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们的的白日梦都能成真,还能有做白日梦的勇气。
——题记
我来到这个学校的第一天,就见识到了这里的贫瘠。
破旧掉漆的铁门、四间低低矮矮的土坯房、一片凹凸不平的黄土地,是这所希望小学的整体概貌。
此时阳春三月,微风轻抚过窗户上糊着的塑料布,发出撕拉响声。“老师好!”学生们参差不齐地喊着,他们脸上挂着高原红,眼睛却亮的惊人。
第一堂课,我一笔一划地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大字——梦想。我问他们:“你们有梦想吗?”
教室里鸦雀无声,二十几个孩子睁大着眼睛看着我,好似我说出了什么奇怪的话。
我解释道:“梦想,就是你们长大之后想要做什么?”
漫长的寂静过后,一个有些瘦弱的男生举手说:“老师,俺想养很多羊!现在俺家有五只,之后俺想养二十只!”孩子们笑了起来,教室的氛围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俺想去城市里打工,挣大钱!”
“俺想开小卖部,卖糖”
他们的答案都很朴实,朴实得令人有些心酸,却又现实得无可指摘。他们生活在这片被黄土填满的山峦间,好像梦想也被这片黄土挤压的只剩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在孩子们陆陆续续说完后,一个坐在角落里扎着小辫子的女生才小声地开口:“老师,我想看海。”
教室忽然安静下来,随即大家好似都在思考“海”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呢?”我问。
“因为我看书上说,海是蓝色的,很大,比咱所有山加起来都大,所以我想去看看。”
那天放学后,我找到了她,她叫李小兰,我看到她时,她瘦弱的背上正扛着装满野草的箩筐。她问我:“老师,我说看海是不是很傻?”
我一愣,回答她:“一点也不傻,看海是个很美好的梦想,老师希望你长大可以实现你的梦想。”
她眼睛突然亮了:“真的吗老师?那海真的是蓝色的吗?海水是不是有些咸?书上说跟眼泪一样咸,真的吗?”
自那天起,其他孩子们都开始对那些“遥远”的事物感兴趣。他们的问题越来越多,眼睛也越来越亮,我发现,这些孩子不是没有梦想,而是他们的世界太小了,小到只能装下羊群和小卖部。
于是我会在课堂上专门挤出十分钟,称之为“白日梦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可以问我各种问题,也可以想任何事情,任何地方。
变化悄然发生,在我短短的一个月支教时间,他们的眼睛越来越亮,想的地方也越来越远,成绩也随之提高。
临终前的最后一堂课,孩子们在教室里站成一条长队,首先是李小兰,她递给我一幅画,画上有星辰大海。
“老师,我想让你帮我把这幅画放到漂流瓶里,让它替我先看一看海。”李小兰语气不再是之前的怯懦,她好像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正在朝着那个方向去努力。
“好,老师答应你了。”
第二个是那个说想养二十只羊的男孩,他挠了挠自己的头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老师,俺给你叠了一颗星星,但是不太好看。”他说着,撑开掌心,粗糙的手掌上有一颗被叠的歪歪扭扭的星星,“上面写着俺的梦想。”
剩下的十几个孩子,大多都是送的星星或者画。我回到教职工宿舍,找到了一个空瓶子,一个个地把它们都放里面,然后紧握着装满梦想的瓶子,久久都不能说话。
我好想明白了,这些山里的孩子,或许一辈子也走不出大山,但他们的梦想可以。而我的任务,就是让这些装着梦想的纸星星,真的有一天能漂洋过海,抵达那些他们只能在白日梦里到达的地方。
其实世界最强大的力量不也就是这样吗?相信即使用最简陋的材料做的纸星星,也可以飞向星辰大海,飞向宇宙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