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新荣的头像

李新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08
分享

重返十七岁

几近知命之年,历经岁月的磨砺,昔日不经事的脸上早已刻满了沧桑和憔悴。不免感叹“青春一去不复返,事业一纵永无成”。感叹之余,怀旧之情亦如窖藏红酒在发酵,发酵……一举手一投足间,竟也能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机缘凑巧,在《四中和她的学子们》切切的召唤下,于是终于可以来一场重返十七岁的“穿越”,重温在大同县四中那段最单纯最美好的时光。思绪纷繁,不知该从何说起。暂且移花接木,借用某综艺节目的主题曲《重返十七岁》带着思绪飞。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还记得上课铃声多清脆,骑着单车迎着阳光多明媚。

还记得当时头发那么黑,忽然被时间沾染了灰。

我家和四中仅隔着一条东沙沟。沟的西面是学校,沟的东面是我家。校园的铃声和我家的鸡犬和鸣遥相呼应。那时我和姐姐同在四中读书。我们每天沟上沟下,往返好几遭。早晨披着星星上学,晚上伴着月亮回家。早已分不清哪是家,哪是学校,亦或家就是学校,学校也是家。

家和学校的直线距离仅百米之余。因为隔着东沙沟,走起来就显得费事费劲儿好多。要知道,东沙沟是名副其实的沙沟。夏天一下大雨就发洪水,满沟被冲刷得一片狼藉。所以从来就没有一条真正的路,更甭说东边的沟沿几乎是70°的陡坡了。就是这样,我和姐姐一走就是三年,还真练就了不凡的腿脚功夫。平时,又上又下,一口气翻越整条沟,如履平地,大气儿不喘。遇上月黑风高的夜晚,我们都能仅凭记忆准确无误地摸黑前行。到了冬天,有时早晨起来,出门一看,下雪了。于是一边拿着扫帚扫雪开路,一边切身感受着塞北“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的凛冽与厚重。

上学、回家的路上虽苦犹甜。上学的脚步是匆匆的,该念的书还得念,该做的复习题都得做。回家的心情是迫切的,家里的饭香味儿挑逗着早已提出抗议的辘辘饥肠。只是走着,走着,突然发现,路还是那条路,腿脚却不如当年的腿脚。如今站在沟沿上,竟然眼前发黑,两腿发软,不得不蹲下身子,手脚并用,才能勉强挪下来。沮丧中猛然顿悟,常疑惑时间不知都到哪儿去了,却发现原来它在忙着偷走我们的青春好年华,不经意间就让我们的头发沾染了灰。唯一剩下的只有且行且珍惜了。

趁现在脚步飞扬不会累,赶赴一场关于青春的约会

没送出的信称谓写着谁,字字句句刻在心扉

我上高中那会儿,适逢改革开放初期。新生事物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听,挑战着固有的世俗观念。西装、喇叭裤流行在大街小巷。电视里播放的《渴望》感动着全国的亿万观众。而在我们学校里,男女生还是比较封建保守的。多数班里的男女生都不愿意公开交往甚至说说话。不过,你懂的,校园里的“梁祝”传奇古来有之。而我想说的是,相对于今天幼儿班的小朋友都是老辣的谈情说爱的高手而言,那个年代的校园恋情似乎更稚嫩更单纯!相对于物欲横流的当下,那些将情呀、爱呀时时刻刻挂在嘴边的金钱爱情而言,那个年代的校园恋情显得更纯粹更唯美!

十七八岁,花样年华。歌一样的青春,诗一般的情愫,美得不可方物。

少男和少女彼此吸引着,只一个擦肩而过,心就着火了;才一抹淡淡的微笑,瞬间就倾城了。于是,他到哪里,总有脉脉含情的眼神在追随。她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潋滟星眸的探寻。于是透亮清澈的眼睛里有着彼此的模样,默契在流动的眼神里飞舞着。那种欲言又止、欲说还羞的懵懂青涩的爱美在朦胧,美在刻骨铭心,美在纯洁无瑕。

我所在的三十五班,男女生之间的暗恋肯定有,只是当时我不知道,后来知道了也不便说。那就说一说我们整个班级男女生之间相处的状态。三十五班是一个特别而温暖的大家庭。说她特别是因为在那个年代里,男女生相处多是封建保守的状态下,我们班男女生相处经历了从两军对垒,互掐互擂到相处融洽、亲如兄弟姐妹的历程。特具传奇色彩。

