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中祝福,在抖音中徜徉,别有一番喜乐在心头。今年6月22日,我又开始玩起了新花样——通过公众号文章与天南地北的朋友互动、互乐。
老伴说,这样也好,退了休,就该尽情地玩,尽情地乐,把一年365个日子过充实、过有味。写公众号,既能与人分享自己的所得所获,又能收获快乐与友谊,实在是一件既消遣时光,又愉悦身心的美事。
我想通过公众号文章,把自己对岁月的回想、人生的感悟、美好生活的憧憬来一番老老实实的表达。 我怀疑自己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刚开始,还担心公众号我奈何不了,是朋友和家人的大力支持,打消了我迟疑的念头。这里,我要重点提到我的女儿李洁和文友莹子对我的帮助。李洁在对我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大加赞许的同时,给予了我诸如选取照片、文字插图、格式调整等操作上的帮助,丝毫不嫌麻烦;写作中要注意什么、讲究什么,莹子详详细细用微信给我或提示或示例,有求必应。
《我远去的村校》,是我在公众号上首篇亮相给朋友们看的文章,遣词组句、立意布局,都费了我一番心思。文中既展现了我在村小任教时的青春岁月,又表达了乡村教育的朴素与艰辛,还特别突出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守。我自认为还过得去。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我生怕文章不受人待见,心里有些忐忑,可当见到文章的阅读量由个位慢慢地升至十位、百位,我心里仿佛乐开了花,满心的欢喜。
我每发一篇公众号文章,第一读者准是我那位曾经在教坛耕耘过、如今也和我一样退休赋闲的老伴。她的善解人意与为人大度令我踏实。在某公众号文章里,我细叙了我读民师时,一位女同学教我视唱、弹钢琴的事。我怕老伴小肚鸡肠的,有意没在第一时间发给她看。而这之前,我文章一落笔,就立马发给她品评。在用餐时,老伴微笑着对我说,音乐委员教你唱歌的事,怎么现在才听你说呢,我就知道,要不是美兰帮助,你这‘烂砂罐’喉咙怎么过得了师范的音乐关?其实,老伴她早看过我的这篇公众号了,还点赞推荐了。
衷心感谢全国各地热心友好的朋友,写公众号还不到100天,关注我的人就超过了500,我的《怀念朱老师》《抄写之乐》《远去了,我的学宫路》等公众号文,阅读量均在2万以上。尤令我感动的是文章底下那一条条流淌真诚和温暖人心的用户留言。有人说,真切朴实的语言,赞美了老师的高尚,从心里铭记是最好的回报;有人说,发自内心的感恩最有力量,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是因为你心里装着温度,才让更多人跟着心头一暖,继续带着这份细腻和真诚写下去,未来一定能打动更多人。有人说,学宫路回忆,满是岁月沉香。从田埂到机关,从青涩到深耕,教育热忱始终滚烫,每步坚守都动人,路长情更长。我公众号的留言区里,像这样鼓励、支持、温暖我的话还有不少,良言一句三冬暖,是大家的鼓励,使我的老年生活色彩斑斓、有滋有味。
在公众号里,我与益阳日报记者、湖南省作协会员夏训武结为了文学路上的好朋友,我的每篇公众号文章他都仔细阅读,不但与我互动助力,发现问题还坦诚给我电话交流,小到文章的某个字词,大到文章的谋篇布局,他都给我和言细语细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得益于夏老师的指导,我的公众号文章写得愈来愈顺畅。本市桃江朋友何宇翔,通过公众号视我为文学路上的知音,并就写作和投稿问题给我建议和帮助。我学生的儿子谢炎轩老师给我的每篇公众号文都作了精彩点评,给了我很大的精神鼓励。不管怎样,我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在公众号里能如此受人恭维,被人帮扶,我的心里热热乎乎的。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为让我恬淡的日子多点美好风景,多点诗情画意,我愿借公众号平台,通过我的字字句句,深情彰显我对生活的热爱、生命的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