庭并未将猴子下界的身份告于石矶,石矶也未问,权以为是上天有好生之德,玉帝怜惜,定是降下了哪位真人的座下童子。故而,纵使此子幼时便顽皮泼烈,常惹祸事,石矶心中也以为是仙家子弟不同凡物。
数十年过去,猴子享尽宠爱,学堂中,虽不尽心,但凭着往日在菩提老祖座下修习的记忆;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时受的教诲;佛祖身旁日夜诵经的功德,百年修行于此,下界的知识,难他不得。族中皆以慧根,赞叹此子。以为将负兴我石山大计。
随着猴子年已及冠,族中众人与石母,当要猴子也去参加那科考求得功名,只盼一战封神,愿福泽绵延长续了去。家宴上,八仙桌旁,众人围坐,大伯与石母,一人一句,问猴子是否可知百年前封神大战,想那比干、闻仲等饱读诗书之人,个个皆登封神大榜,石猴如此不凡,自当试也,虽不能成仙,人间也可探花及第。桌上其余族人,也斜眼望向猴子,目光灼灼。
只是心事各异,无人知晓。
可猴子念天地本宽,如今下凡,自要走走,只求看遍那天高地阔,风雪闲。
思前想后,砸砸嘴,开口说:“生来命薄,仙道难成”
众人目光一闪,脸色变幻,猴子知此刻,须拿出自己的决心,也不再打马虎:“我或难求世间功名,此生只欲享尽人间富贵,纵若不可,家道中落,竹杖芒鞋,烟雨平生,亦感乐哉快事!”
此言一出,石母便最先坐不住,大为动怒,猛地一拍桌子,砸碗摔筷,怒声质问,此方唱罢那方登场,大伯也怒意暗蕴,拂袖而去。只留余音在梁处“原来竟是个风流孽障”。众人也做鸟兽散去,独剩石猴,可笑可叹,那石矶本由石而化,化了人形,也早已学着人族把科考功名,当作头一等的大事了。
猴子,初不知意,也不知其厉害。原以为过几日,石母气消便罢了。仍如往常,闲坐庭院赏云观花。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没过几日,猴子便发觉一切都变了。众人之声,如洪水,鸟兽蜂鸣;猴子心生不安,日益愧疚。
寒来暑往,年岁过半,猴子如入空门,日日扣问自己的良心,寂灭之春。身边事,身边人,如同潮水一般,涌起又涌落。
猴子感念:“我之躯不断向死而走,而我之思却反方向寄寓寄望走向生之初。思由纯粹走向复杂,又复归于纯粹,而身已逐渐老去。”
清风拂树,菩提忽动,老祖感知猴子这般,只化作一缕春风,吹落悟空头顶的三片树叶,轻轻叩头,正如同多年前在西贺牛洲,灵台方寸山传道授业给悟空那样一般。
悟空心底微微波动,前尘往事如青天见日,缓缓拨开。终于悟道当年最后一难,无底船上那句“太上忘情,不是无情无欲,而是唯修己身;超脱因果,不是不沾因果,而是只存己念”,当年取的真经,悟的真道,破的情执,是他金蝉子唐僧取的真经,悟的真道。彼以他身之道授我,却终非我身之物。
今世,诸人言之凿凿以情,一切却只是虚妄;他们以贪嗔痴慢疑五罪筑成我颈上金箍,法随言出,一字一念,将五罪化作项上铭文,将我压得终日穿不上气。人族手段,其承重竟一点不输于,当日如来将我压于山下的五指山。
这些年,猴子常问“是否一切只是庐山烟雨浙江潮”,然而幻境终有灭时,今欲扣问那空空道人、渺渺真人。
只得四字:无愧于心。
今日方知我是我,宁做我。
此后,只消求得无愧于心,即作如是。
太白金仙,早已在上界一直观随悟空,见此,便以金光现身:“斗战胜佛,还不归位”。
(刘飞扬 15287078689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街道 云南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