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柳杉的头像

吴柳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10/22
分享

《神女》读后感

10月14日,璧山作协发了一个链接,是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老师10月18日携新书《神女》来渝开读者见面会的消息,我特别开心。立即在网上购买了一本《神女》,新书到手是16日下午,截止17日晚,我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快速的阅读了一遍。读完以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于是写出下面一段话以作纪念,当然,参加完见面会,我会再用很长一段时间来细细研读这部恢宏的史诗巨著。

叶梅老师的《神女》语言清丽明净,充盈着诗性的光辉。她笔下的三峡山川如画,江流蜿蜒,舟楫穿行于云雾之间;吊脚楼上炊烟袅袅,仿佛从岁月深处升起——这些细腻传神的描写,宛如一幅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的流动水墨,氤氲出灵动而自由的气息,让人身临其境。

尤其是开篇,叶老师独具匠心地设计了通灵的凤鸟意象,令人眼前一亮,那振翅低鸣的神鸟不仅是叙事的引路人,更成为贯穿全书的灵魂象征,我的心神就这样附着在凤鸟身上。见证着凤鸟伴随凤娘一生,她的爱情萌发、婚姻波折与抗战烽火中坚韧前行的身影;人鸟对话,心神相通,在现实与幻境之间游走,既增添了作品的神性与神秘色彩,又赋予人物命运以超越性的诗意表达。凤鸟,实为民族精神的化身,象征着中华文明在苦难中涅槃重生、百折不挠的意志。

作者在微观个体与宏大历史之间自如切换,展现出卓越的叙事掌控力。通过覃九河这一形象,生动刻画出长江船工群体剽悍勇武、重情守义、逆流而上的集体品格;而覃义蛟则从一个莽撞冲动的青年,在战火淬炼中逐步成长为沉稳坚定的抗日战士,其个人蜕变轨迹,正是民族觉醒历程的缩影。小说以覃家三代人的命运浮沉为线索,借由他们亲身参与“宜昌大撤退”抢运物资的惊险历程,将宏大的历史落笔于家庭的情感交集之中,使那段烽火岁月不再只是教科书中的冰冷文字,而是饱含体温、泪水与呐喊的生命史诗。

与此同时,叶老师并未止步于个体命运的书写,而是以宽广的胸襟与深邃的历史意识,勾勒出抗战时期鄂西大地的社会全景:川江号子在峡谷回响,石牌保卫战的枪炮震撼山河;乡民守望相助,知识分子跋涉迁徙……种种图景跃然纸上,交织成一幅血肉丰满的时代画卷。这种“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让作品既具动人肺腑的情感力量,又不失史诗般的恢弘气度。她将真实历史事件有机融入虚构叙事之中,既尊重史实之真,又挥洒文学之梦。她不仅唤醒了一段曾被遮蔽的抗战记忆,更填补了三峡地区抗战题材长篇小说创作的空白,为当代文学贡献了一部兼具历史厚度、人文温度与美学高度的扛鼎之作。

《神女》不只是一个人的传奇,也不仅是一曲战争的回响。它是长江之魂的吟唱,是民族精神的招魂曲——在凤鸟翱翔的天际下,我们听见了来自大地深处的呼唤,也看见了文明不灭的微光,在风雨如晦的年代里,静静燃烧。

2025年10月17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