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学娅的头像

罗学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22
分享

寒露开花霜降果

“寒露开花霜降果”,老家的这句老话,我和儿时的伙伴们念得比课文还熟,一边念,一边盼:霜降一到,就邀邀约约上山捡茶籽。

我的老家在四川盆地东南缘的丘陵里,依山而建的煤矿家属区,土墙青瓦排列整齐。屋后就是成片的油茶树,我们喊它“茶树林”林子里藏着我们许多童年的快乐

春分刚过,我们就成群结队钻进茶树林找“茶片儿”,那是油茶树叶子变出来的宝贝,肥厚蜷曲像软乎乎的小耳朵。只要找到一片,准能在这棵树上寻得更多,小伙伴们全都围拢过来分享,红色的嚼着带点酸,白黄的却甜得眯眼睛,一口下去,满是春天的清鲜。

等寒露沾上了枝头,茶树便缀满白花,在我们极少下雪的丘陵地区便被叫成了“雪花”。雨过天晴,我们抽一根丝茅草秆秆儿,剥了当吸管,小心翼翼捧起一朵半开的茶花,把吸管轻轻探进花心,吸一口,带着茶香的甘露漫进喉咙,那清甜,至今没有任何饮料可以替代。

冬天,茶树主人会把老枝齐着地面砍掉。我们就去捡枝丫:长些的做擀面棒,粗点的当碓窝舂,细枝丫做成弹弓,短节节削成陀螺,一抽就旋转得忘乎所以。隔壁张叔叔更有心思,把奇形怪状的茶树根挖回去,琢磨几天就敲打成精巧的摆件,矮柜上一摆,满屋子皆是茶树林的意趣。上万人的大煤矿,家家户户都有油茶树的融入好像我们就是和油茶树同生共长在这片丘陵,谁也离不开谁一样

最难忘的还是霜降。这时节油茶果熟透了,圆滚滚的,压满枝头,却又一个个藏在白雪似的茶花丛中。“花果同枝”的景致,是霜降给茶树林最特别的馈赠。我们盼着刮场大风,风一停就往山上冲,去捡那些被吹落的果子。哪怕多是带小疤的病果,也宝贝得很:小心翼翼地扒出扁扁的茶籽,磨成浆,放进铁锅慢慢熬,熬出的油虽不多却能给家里的铁锅添点“油水”,解一解计划供应的“油荒”之急。还记得外婆给我梳头时,用指尖沾点茶籽油抹在发梢,梳辫子又顺又亮,够我臭美好半天。

后来中学毕业下乡,我离开了老家,离开了茶树林。退休后住在离林子二十多里的县城去年霜降,老同学一句“回老家参加茶花节”,又把我带回了那满是记忆的茶树林。

映入眼帘的景象彻底刷新了我的童年记忆:上万亩油茶树连绵山峦,洁白的茶花漫过山坡,微风一吹,如雪花漫天飘飞,恰好应了“霜降茶果压雪花”的诗情画意。彩色步道绕林铺开,游客赏花拾趣,亲子区笑声阵阵,空气里飘着浓淡相宜的茶香。原来,国家扶持油茶产业,隆昌的油茶从“靠天生长”的散养,变成了科学管护的规模茶园,各类加工厂房也应运而生。如今的油茶,早已不是当年解点儿“油荒”的小果子,而是家乡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的支柱。

漫步油茶主题公园,就像踏入了天然氧吧。清风裹着茶香拂面而来,每口呼吸都沁心脾。生态康养区游人漫步观光,博览馆师生细品油茶故事,亲子赏花摘果体验区,大人小孩手捧茶果笑得好开心。这霜降时节的茶树林,既有童年的熟悉,又有当下的兴盛。置身其中顿悟:油茶这天赐之华,正在将家乡酿成“中国油茶之乡”。能在最美的霜降时节,走进这片“果压雪花”的油茶林,感受这份自然和谐、向荣欣欣,真是此生一件幸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