从一开学分座位,班主任安排的女前男后的座位格局(前三排坐的都是女生,从第四排开始坐男生)也许就为男女生之间的两军对垒埋下伏笔。

曾几何时,我因为一篇日记成了众矢之的。男生非说我通过日记向班主任告密。当时第一反应还真以为自己不小心在日记上说漏了嘴。我真的很自责,我怎么这么没有“集体观念”。可后来看了看自己的日记也并没有说什么。看来我还真的是比窦娥还冤。现在想来,是班主任太厉害,他总能从只言片语中找到蛛丝马迹,掌控我们于分分秒秒之间,洞悉班情至秋毫不差。我们这些“小老鼠”自然也就斗不过班主任这只道行高深的“老猫”了!呵呵。

曾几何时,某男生把一只死雀放在某女生的文具盒里,吓得她花容失色。还记得某天下晚自习后,隔壁宿舍的男生把洗脚水从我们女生宿舍的门缝里灌进来。而女生也私下悄悄给男生起绰号,古里古怪的绰号在女生堆儿里口口相传着 。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我们是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如行云流水般那么自然,班里男女生的关系于无声无息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不知从何时起,男生搬炭生炉再不让女生沾手;学习中遇到难题同学间相互讨论早已逾越了“三八线”;众女生围着神算小神仙争相看手相没有一点违和感,那就是自家兄弟姐妹的相处玩乐。

呵呵,好吧,三十五班本来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没法忘记同班好友的母亲因病去世的那几天,班里上下被压抑、悲切的气氛裹挟得喘不过气来,时不时有人发出叹息的声音。伯母出殡前一天,没有人提议,也没有人组织,全班的同学陆陆续续去好友家吊唁。伯母灵前,好友看到我们哭念着“我夜里梦见你们谁也不理我了,不要我了……”这让所有同学为之动容,任谁都止不住自己的眼泪。我理解好友失去亲人的彻骨之痛,我更知道我们这个班集体在她心目中那种无可超越的份量。

也永远记得临近毕业,我们彼此的无限眷恋和依依不舍。毕业留念册上留下了最美好的祝愿,诉说着最真挚的同学友谊。

那时,最能表达同学情谊的方式要数彼此间互赠相片了。一开始只是女生与女生之间,男生与男生之间,后来从小范围的男女生之间到全班同学之间互赠相片。最后发展为男女生三五好友相约出去照相。那年,我们照相的数量和照相的水平堪称空前。还真照出了许多经典作品,至今被同学们津津乐道。

当时也许没有想太多,照就照了。谁曾想到2017年我们分别28年后再聚会,这些相片和留言竟成了记录我们青春嘉年华的历史珍宝。聚会当天,我们还特意按照当年的组合,当年的造型重新拍照留念。

当时死记硬背那些格言条规,这么多年我终于学会。

高中三年,当时的四中亦如风雨飘摇中的垂暮老人,方方面面都体现着她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体现在我们班里,那就是一个个学生转学离开,最终两个平行班合二而一;某学科的任课老师走马灯似的替换,有的老师都没和学生混到脸儿熟就调走了;亦或某学科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没有老师是极平常的事儿。于我而言,那时的我不是一个好学生,还不是一个听话的乖学生。终是让各科老师伤透脑筋,爱着,也痛着,怨着。

记得张老师教我们的时候,很注重养成教育。他总是利用早自习的末段时间选一些格言警句、文言小段抄在黑板上要我们读并摘抄下来。旨在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进而培养我们的摘抄积累习惯。那时的我颇不以为然,只是心疼他费力不讨好。至今记得老师为了多抄点,非要超越身高的限度,踮起脚尖,胳膊极力上扬,把黑板的边边角角都抄得满满的。而我一边抄着一边在底下暗自嘀咕,身边那么多的书看都看不过来,谁还顾这些。摘抄中有一句“玩心过重,事业必废”。记得老师抄完后还特意作了解读,要我们珍惜大好时光。可那时的我痴迷于苏红的《我多想唱》,醉心于生活需要七色阳光,却忘记了勤勉以进,读书学习也是年轻人该有的模样。

直到今天,当我也用“玩心过重,事业必废”劝勉自己的学生时,才发现老师当年语重心长的教导,表面上似乎只是过眼云烟,实则它会影响你一辈子。只不过你要真正理解它有时需要花费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功夫。

第一次的干杯,甜而苦的滋味,现在想来仍然陶醉。

人生当中会有许多个第一次。从小到大,我在班里连个值日组长都没当过。小的时候是那么羡慕班里的班干部,可始终没有“一官半职”降临到我头上。上了高中,至今不知自己何德何能,第一次当“官”,竟能当选全校的学生会主席。意外的是我并没有体味到第一次“当官”的喜悦和激动,相反那种纠结矛盾,忐忑不安的复杂心情却记忆犹新。

那天,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校长解说了创办学生会的意图,特别强调了学生会职能的重要性,顺便宣布学生会主席及各部长的任命名单。那么多学生伸长脖子找寻谁是学生会主席,而我也茫然四顾,我知道我是谁,潜意识里却不想知道主席和我是什么关系。

忘不了郭老师听到这消息后看我的忧郁复杂的眼神,我知道他不希望我当这个学生会主席。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木讷地说不出一句话。而团支书梁老师鼓励期盼的话语也犹在耳畔,他希望我珍惜这个锻炼机会。我依然木讷说不出一句话。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方能明白两位老师的良苦用心。才知道他们是那么那么地爱我,视如己出。

如果能重来一回,插上翅膀你敢不敢高飞?

