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每回想自己的写作经历,有作品获奖是我最记忆犹新的。
记得那是1996年春的一天,我收到中国教育报驻湖南记者站刘际雄的一封信件,打开来看,里面除了刊有本人作品的样报外,还有一张中国教育报关于举办“企业家与教育”征文大赛的通知。
我知道这是报社老师在鼓励我参加比赛。说实在的,当时本人接触教育的时间还不算长,虽然在报纸上发表了一些小文章,但要说参加全国性大赛,因自己初出茅庐,功力太浅,底气不足,只得敬而远之。那时,我到县教育局也才一年多,还很少有稿件上大报。面对老师的鼓励,心中不免有一显身手的冲动,进而跃跃欲试。
我按照大赛要求,在自己手头已有相关材料的基础上,深入学校调查采访,获取更详实的素材,写出了一篇反映台湾企业家黄任中先生为家乡南县麻河口捐资兴教事迹的通讯。然后,既满怀希望,又忐忑不安,更抱着学生般求知若渴的心情,把文章邮寄给报社大赛组委会。
在日复一日的琐碎繁忙中,我渐渐地把参赛的事情淡忘了。时间如流水,一恍便到了7月。一天,我收到了一封鼓鼓的的信件,信封上赫然印有“中国教育报社”字样,我的眼睛不禁一亮,心里一动——是不是作品发表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1996年8月4日的《中国教育报》,于是,我睁大眼睛急切地浏览,更确切地说,是寻找起来。呦,这不是自己的文章吗?一眼就在报纸第1版的显赫位置中发现了我的拙作《赤子情怀》!我喜出望外,无以名状的高兴与感动涌上心头。看到自己的拙作第一次出现在大报的头版上,竟也不免暗自生出些许窃喜来,寻思着拙作能够发表就已足够欣慰了,能否获奖就不十分在意了。
时至9月,我收到一个中国教育报社的大信封,在诧异中打开细看,竟然是一本红彤彤的获奖证书——我的作品在这次全国征文大赛中,从一千六百多篇参赛作品中胜出,荣获三等奖。如果用喜形于色、乐不可支等词语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一点也不过分。
第一次在全国性大赛中获奖,我受此激励,写作更加勤奋了。
二
我在益阳日报发表的第一篇稿子,是1992年3月我在荷花嘴中学教书时写的一则《教师摆摊令人忧》的读者来信。责任编辑是该报记者谭绍军。这虽然是一条“豆腐块”式的短言论,但从此引发了我不断向益阳日报投稿的兴趣。
真正在益阳日报发表头条是我在县教育局办公室工作的时候。那年,益阳市委宣传部策划编写一本书,旨在反映全市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的新变化、新成就。南县教育是市里点名要写进去的,并且文字篇幅要求在5000字以上。我是教育局的新闻专干,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我的头上。
于是我变压力为动力,迅速着手构思、采访、收集材料。我还打电话请教谭绍军老师。他一方面给我鼓劲打气,一方面给我点迷津。经过几天的加班加点,我的一篇正标题为“播种希望”,副标题为“来自南县重教兴教的报道”的通讯稿写成。文章由五个独立成篇的部分构成。我最先把稿子投寄给益阳日报。不几天,报社谭绍军老师与我联系,说稿子写得不错,并向该报的相关栏目作了推荐。接着,《赤子情深》、《为了孩子的欢笑》等3篇稿子陆续在该报发表,其中一篇上了头条,两篇在《桃李园》栏目登发。见报的稿子,经过谭老师的修改和润色,确实比原稿增色不少,特别是几处点睛之笔,更见老师的高明。作品顺利被市委宣传部编写的《资水放歌》采用。
南县县庆百周年,庆典活动丰富多彩。当时我搞教育方面的新闻宣传报道。那时的通讯条件还相对落后,教育局机关还没有一台传真机,发稿很不方便,有些动态消息又不能不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向益阳日报发出。正当我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谭绍军记者知道这个情况后,就要我用电话报情况,我在这头口述,他在那头记录。就是用这种方式,记者们帮助我发了十余篇教育新闻稿件。
谭记者无私关心、帮助我一名普通基层通讯员的做法,给我很大的鼓舞,至今我都铭记于心。
三
最近,我的记者朋友何宇翔给我寄来了一份仍散发着油墨香味的益阳日报样报,我的散文《运河情缘》就发表在报纸的副刊上。
往事历历。我和宇翔曾相识于上世纪末的益阳市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会上。宇翔是与会的唯一一位非教育系统的通讯员,来自桃江农村,一个地地道道的青年农民,而他在生产劳动之余辛勤笔耕,在两年多时间内写出了不少反映当地教育教学新面貌新风尚的好稿子,有的还上了省报和省台。他的事迹,令我这个来自教育部门的专职通讯员佩服不已。
有志者事竟成。没过多久,宇翔作为优秀人才被招聘到益阳日报社当记者。他白天忙采访,晚上忙写稿,经常加班加点,还不忘常给我打电话谈稿、约稿。在新闻写作上,他经常给我出主意、提建议,在他的关心、帮助下,我写教育新闻的上稿率大大提高。
光阴倏然逝去。最近宇翔来南县,他见面就问起我的写作情况。我与宇翔分享了我退休以来在中国作家网原创平台发表的一些作品,与他交流写作上的收获与近期的写作计划。他见我正在着手写主题为“我的运河我的歌”的运河征文,便给我提供当年他来南县采访时拍摄的南茅运河图片和央视《中国影像方志:湖南南县篇》的影像资料,这些,对我的写作都大有帮助。
某日,宇翔又与我微信聊天,谈了我发给他看的我的两篇散文稿子的具体意见,并建议我再修改,再润色,不急于投稿。宇翔他身体欠佳、工作繁忙,对朋友拜托的写作上的事却那么上心。我庆幸,我交到了一个给我写作有很好帮助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