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刷抖音,看到稚嫩的童音朗诵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母亲摸鹅的日子。
传统“摸鹅”是一项融合经验与智慧的古老的人工孵化技艺,其核心在于模拟母鹅孵化环境,通过人工干预实现鹅蛋胚胎发育,整个过程需精准把控温度、湿度、翻蛋频率等关键要素。在那艰苦的年代,母亲想尽办法贴补家用,摸鹅技术在我们屯更是首屈一指。
父亲特意选好了上等的谷草,坐在院子里,用一根竹钎子,一根根谷草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双手灵巧地穿梭于草茎之间,逐渐勾勒出笸箩的形状。编织时,他不时用牙齿咬断多余的草茎,眼神专注而认真。父亲精心编织三个大的草笸箩,草笸箩呈椭圆形,淡黄色的草茎纵横交错,草笸箩约莫一米多长,大半米宽,周围约一扎高的外沿儿,特别的板正。
父亲忙着编草笸箩,母亲也在同步筹备。首先是选取种鹅蛋,她托人从邻里八村收来二三百枚鹅蛋,剔除裂纹蛋、畸形蛋。母亲将这些鹅蛋得分三茬孵化,每茬间隔一周左右,整个周期算下来差不多要近两个月时间。这两个月,对于我来说,是充满期待的漫长时光,对于母亲来说,则更加的辛苦操劳。
选一个阳光正好的天气,正式开始摸鹅。母亲先在草笸箩底部铺上一层厚厚的软草,形成柔软垫层,像是给鹅蛋铺上了柔软的床褥。然后,她将鹅蛋一个个擦净,动作轻柔得仿佛在摆弄易碎的珍宝,小心翼翼地放进草笸箩。鹅蛋沉甸甸的,泛着青白色的光泽,在笸箩里整齐的排列,上方覆盖旧的薄棉被棉衣,构建温室空间,为鹅蛋营造一个温馨的小窝儿。“摸鹅可得有耐心,得像照顾小孩子一样细心。”母亲说。
从那天起,母亲的生活便围绕着这几个草笸箩转了。近两个月时间,白天干农活儿,晚上精心抚育鹅蛋。她轻手轻脚地掀开棉被,用手挨个感受鹅蛋的温度。她的手在鹅蛋上方轻轻掠过,仿佛在感受孩子的体温。如果觉得鹅蛋温度稍低,就在灶膛内加点火,就会把它挪到更温暖的位置;要是发现温度过高,又赶紧掀开棉被透气。母亲说,这个期间初始温度要控制在比体温高,以手背贴蛋和眼睛贴蛋感受温度,需与体温相近且不烫手。母亲把鹅蛋递给我,我便轻轻的放在眼睛上感受,那真是特别的亲切。母亲告诉我,前期第一周每2到3小时翻蛋一次,用双手轻托鹅蛋180°翻转,确保受热均匀;中期第二三周每4到6小时翻蛋一次;后期第四周减少翻蛋频率,每天两到三次。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每隔一段时间,母亲就要给鹅蛋翻个身,让它们受热均匀。有时候,我们半夜醒来,还能看到母亲房间的灯亮着,她正坐在草笸箩旁,专注地照看鹅蛋。每个鹅蛋表面都非常的光滑透亮,几百个鹅蛋不知母亲抚摸过多少次。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到了照蛋的时候。母亲早早地准备好灯泡,用纸壳围成桶罩儿,筒口开孔,她小心翼翼地把鹅蛋拿出来,对着灯光观察蛋内血丝、胚胎发育情况。鹅蛋在灯光下,仿佛变成了一个个半透明的小世界。随着时间推移,鹅蛋里渐渐有了变化。到了第七天,再次照蛋时,蛋内均出现浓浓的红色可游动的团状物,里面还出现了会游泳的小黑团儿,就像调皮的“小蝌蚪”,周围还有细细的红丝线。我们围坐在母亲身旁又惊又喜,“有动静了,有小鹅崽儿了”。但此刻,早期胚胎血丝虽是受精迹象,但“假受精”或发育中止的“血环蛋”也会产生类似现象,还得继续观察。若发现“血环蛋”蛋液中出现血圈,“白蛋”无血丝,应及时剔除。如果蛋壳里干干净净,呈现出通透的暖黄色,没有任何影像的通常是“寡蛋”。
接下来的日子,母亲照看鹅蛋更加精心。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这些鹅蛋上,家里的其它事情都被暂时放到了一边,母亲整日更加忙碌起来。
“鸡鸡二十一,鸭鸭二十八,鹅鹅三十才露脖儿。”这些小东西出壳时间我们记得牢牢的。终于,一个月终于过去了,到了小鹅出壳的日子,整个家里都弥漫着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我们围在草笸箩旁,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雏鹅开始啄壳,此时不能惊扰,需保持环境安静。突然,一个鹅蛋开始微微晃动,接着,传来“笃笃笃”的声音,像是在蛋壳里敲门,不一会儿,蛋壳上便被叨出一个小孔儿,稚嫩的小黄嘴儿特别的锋利,周围的蛋壳瞬间被叨开,一只湿漉漉的小脑袋从里面探了出来。它抖了抖身上的蛋液,用力挣扎着,想要挣脱蛋壳的束缚,立将起来就和一个不倒翁一样。一个小鹅带头,其它的小鹅似乎被唤醒,“笃笃笃”声不断,这个刚叨开,那个也露出了脑袋,你争我赶,跟争风头似的谁也不甘示弱。对啄壳困难的雏鹅,可轻轻剥出小口辅助出壳,但不可强行剥离蛋壳,防止损伤雏鹅血管。母亲屏住呼吸,眼睛里满是慈爱与期待,不时伸手轻轻抚摸一下小鹅,仿佛在给它加油鼓劲。小鹅一只接一只地出壳,大约二三两左右,毛茸茸,黄灿灿的,可爱极了。它们嘎儿嘎儿地叫着,在笸箩里挤来挤去。母亲便一个个的喂开口水,准备一个浅而干净的水盆,装上适量的常温的生姜红糖水,用手指捏住头部,嘴巴放到水里,让小鹅感受到水的存在和湿润,看着这些小生命嘴巴张开吞咽以后就放开,学会的尝到甜头以后,就会主动再去喝水,其它的小鹅纷纷效仿,排队过来喝水。这时,母亲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眼里却闪着泪花。这一个月的辛苦,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满满的幸福。
第一茬小鹅顺利出壳后,母亲更忙碌了,每天挖婆婆丁、芩巴菜等野菜,剁碎拌上苞米面,精心的喂养,有的鹅雏儿体弱,就单独放置一个空间,箱内铺垫柔软稻草,手捧着喂食,逐步完成从孵化到育雏的全过渡。这段时间母亲顾不上休息,又开始照顾第二茬和第三茬鹅蛋的孵化。过程和第一茬一样,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有丝毫马虎。有了第一茬的经验,后两茬似乎更加顺利,小鹅们也如期而至。经过近两个月的漫长等待,三茬小鹅都顺利出壳,那场面真是壮观。看着满院子毛茸茸的小鹅,大的已经身白体健,羽翼渐丰,小的毛茸茸、黄灿灿,我们全家都稀罕的不得了。
到了卖鹅的时候,家里热闹非凡。前来买鹅的人络绎不绝,对小鹅赞不绝口,争相购买。对余下的小鹅,母亲会带着我赶着牛车到邻村于家店、纪家店、五柳屯去卖,母亲手捧着钱包笑着对我说:“你们上学的学费不用发愁了!”
落日余晖下,母亲已然瘦了一圈,眼睛也已布满了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