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雷神衛東的头像

雷神衛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10
分享

没有不被扎的胎

凌晨四点,从洋口水北桥头出发,驾驶五菱神车8341陆地巡航舰向铜钹山进发,山风携着晶莹露水轻拂面颊,如同细雨般洗尽尘嚣,也让雷神满身的疲倦悄然消散。车舰风驰电掣,穿梭在时空当中,打破了铜钹山的宁静……天未明,九仙湖的仙女们还在沉睡,雷神直奔雷公峡而去。守峡石将道:“禀告雷神!雷公漂流去了远方,至今未归,不能现身迎接您的到来,小将已将峡谷打开,请您尽情游览!”

当雷神登上悟道尖,踏入悟道寺,敲响三声悟道钟时,山岚深处传来回响,马夫人在光明殿中露出了迷人的微笑,目光如电,恍若看穿千年时光,落在了雷神的身影上,赞许地点了点头……

下山途中,九仙湖畔,桃仙家的双姝身着粉白纱衣,随风轻舞,鸟鸣为伴,演绎着动人的民族舞韵……夜又降临,雷神在月色的陪伴下踏上归途,到达弋阳高速段时,车舰发出刺耳的警报,舰身开始摇晃,系统不停地呼叫:警报!警报!舰体遭遇攻击,右后轮扎穿……气压急剧下降,泄气的轮胎像被命运重重戳破的气球。来到弋阳站外,自带的千斤顶在慌乱中被压坏了,雷神忽然想起王阳明龙场悟道前被贬谪的困顿:人生路上,谁又能逃过被现实“扎胎”的时刻?

车灯照亮车道旁歪斜的警示牌,电子屏上‘前方施工’的红色警示闪烁,宛如《传习录》中王阳明初入龙场驿时的写照:‘瘴疠侵衣,生死一线’。当年这位心学大师面对贬谪之痛,却从石棺中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智慧。此刻,雷神虽面临微小困境,却同样印证了毛泽东长征途中的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真正的强者,总能在现实的磨砺中铸就希望。

汪恬恬如同暗夜中的萤火,悄然出现在雷神面前。她打开便民服务箱的动作熟练至极,似乎一切尽在预料之中。一尊红色的小鼎出现在她的手中,甜甜地笑着说:“雷神,您好!这是我们弋阳站为过客们准备的千秋鼎。”雷神想起毛泽东青年时期组织新民学会的经历:在长沙城郊的荒野中,一群热血青年以树枝作笔、大地为纸,将困厄化作改变中国的星火。阳明心学强调“事上磨炼”,困境恰是淬炼心性的熔炉。

当汪恬恬递来千秋鼎时,制服上的反光条映着路灯,恍若敦煌壁画中菩萨低眉的慈悲。《周易》有言“穷则变,变则通”,而真正的变通往往始于他人的援手。这让我想起古希腊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第欧根尼,他选择住在木桶中,以一种近乎原始的生活方式来实践他的哲学理念。他曾经对亚历山大大帝说:“请你站开点,你挡住了我的太阳。”这句话体现了他追求自由和自然生活的决心。尽管他看似孤傲,但第欧根尼并非完全拒绝社会的庇护,在暴风雨中,他也曾接受过农夫的茅屋作为庇护所。人类文明的伟大,正在于懂得在相互扶持中前行。

王阳明在赣南剿匪时,曾写下“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警句。而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中与农民交谈的身影,则诠释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智慧。汪恬恬说:“别着急!每个轮胎都要经历碾压才能结实,那些愿意为你停下脚步的人,恰似命运埋藏的伏笔。”

换胎时发现裂纹中嵌着几粒朱砂红的砂石,雷神想起龙泉青瓷开片时的冰裂纹——中国人向来懂得将残缺化作美学。归途重启的引擎声中,仪表盘显示剩余油量只有15%,如同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领部队走向井冈山的那个深夜,油灯里的火苗虽弱,却照亮了中国革命的新航向。

阳明心学深谙‘知行合一’之道,而毛泽东在其《实践论》中则着重阐述了‘认识源于实践’的真谛。当我们学会像敦煌壁画包容斑驳、像龙泉青瓷珍视开片般接纳生命的不完美,那些扎破轮胎的碎石,终将成为铺就星辰大海的路基。此刻望着后视镜里渐远的弋阳服务站,忽然明白:真正的“战舰”从不需要永不沉没的装甲,而在于永远备着一份向世界敞开的善意。

人生没有永不爆胎的旅程,哪有人有没有困难的人生,每个困境中都藏着觉醒的契机。王阳明在绝境中悟道,毛泽东于长征中新生,第欧根尼在木桶里思考宇宙——这些穿越时空的精神图谱告诉我们:真正的勇者,既能像千斤顶一样扛起车身的重量,也愿做他人生命里的便民服务箱。当夜深人静,你孤立无援于应急车道之时,请铭记:你手中紧握的,不仅是顶起车身的千斤顶,更是解锁人性光辉的那把钥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