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黎丽/文
蝉鸣唤浓夏,荷香溢浅塘。
鲁迅文学院作家班的求学岁月,宛如时光长河中的璀璨星辰,永远铭刻在96级每一位同学的心中。岁月匆匆,29年后的今天,我们因一份深厚的情谊,相聚于山东枣庄著名作家张继同学的“卜乐山庄”,共赴这场期待已久的同学聚会,重拾往昔的美好回忆,由于其他原因,遗憾地是部分同学没能参加。
当踏入卜乐山庄,那乡村的古朴而又充满诗意的山水氛围便扑面而来。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山庄内的亭台楼阁、潺潺流水,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静谧而祥和,为我们的相聚提供了绝佳的环境。
由于卜乐山庄离枣庄还有40分钟的车乘,每位同学来自天南地北,四面八方,有美国回来的、有云南贵州的、有湖南江西的、有北京山西的、北戴河三河市的、南京杭州的,青岛日照的,五湖四海,天涯海角,到站地点不一样,车乘时间不一样,所以每一位同学的到来,张继同学热情地迎接着,他的笑容依旧如当年那般亲切和纯朴,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同窗之情谊。更可贵地是他精心安排自家的兄弟和侄儿早早地在车站等候接车,一趟又一趟让每一位同学倍感特别的亲切和温暖。
“卜乐山庄”原是一釆石场叫停后的荒山野岭,1200亩光秃秃的山坡,几乎寸草不生,张继同学用了10年的时间打造成现在的《乡村爱情》主题公园,他聘请专家进行高标准园林设计和山体景观修复,绿化荒山,修复山体,种植了南北方不同树种和花草上百种10万余株,实现了“坑塘变绿地、荒山变园林、空地变花海”。这里的每一棵树木、每一株花草都浸染着张继同学的美好愿望,每一处亭台、每一湾池塘都寄托着张继的纯朴畅想,给写作者打造一平台基地,让我们这些文学追梦者在这“半夏生新绿,清风送晚凉”之地,再次燃起心中的文学之火。
聚会伊始,大家围坐在一起,品着张继同学菜园子里新摘的瓜果,谈着自已的文学人生过往,彼此的眼中满是喜悦与感动。曾经不懂世故的青春年少,如今已在各自的领域绽放光彩,岁月虽已染白了双鬓,但刻下的痕迹依然充满了青春气息,依然没有冲淡我们之间的情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迫不及待地分享着这些年的经历与故事。有人娓娓道来自己于文学创作之路的艰辛跋涉与丰硕收获,从寂寂无名时的笔耕不辍,到如今作品问世并斩获佳绩;有人畅谈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或是婚姻的美满、子女的成长,亦或是事业上遭遇的坎坷与挑战。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每一句话都饱含着真挚的情感,每一份真切的回忆都写在了脸颊,每一个微笑都包含了鲁院的情缘!
而当思绪飘回到鲁院的那段时光,往昔仿若就在眼前。那时的我们,满怀着对文学的热爱,自五湖四海齐聚鲁院。课堂上,我们认真聆听着大师们的讲座,汲取着知识的养分;课后,我们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文学作品,各抒己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我们一起漫步在校园的花架下小径上,畅谈着理想与未来,憧憬着有一天能够在文学的天空中展翅翱翔。那些日子,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快乐与激情,是我们人生中最珍贵也是最美好的回忆。
在卜乐山庄的小小会议室里,我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沙龙。说座谈会也行,说研讨会也对,我们虽然没有明确的主题,但还是围绕着文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近年来的得意之作,互相交流、探讨,各自讲述了在文学道路上的进程以及挣扎时的痛苦和灵感断更时的徘徊。