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修全的头像

刘修全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1/02
分享

盘中美味“黄金叶”

前不久,和几位好友相约到阜南县曹集去赶集。这里的农副产品非常丰富,而且质优价廉。到集市售卖的都是当地的农民,他们把自己收获的劳动成果摆放在摊点上,期待着人们的青睐。看见一位农家大嫂摊前堆放的芝麻叶,我喜出望外,用手一摸,干蹦蹦的,还散发着清淡的香味。我连价格都没问,就买下一袋。几天前,我和妻子用芝麻叶做馅包了素包,一家人吃得有滋有味,赞不绝口。

我们处在黄淮地区,这里盛产芝麻,是加工香油的上好原料,用它加工的小磨麻油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古代,芝麻被列为“八谷”之一(黍、稷、稻、粱、禾、麻、菽、麦)。宋代陆游《蔬园杂咏·芝麻》写道:“胡麻压油油更香,油新饼美争先尝。”那时的胡麻就是我们所说的芝麻,胡麻油即现在的芝麻油,亦即常说的香油。清代查慎行《种芝麻》:“新秧才过雨,细叶渐抽芽。待得秋来熟,油香遍万家。”说明那时芝麻已被广泛种植,并用于香油的加工。芝麻叶虽然是芝麻的“副产品”,由于药食同源,被人们视为餐中美味,并且城乡皆宜。所以,芝麻叶又被称为“黄金叶”。记得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时,母亲经常带着我们到地里采摘芝麻叶,回来后用开水焯一下,在太阳底下晒干,到了冬天可以做出多种多样的菜肴来。乡下人只要种植了芝麻,就不愁没有菜吃。

别小看了芝麻叶,它可是亦药亦食的好材料。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时,在中原地区偶遇芝麻精灵化身仙子,发现芝麻叶具有清热解毒、滋养身体的功效,与五谷杂粮结合创制了汤汁浓稠、清香滑爽的芝麻叶糊涂面条。这种美食后来成为河南地区的特色美食,节日或庆典时家家户户都会煮制。河南作为芝麻种植起源地之一,考古发现郑州大河村遗址曾出土5000年前的碳化芝麻种子。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芝麻叶性平味甘,具有滋养肝肾、清除内热的作用,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食品‌。明代《农政全书》记载:“芝麻叶可采而蒸曝,备冬月蔬食”,说明芝麻叶在古代可作为耐储存的冬季蔬菜食用。王磐在《野菜谱·芝麻》中有言:“芝麻叶,可作羹,老人食之寿康宁。”它有着清热解毒、滋肝补肾、润燥滑肠、改善血糖血脂等功效;作为食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C等,长期食用对于辅助改善贫血、增强免疫力、帮助消化等,都有着较好的作用。所以,许多人把芝麻叶视为“珍馐”。

芝麻叶的食用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熬水喝,也可以凉拌;可以炒着吃,也可以做汤;可以下面条,也可以制作素包馅。我们家虽然不在农村居住,可也从来没缺过芝麻叶。我和妻子只要看见街上有卖的,多少都要买上一些,放在家里。我们家喜爱三种吃法:一是用芝麻叶下面条。干芝麻叶用温水发泡后,与黄豆芽和煮熟的豌豆放在一起,下豆杂面条,适当放些猪油,味道鲜美无比。而且豆杂面煮得越燶越好,其味绵柔,唇齿留香。我一顿可以吃上两碗。二是用芝麻叶炒豆花。买些青豆子,加工成豆花,和发泡好的芝麻叶一起大油翻炒,不仅在家庭,就是在饭店也是一样好菜。芝麻叶炒豆花,粗而不涩,爽口利咽,无论下酒还是就饭,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每次到饭店吃饭,只要有这道菜,我都会点上一个。三是制作芝麻叶素包。将发泡洗净的芝麻叶和豆腐、粉丝、馓子、大白菜放在一起,剁碎调匀,拌上佐料,在锅里翻炒至半生,包出来的素包非常可口。当然,不同的饮食习惯有着不同的吃法,烹饪的方法也不一样。

芝麻叶好吃,关键要掌握好采摘的时机。时机把握不住,早了太嫩,不够醇厚;晚了太老,失味难嚼。采摘芝麻叶的时机主要依据两点,一是保持芝麻叶青翠厚实,锁住鲜味;二是不影响芝麻的生长和产量。适宜的采摘时间在8月份前后,中部地区7月下旬到8月上旬采摘为宜,南方可推迟半个月。一般在芝麻收割前一个月最好,正值植株生长的巅峰期,叶片的营养比较丰富。采摘部位以芝麻杆中部的嫩绿叶片为佳,上部顶叶苦涩,下部底叶粗糙,不宜食用。尽量在早晨或上午采摘,叶片油性大、完整性好。采摘后的芝麻叶,必须进行挑拣,去除黄、老和遭受病虫害的叶子,洗净后在开水里焯一下,去苦留醇。如果鲜吃的话,焯水后即可加工食用;如果晾晒的话,焯水后在太阳下晒干,包装好存放在阴凉处。吃的时候,发泡清洗,再行加工。如存放时间较长,中间要晾晒保干,防止受潮变质。

“黄金叶”——不可或缺的美食,你不妨亲口品尝一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