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阳光下,走出凉爽的房屋,转瞬,强大的滚滚热浪险些把我推及至原地-----行将而临的小暑里火热季的切入与到来在充盈热烈中,裹去了那份清新与凉意。
小暑节气至,每日热三分。小暑,一个可谓进入炎热盛夏、开启夏季起点的农历时节,使人在酷暑难耐中主动寻觅悠然与清凉,乃至深沉之美。尤其知了在枝头“歌舞升平”,鸟们在林中畅享荫下,鱼儿在湖里沉潜其中等。显然,这一切万物皆在那份火热季的背后悄然地感受凉爽。着实是“小暑如此多娇,引无数鸟们竟折腰”。
小暑的到来虽不及或逊色于大暑的酷热与极致,但其单选式直击火热季主题的“画龙点睛”做法,已然裹挟着夏日的味道而至人间。
夏日的炎热使田间农作物在火热季旺盛生长,似乎在弥补严冬期间冬眠中的“光阴蹉跎”。同时,亦使这个小暑火热季默然地为不久的大暑与伏日做铺陈、做基石。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其象征着季夏时节的开幕。小暑,虽是一年中炎热与浓烈时节,但小暑为小热,未曾高温如火、高潮迭起。小暑之后,伏日即到,气温一浪高过一浪。而逾越小暑的尚有大暑在后。民间所谓的“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可谓更严厉火热季之说,尤为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致从小暑跨越大暑,从大暑直至伏天,那将是一年中不久而至的近似煎熬、不可企及与无法触摸的日子。
小暑亦如岁岁中掌控时节走向的“指南针”,其上接夏至,下至大暑,被关键性地承上启下和颇为准确。“小暑多晴天,大暑多雨天”。我们的先民发现,一般而言小暑这日是晴天,大暑必然雨落。“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倘一年中最热的小暑与大暑并不热,而一年中最冷的小寒大寒也不会寒冷。“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此关乎农业气候规律的农谚,凸显了不同时节落雨的差异性与关键性。
在聆听农谚之声之后,唐代诗人笔下的小暑之美,更让一些生物由心间燥热到墙壁防暑,令人为其而赞。唐代诗人元稹《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此诗描绘小暑时节景色和氛围的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节气敏感与敬畏。
而金朝庞铸的诗句,在小暑时节的火热季传递诗歌赋予人们清凉的同时,闻鸟声、看雨荷,使人生处处充盈惬意。其《喜爱》:“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窗无一事,步履到西厢”。此诗句以小暑时节为背景,通过对深居生活的细腻描写,充分展现了文人雅士在并不可怕的小暑中,为避暑静心和拥有清幽意境,而苦寻一抹清凉的生活情趣、荡去烦躁。
唐朝白居易的《消暑》诗句:“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此诗不仅告知人们如何“心境自然凉”,而且蕴含内涵下,倘无相无心无我无尘无求,即会凸显心中的清凉与禅境。
悠悠小暑火热季的行将顷刻盛放,使盛夏序曲与前奏。何不亦如诗人在充满雅兴与优雅中,端坐林荫,饮杯品茗、低吟诗歌、“数数”温馨。特别在勾勒避暑时光中,做一名小暑火热季中的“清凉雅士”、清心火解心热,以期更好的姿态快乐迎迓:慢慢长夏不久始,全副武装入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