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城南门外有一块叫瘦驴梁上的蔬菜地。三年困难时期,祖母领着我去这里,曾经挖或拾过许多次白菜根和白菜板。这里孤零零地矗立着一座赵孟頫书赵世延家庙碑。石碑脚下的杂草丛中,横七竖八躺着的几块破石头,让人觉得好像那是一处乱石坟堆。
现在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碑龙首、碑身、龟跌三个部分组成。临近地皮的龟跌栩栩如生;中间矩形的碑身部分顶端,有一块比碑身略小且图龙画凤的帽饰碑盖,美其名曰龙首。虽是体积略小,可比下部分碑身却要厚重。
传说石碑建造期间,工人师傅挖掘好地基,将中间那块碑身竖立固定后。最上的一块椽棒檩子的绑架立杆,利用斜面,杠杆等原理。三四天里主持、石匠,木工师傅,最后几乎惊动了跟班衙役和师爷及县太爷。众人开动脑筋,集思广益了很久,也一筹莫展。
县太爷抓耳挠腮的同时,对那些工头及技工也冷嘲热讽的不知批评了多少次。
突然,天空飘荡的一块乌云底下,吹来了一阵清风。风影里边过来一位白胡子,白头发,白眉毛的老人。
尊老爱幼是自古至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见老人气宇轩昂、神采奕奕,不光土工,技术人员,甚至县太爷也肃然起敬,拱手欢迎。
县太爷在场,岂有平头百姓发话的权利。老爷吹拉弹唱的,将具体情况简单阐述后,且也希冀老者能否指点迷津。
老汉笑嘻嘻的摸着胡须说:“我这个黄土已经埋到脖子根的枯木朽株,能有什么好办法!”
同样一股清风过后,刚才和大家谈笑风生的老人,纵然在许多人的眼皮底下,消失的无影无踪。
大家大眼瞪小眼的寻找老人踪迹的时候,一个石匠拍案叫绝道:“啊呀,神人。”
在石匠顿彻大悟似的惊呼之中,大家还以为他在对老人的纵然消逝表示惊叹,然而,关于他的突发感想却浑然不知。
“老人话里的意思,我到琢磨出了点眉目。”石匠闪烁着激灵锐利的眼睛卖关子似的说道。
县太爷在太师椅上,摇晃着二郎腿问石匠说:“你悟彻出了什么道理。”
石匠抓耳挠腮的继续开动脑筋的同时,对县太爷,也是对大家说:“老人说的黄土埋到脖子根,我觉得这其中有他的深层含义。”
这时候,木工师傅发现新大陆似的,追问石匠道“是不是要我们把碑身用黄土埋起来,再推着挪动碑头。”
“对,这就叫画龙点睛。既含蓄又恰到好处的点到为止,啊呀,真正的神人……。”县太爷拍案叫绝着,在骄子前面晃悠了一会才拍板定案。
传说那个碑头就是用黄土掩埋了碑身而后,用斜面的原理逐步逐级推着架上去的。
用今天的观点说明:什么仙风道骨指点迷津,其实是那些工人、农民、官吏及旁观者等集体智慧的结晶。说白了,是为建造赵世延家庙石碑,披上了一套神秘色彩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