从美国专程赶回来的王惠兰女士朗诵着自己创作的诗歌,那优美的词句、缠绵的情感,将我们带入到她在异乡他国一个诗意的世界;宋德丽谈起在鲁院时,带着3岁的儿子的艰辛以及奋斗之后的今天,很有成就感;王若冰谈的不多,但份量很重,短篇小说获奖的同时,散文小说也纳入中小学教材;江铃墨、秦玉卿二位分享着自己小说创作过程的灵感与构思,“红杏出墙”的精彩情节引得大家阵阵赞誉,8岁孩子眼中的文革更让人唏嘘不已;刘潇转乘9个多小时的车从湖南的凤凰,到得较晚,大家把酒给她斟上一遍遍地念叨着等她,当她谈起自己的爱情婚姻时,幸福指数瞬间飙升,写战争的长篇也让她从小鸟依人变成了雄鹰展翅;刘红文说自己很幸运,没太多坎坷,工作一处总能心想事成,爱心满满,收养流浪狗猫达几十只;周小华的归宿很圆满,从天水一步步走到首都,现在每天送完孙子后去图书馆继续阅读学习,从不敢让自已的“杨瑾笔名”被埋没被遗忘;广向荣年长些,从得第一张2元稿费可以代替磨豆腐好长时间起,就死心塌地地在文学道上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她的画作很好看也很上档次;黄敏的政治敏锐性特强,与她现在的官职有关,她一直关注文学前景,担心的同时,也不忘自己的创作,军人的作风和气质,领导的思路和派头,一讲话博得大家的赞赏和掌声;曾嘉楷原是书香门第出身,小时候的曾经,让她在家里的藏书阁里耳濡目染,变得大家闺秀般温文尔雅,接过著名作家浩然的接力棒,把三河市的作家队伍搞得风生水起;孙仁歌是大学教授,这次聚会他号召力最强,热情最高,组织力特棒,参与最多,大家叫他仁哥,他也乐于接受,他是我们同学中的这次聚会唯一一位评论家,他的评论涉及面比较广,有小说评论,诗歌评论,散文评论,书发评论,国画评论,音乐评论,他用批评一直捍卫着文艺的尊严;最后压轴戏当属目前著名的作家、编剧张继同学,他针对大家的困惑以及每个人创作的瓶颈问题一一作了分析,并列举了他在创作过程中的实例,比如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截至2025年6月,已播出17季,总集数为809集,自2006年首播至2025年,持续20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之一,以及小说《杀羊》《玉米地》等等,为什么呢?张继说,他一直遵循着:无论电视剧也罢,小说也好,努力让每个人物都要站立起来。张继引经据典,举一反三,实例列举,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让大家有意识地去识别自己的薄弱,特别是针对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故事情节、真实的人物事例,作品中人物的树立、人物的个性,必须要有深度的刻画和极致的虚构,才能让作品中的每个人的性格凸现出来,让作品中人物栩栩如生地站立在那儿……
时间飞速而逝,在这个充满文学氛围的环境中,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鲁院的课堂样,重新找回了对文学那份纯粹的热爱与执着。是的,我们没有官办研讨会那样的严肃和紧张的窒息气氛,更没有学术界的严谨和细致的探究态度,我们有的是热烈和激情,有的是漫谈和真挚,有的是无拘无束,随心所思,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有问题提出来,大家各抒已见。关于文学的过去,我们没忘初心一直努力,关于文学的现在,我们依然温度不减热血沸腾,关于文学的未来,同学的还会在这条道上手挽手地一路走下去!
在聚会的日子里,我们还一起游览了枣庄的美景。参观了台儿庄古城,感受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沧桑与魅力。古色古香的建筑、蜿蜒流淌的运河,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我们漫步在古城的街道上,欣赏着传统的民俗表演,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我们还参观了台儿庄博物馆、冠世榴园、青檀寺等处。每一处风景都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每一张照片都定格了我们相聚的美好瞬间。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随着聚会的结束,我们又将踏上各自的征程。但这次相聚,让我们的情谊更加深厚,也让我们重新找回了对文学的热情与初心。这次相聚,我们要感谢张继同学全程的盛情款待,全程的服务周全,让我们感到家的舒适和温暖,感受到同学间纯真的情缘和友谊。我们相约,无论未来的道路多么漫长,无论生活多么忙碌,都要保持联系,继续在文学的道路上携手前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再次相聚,续写属于我们1996级鲁迅文学院同学的美好篇章。
鲁院情缘,永不褪色, 枣庄重逢,铭记于心。 202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