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柳杉的头像

吴柳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27
分享

大理

洱海的波光是揉碎的月光,猪槽船像一根原木,浮在水面上,船桨划过的地方,涟漪把远处苍山的雪都荡成了碎玉;白族姑娘的歌声从竹楼里飘出来,像山涧的泉水,带着竹篾蒸饭的清香,小伙子的回应像敲在铜鼓上的月光,厚重而深沉,连岸边野菊花的花瓣都晃了又晃;渔夫撒网的样子像在铺开一幅姑娘刚染好的蓝布,网落下去,连夕阳都沉进了水里,提起来时,网兜里的鱼跳得比浪花还高,溅起的水珠落在姑娘的绣花鞋上,她笑着骂:“你个死小子,把我鞋子弄湿了!”这是许多年前,我看过一本小说里面的描写,简直唯美至极。

从那时起,我就渴望有一天醒来时,睁开眼,就可以看见窗帘缝里漏进的一缕苍山的雪光;推开窗便可以看见洱海还没退去的,像一块浸在水里的,羊脂玉般的圆月;还有岸边拴在老柳树上的,船身的红漆被风晒得有些斑驳的猪槽船。当然能听到白族青年男女的对歌那最是让人喜悦的事了,我甚至都在心里给他们编排好了对歌的场景:“苍山雪呀洱海月,哥哥你呀什么时候来?”“妹妹呀你等着我,明天我就划着猪槽船来!”。

孩子放了暑假,我终于有机会计划去一趟大理。从重庆出发,经过贵州,然后就到了云南,一路过去时间其实用的不多。贵州有贵州的特色,云南有云南的美,这是一个地域的特点。都说云南四季如春,也对也不对。当双脚踏上云南的版图,我立刻感受到云南的天空不一样,它是像被水洗过的蓝,连云都像棉花糖一样,飘得慢腾腾的,像怕惊扰了什么;经过民居时,我看到几乎每家每户的门口、窗台前、院子里,都会有一片一片的鲜花,一年四季都绽放着,真的四季如春。不对的是云南的地形狭长,有些地方也有着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天会热,冬天会下雪。但不管怎样,云南的气候是很宜居的。

当“大理” 二字映入眼帘时,我立刻知道,那是郭沫若先生的墨宝,笔力苍劲,气势恢宏。踏入古城,瞬间将我带入了历史的长河。大理的古城呈棋盘式布局,九街十八巷纵横交错,青石板路在岁月的打磨下,散发着温润的光泽,每一块石板都镌刻着过往行人的足迹。沿着石板路前行,街边的建筑错落有致,清一色的白墙青瓦,斗角挑檐,尽显白族建筑的独特韵味。门窗上精美的石雕砖雕,细腻入微,栩栩如生;屋檐下素雅的壁画题诗,或绘梅兰竹菊之高洁,或书吉祥如意之祝愿,为古朴的建筑增添了几分诗意。

随意走进一条深巷,一个个宁静的小院就展现在眼前。白族的小院,其实可以类比为北京的四合院,院内繁花似锦,花香四溢,为小院带来生机与活力。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每家每户雪白的大照壁(小院的大门入口,有一道墙壁,类似我们的屏风),上面用青蓝色题写着四个大字,如 “苍洱毓秀”“紫气东来” 或者一个单“福”字等,这些字句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人不禁赞叹白族人民美好的生活态度。

古城的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穿冲锋衣的游客与挑担子背竹篓的当地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市井画卷。大理古城里有着全国最多的年轻人,他们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大多和我一样,都是因为喜欢这里的气候这里的风土人情和这里悠远的历史,也有一部分是冲着偶遇的概念来的,至于偶遇是什么,也许他们自己也说不上来吧。

行至南门,也是这座古城的四门之首,是我国唯一藏有佛龛的城楼,瞬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城楼上,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焚香气息,让人的内心也随之平静下来。只见不少当地人双手合十,虔诚地祈祷着,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与憧憬。受他们的影响,站在这古老的城楼下,我仿佛也感受到了岁月的沉淀与生命的轮回。

