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喜马拉雅山上的雪的头像

喜马拉雅山上的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14
分享

岁月深处的瑰宝——龙门石窟

    作者:李云庭 首发

“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白居易的这句赞誉,如同一把神秘的钥匙,轻轻开启了龙门石窟的大门,带我走进了这个承载着无数记忆与历史的艺术殿堂。

在中原大地的怀抱里,在洛阳市洛龙区南边,有一个地方,承载着我无数的童年记忆,那便是龙门石窟。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伊水河畔,闪耀着千年的光芒。

小时候,每当阳光明媚的周末,父母总会带着我和哥哥、姐姐,一同奔赴龙门石窟。那时的我,对历史和文化懵懵懂懂,吸引我的是山间的绿意,是伊水的波光,还有和家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父亲在龙门东山上的水泥厂上班,他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工作之余,他常常带着我在东山上抓蝈蝈。夏日的东山,草木葱茏,蝈蝈的叫声此起彼伏。父亲身手敏捷,总能轻松地抓住那些藏在草丛、山枣树里的蝈蝈,我则跟在他身后,兴奋地欢呼雀跃。玩累了,我们就坐在山坡上,俯瞰着远处的龙门石窟,听父亲讲述那些古老的传说。

再大些,我走进了校园,开始在书本中了解龙门石窟的历史。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家5A级景区,是中国石刻艺术的宝库。它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等十多个朝代的雕琢,凝聚了无数工匠的心血与智慧。那些精美的佛像,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上大学后,我和朋友们一同来到洛阳的龙门石窟。此时的我,已不再是那个只知道玩耍的孩子,而是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敬仰而来。我们沿着伊水河畔漫步,细细品味着每一尊佛像的神韵。在西山石窟,我被那尊巨大的卢舍那大佛深深震撼。她以武则天为原型开凿,面容丰满圆润,双眉弯如新月,双目微微凝视着下方,仿佛在俯瞰着世间的沧桑变迁。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能感受到她那慈祥而温和的目光,仿佛在与我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工作以后,我也经常带着家人和孩子来到这里。我会像当年父亲给我讲述一样,给我的孩子讲述龙门石窟的故事,讲述那些古老的传说和历史的变迁。我们一起参观西山的奉先寺,欣赏那精美的群雕;一起登上东山,感受那宁静与祥和;一起走进白园,缅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风采。

如今,每次站在龙门石窟跟前,内心都波澜起伏。它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见证了我的成长蜕变,也目睹了岁月的斗转星移。千年前的斧凿痕迹在风雨侵蚀下略显斑驳,战争的创伤也未能磨灭它的神韵,它依旧巍峨屹立于伊水河畔,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言:“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龙门石窟的千年历程,便是这句话的生动注脚。它历经十多个朝代的雕琢,汇聚无数工匠的心血,遭遇过无数磨难,却凭借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传承至今。它不仅是我个人情感的寄托,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石,是全人类文明星空中耀眼的恒星。

愿未来,世人皆能领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深意,珍视龙门石窟这份珍贵遗产。让我们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热爱,将龙门石窟的故事代代相传,使其承载的文明之光永远闪耀,为人类发展的征程持续照亮前行的方向 。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