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学娅的头像

罗学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04
分享

九三暖场歌曲暖透我心

心心念念的9月3日终于到来,我早早整理衣冠,端坐于电视机前,提前做好准备,专心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现场直播。

八点五十分,当1000多人的联合军乐团奏响《松花江上》的前奏,我便静下心来,凝神观看、认真聆听。由首都40所高校3000名学子组成的合唱团中,青春飞扬的男生们发出醇厚的男中音:“我 的 家......”,这三个字一出来,瞬间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九一八”、“东北松花江上”,时间与地点,清晰地勾勒出抗日战场的序幕。身着“铁血灰蓝”服装的年轻演唱者们,个个神情凝重,每一个音符都诉说着“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每一句歌词都饱含着对故土的刻骨眷恋。在这些青春少年的声线里,蕴含着对那段历史最真诚的敬畏。课本里的文字、影像中的画面,此刻全都与合唱团的歌声化作真切的共情,不等一曲唱完,我早已热泪盈眶、心潮澎湃。

循着军乐旋律,我仿佛看见“红日照遍了东方”,听见《在太行山上》的旋律中,千山万壑间传来号角声、枪炮声与冲锋的呐喊。“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军民并肩作战、奋勇抗敌,让装备精良的侵略者闻风丧胆,最终淹没在我们势不可挡的人民战争汪洋大海之中。“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这早已不只是简单的歌曲,豪迈歌声传递出来的,是中华儿女众志成城的抗争力量、坚韧不屈的卫国精神,以及永不熄灭的民族希望。追忆苦难、凝聚力量,我饱含热泪的眼眶里,多了一束振奋的光。

“风在吼,马在叫”,《保卫黄河》的旋律如九天之上奔涌而下的黄河之水,拍打着河岸,也叩击着我的心。眼前仿佛浮现出千军万马以热血为铠甲,用血肉之躯铸成钢铁长城的生动画面,“保卫家乡”的决绝,随着歌声的节奏递进,与我的心绪深情共振。更让我欣喜的是,伟大的抗战精神已经融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洋溢在合唱团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上。

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响起,我和现场五万观礼者一样,情不自禁地挥起手中的小红旗,不约而同地与3000名合唱团员齐声歌唱。歌声与灵魂交融,汇成一片震撼人心的声浪。这熟悉的旋律,此刻比任何时候都更有分量。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她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歌声既对历史真相作出了生动诠释,也对美美与共的和平未来许下了坚定承诺。

8分钟的暖场时光,四首歌串联起14年的烽火岁月。大会尚未开启,那歌声就化作滚烫的力量,在我心中掀起不息的波涛。3000名学子用青春唱响的,不只是历史的回响,更是让抗战精神血脉延续的节拍;而这节拍,始终让我心潮澎湃。后来阅兵式上每一步铿锵步伐,都像是在为这暖场歌声作答;我心中涌动的热流,也终将循着这暖场、暖心的旋律,化作走好当下每一步的笃定。毕竟,点燃的我心潮的这歌声,本就该成为照亮前行路上的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