在大理古城游玩,你要先去了解这座风花雪月之都的历史,六百多年沉淀的文化底蕴和传奇的故事都值得去品鉴。了解了这些,你再去走街串巷,当我们从一条条街巷开始,真正走进它、发现它,才会遇见被遗落的太多美丽,否则在古城里面你并不会觉得特别的快乐和特殊的意义。比如古城第一门的文献楼,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比如被称为“洋人街”的护国路,比如古南诏的“天下第一楼”五华楼,比如大理城的基督教教堂。其实这座基督教堂是可以单独来说说的,教堂的名字叫做“圣三堂”。这座教堂由法国籍传教士主持修建,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它融合了中式和白族庙宇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阳光下,教堂的中式檐角高高翘起,仿佛一对对翅膀,随时准备展翅高飞;飞起的屋檐下,精美的石雕和艳丽的彩绘让人目不暇接;朱红的立柱和大门,彰显着中国红的热情与庄重;门上的楹联既有天主教的色彩,又有传统中国对联的韵味,中西文化在这里完美交融,相得益彰。走进教堂内部,柔和的水蓝色墙壁、缤纷的彩色斗拱以及屋顶上贴满的五颜六色的星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这座教堂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也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见证。

在大理的日子里,除了欣赏美景、感受人文,品尝当地的美食也是一大乐事。大理的美食独具特色,融合了白族、彝族等多个民族的饮食文化,让人回味无穷。

酸辣鱼,是大理的一道传统名菜。选用洱海新鲜的鱼,加入当地特有的酸木瓜、辣椒等调料烹制而成。鱼肉质鲜嫩,酸辣可口,汤汁浓郁,让人食欲大增。一口鱼肉,一口汤汁,那独特的味道在舌尖上散开,让人仿佛品尝到了洱海的鲜美与大理的热情。

乳扇,是白族的特色乳制品,也是我在大理最爱的美食之一。它形状如扇,色泽乳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奶香味。乳扇可以生吃,口感酥脆,香甜可口;也可以油炸后蘸糖吃,外酥里嫩,香甜软糯;还可以用来制作各种甜品,如乳扇沙琪玛、乳扇玫瑰卷等,每一种吃法都别有一番风味。在大理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卖乳扇的小摊,摊主熟练地将乳扇放在火上烤至金黄,然后撒上一层白糖,递给顾客。我接过乳扇,轻轻咬上一口,那香甜的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让人陶醉其中。

除了这些,大理还有许多其他的美食,如凉鸡米线、雕梅扣肉、洱海虾等,每一道美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味,让人吃了还想吃。在大理,品尝美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味蕾,更是一种了解当地文化、感受当地生活的方式。每一道美食背后,都蕴含着大理人民的智慧与情感,让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理的独特魅力。

离开大理古城,我们沿着洱海环线行驶,途径崇圣寺三塔,这里无疑是大理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景观之一。三座白塔巍峨耸立,气势恢宏,它们始建于南诏时期,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见证了大理的兴衰变迁。站在塔下,我仰望着这古老的建筑,心中充满了敬畏之情。那些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无不展示着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崇圣寺三塔过去就是喜洲古镇,只有几公里路程,“喜洲”,单是这名字,就给人一种充满喜悦与美好的感觉。喜洲古镇的建筑风格与大理古城并没有什么不同,却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那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高大雄伟,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昔日的辉煌。走在古镇的街巷中,脚下的石板路略显崎岖,却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踏实与安稳。

转角楼,无疑是喜洲古镇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当我站在拐角处,微风轻轻拂过,吹皱了我的衣衫,却吹不散我内心的期待。在这九十度的转角,我仿佛看到了岁月的流转,抚摸着那斑驳的墙壁,指尖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我想象着,在过去的岁月里,这里曾经发生过多少故事,有多少人在这里相遇、相知、相爱……会不会是真的转角就是爱!

转角楼前面,有许多卖喜洲粑粑的老店,喜洲粑粑,也是大理的一道特色美食。它有甜、咸两种口味,甜的以玫瑰糖为馅,咸的则以肉末、葱花等为馅。粑粑外皮酥脆,内馅软糯,香气扑鼻。当我终于拿到刚出炉的粑粑时,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那独特的味道让我赞不绝口,居然有着满满的幸福感涌上心头。

吃着喜洲粑粑沿着石阶路往前走,我发现这是一条单行道,就如同人生的旅程,只能勇往直前,无法回头。道路两旁,古老的房屋静静地伫立着,它们见证了古镇的兴衰变迁,却依然坚守在这里,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从这静谧的街巷中穿出去,一片广袤的稻田便迎面扑来,上半年来的话就应该是麦田吧。稻田里的秧苗郁郁葱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远处,白色的云朵低低地悬在空中,仿佛触手可及;远处巍峨的苍山连绵起伏,在天空的映衬下,宛如一幅壮丽的水墨画。白色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稻田周围,与这片绿色的海洋相互映衬,宛如王维笔下的田园风光图。