就算拥有曾经沧海的智慧我们还是新新人类。

如果能重返十七岁,那些眼泪你敢不敢浪费?

直到经过人生历练的点缀,才懂得纯真可贵。

毕业多年后,偶遇同村的学长,见面就打招呼:“哎哟,主席,主席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玩笑话,从好的方面理解,那说明我这个主席还真是深入人心。往坏的方面揣摩,言外之意恐怕是我这个主席不作为,徒有虚名。时过境迁,是非曲直早不值得评说。我只记得经过那些日子的历练我有成长,学到很多。

为了督促老师认真写教案,也为了真正体现学生会在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学校用心良苦,将检查老师教案的任务交给了学生会。于我们所有学生会成员来说,这是个艰巨的任务。首先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道坎儿。自古以来都是老师检查监督学生,反过来学生检查老师不是以下犯上也起码有逾矩、冒犯的意味。谁料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至今被我们四中老师的敬业、朴实所感动。每一位老师都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而且他们的教案都写得认真规范。特别记得焦老师的教案堪称硬笔楷书范本。还有一位数学老师的教案里每一节课前都用美术字体设计了一句格言,很醒目。这很像今天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教育目标。今天想来,这位老师还真有超前意识。自然也就明白四中能培养那么多优秀的人才,和四中教师爱岗敬业有密切的关系。

学生会创立不久,校方要求由学生会牵头组织一场全校各班都参加的大型篮球循环赛,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于是乎各班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可问题是怎么组织这次大赛可难坏了我这个连篮球都没摸过的“门外汉”。再加上好几个班的体委过来找我,提出各种要求,更是给我出难题。额滴个神啊,我连东南西北都找不到了。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去找李悦老师。听完我说明原委,李老师微微一笑,只说了句:“我知道了,我来弄吧。”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卸掉了压在我心头的千斤坠石。李老师说到做到,把一切都安排的科学合理,详细周密。而且每场比赛都亲临现场,裁判压阵。有他在,我就感觉踏实,这给了我极大的心理安慰。也让我明白,我不是孤军奋战,老师、同学都是我的坚强后盾。至今每每想起这些事儿,心里都是满满的感激。

当然大赛结束后当天晚上的节外生枝也给我的高中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天晚上吃晚饭的时候,住在本村的老师们都回家吃饭去了。分获冠亚军的两个班突然起了摩擦,剑拔弩张,眼看要大打出手。事情的起因还是和比赛有关。也不知是谁质疑加时赛时间故意延长,为某球队提供得分机会。一时间吵得沸沸扬扬,说比赛不公平。还有个学长直接找到我,理直气壮地问,你管不管,不管我们自行处理!那时候,明知老师们都回家了,我连抓根救命稻草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内心早已脆弱得想放声大哭,可表面上还是强装镇定,心想该来的躲不掉,于是只身去了高二男生宿舍。围观的同学很多,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我的身上,有同情的,有审视的,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紧接着,咄咄逼人的质问、责难如机关枪般向我“扫射”过来。一位学长不依不饶非要我表态。我何德何能,我能表什么态!我只能告诉他们,解决事情的办法有很多种,不是非要用拳头来解决,非要两败俱伤才罢休。我还说,你们打几场球,我陪几场。我和大家都知道你们为班集体的荣誉拼到不遗余力,真心为你们喝彩。走到今天这一步真的很不容易,这份荣耀值得我们倍加珍惜!我们都是班集体的一份子,每个班集体都是学校的一部分,同在一个大家庭,同是兄弟姐妹,同是同学朋友,何必恶脸相向……风波平息了。不是我的话凑效,是每个人都有善良真诚的一面,恰巧被我赶上了。从那一刻起,我学会凡事坦然面对,不逃避,不推卸。该来的总会来,说服不了别人,就先说服自己,首先自己要有一颗真诚阳光的心。

春去春又来,花谢花又开。岁月一重重,往事一幕幕。四中,母校;老师,同学;学习,生活,历练早已融进生命的血液中、骨髓里,催我奋发,伴我前行!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喜欢苏轼老夫子的这几句诗,它很应我此时的心境。如果真能重来一回,我还愿在母校就读,保持那份纯真,珍惜那份同学情谊,谨记老师的谆谆教诲,收获一个丰富多彩的十七岁!

首发于《四中和她的学子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