漫步在稻田的田埂上,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那蓬勃的生命力,让我深深地陶醉其中。此时的我仿佛变成了一只自由的小鸟,在这片广袤的天地间飞翔。在这里,我忘却了一切烦恼与疲惫,只沉浸在这美好的时光里。一阵微风吹过,禾浪轻翻,我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风的声音,感受着风的抚摸,阳光的温暖,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畏。

从喜洲稻田的田园风光里醒来,继续沿着洱海新修的环海公路前行,一侧是澄澈如镜的洱海,湖水碧绿如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树木长在水中,细直的枝条伸向天空,繁茂的水草在水中摇曳生姿,仿佛在跳着一曲优美的舞蹈。另一侧是连绵起伏的苍山和辽阔平坦的田野,绚丽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芬芳,好像是在对我们这样的旅行者发出最热烈的欢迎。

我看过壮美的长江,也见过九曲十八弯的黄河,见过浩瀚的大海,也见过宽阔的湖泊,但洱海却有着不完全一样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它所蕴含的人文气息。一路上,我看到了许多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环湖骑行者,他们身着鲜艳的骑行服,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与快乐,仿佛在向世界展示着大理的活力与魅力。在这里,古老与现代完美融合,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而年龄也从来不是制约美和活力的代沟。

在洱海,有一场不容错过的视觉盛宴是一定要参加的,那便是洱海的日出。清晨六点,我早早地来到码头,等待着日出的那一刻。此时的洱海,还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湖面平静如镜,倒映着天空中的点点繁星。渐渐地,繁星悄悄隐退,天边泛起一丝鱼肚白,随后,一抹淡淡的红色悄然出现,慢慢地染红半边天。太阳便如同一个娇羞的少女,缓缓地从山尖上走出,将第一缕阳光洒在洱海上,整个湖面瞬间变得金光闪闪,如梦如幻。那一刻的景色,深深震撼着我。

沿着洱海的海岸线继续前行,其实还有许多美丽的景点值得驻足。庄严肃穆的宗堂庙宇,散发着浓厚的宗教气息;见证了岁月沧桑的历史古迹,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湿地公园里,水草丰茂,鸟儿欢歌,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每一处景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在洱海的西边,公路、礁石、崖洞、沙滩等景观别具一格。礁石形态各异,有的如猛兽,有的似仙女,在海浪的拍打下,发出悦耳的声音。崖洞深邃神秘,仿佛隐藏着无数的宝藏,吸引着人们去探索。沙滩细腻柔软,赤脚走在上面,感受着沙子的温暖,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沿着洱海的海岸线经过蝴蝶泉和普陀泉,就到了双廊古镇,这也是我们这次环洱海的最后一个景点。这座位于洱海之畔的小镇,它曾是一个小小的渔村,如今虽已焕然一新,但那份无欲无求、静谧安宁的底蕴却依旧如初。

走进双廊,石板路、青瓦房,一切都显得那么古朴自然。小镇的集市上,热闹非凡。当地的渔民们将刚打捞上来的新鲜鱼虾摆在摊位上,活蹦乱跳的鱼儿仿佛在诉说着洱海的富饶。我蹲在石阶上,看着盆里的小鱼,感受着这里浓郁的生活气息,真的就想常住在这里了,生活在这样烟火气与诗意的浪漫完美融合的地方,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回到住处,迎着双廊温暖的阳光和洱海徐徐的清风,我坐在院子里,品着一杯香茗,静静地欣赏着夕阳余晖下的美景。远处的山峦被染成了金黄色,洱海的水面也是金黄一片,仿佛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此时的双廊,宛如一处宁静祥和的人间仙境,可以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与纷扰。

夜幕降临,双廊渐渐安静下来。我来到海边驿站,坐在椅子上,聆听着海浪拍打岸边礁石的声音,感受着海风的轻抚。抬头仰望,天空中繁星点点,我是很多年都没有再见到这样漂亮的夜空和繁星了。在这宁静的夜晚,我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心中充满了宁静与满足。我默默地祈祷着,时光能够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我能够尽情享受这美好的一刻。

时光总是很快,在我满心的不舍里,终要离别。随着汽车的加速,翠绿的苍山,碧蓝的洱海慢慢后退,那些如梦如幻的风花雪月,那些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那些独具特色的美食佳肴,都在等待着下一位旅人前来品鉴。而我,带着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的感受,带着对不同文化的魅力与包容的体验,带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的收获回到重庆。

2025年7月25日于重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