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向前的头像

刘向前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28
分享

平凡与荣光

我的伯岳父1930年3月22日出生(农历),如果健在的话已是96岁高龄的老人。他是一名朴实憨厚的抗战老兵和抗美援朝老兵,他的一生有着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动人故事。

初识伯岳父时,我还穿着开裆裤,那时家里很穷,住着几间四面钻风、摇摇欲坠的茅草屋,他就是我家每年请来的盖屋匠。

盖屋匠高高的个子,单薄的身材,干活时常赤着脚,走起路来咚咚作响。

父母告诉我,盖屋匠叫孔瑞林,在家排行老大,人们都称他“大林”。他为人老实,手脚麻利,干事利落,过去盖屋匠盖三间草屋总要两到三天的时间,而他仅需一天就能完成。我家几乎每年都要请他。渐渐地,我俩变得熟络起来。

盖屋匠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兄弟姐妹六人,挤在三间四面漏风的茅草屋里。15岁那年,他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抗战儿童团,跟随部队做抗战服务工作,三年后转为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来他成为了一名英勇的志愿军战士。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我家的经济条件日趋好转,草屋被翻成瓦屋,我家就没有再请过盖屋匠。

1992年秋,我走上工作岗位后,经人介绍,和伯岳父的三侄女确立恋爱关系,对他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

1993年正月的一天中午,我第一次来到伯岳父家。伯岳父和岳父两家合住着三间七架梁瓦房和两间茅草房,伯岳父住东边一间的前半檐半间屋内,虽然小,但很干净,墙上挂着篾匠工具。篾刀、刮刀、篾片竹条、锯子、砂纸等工具用三四层白布裹着,刀具锃亮,摆放有序。

我了解到,1955年3月,伯岳父复员回乡,被分配到区公所从事后勤工作,无论是繁琐的通知投送,还是细致的后勤服务,他总是任劳任怨,尽心尽力干好。因文化水平低,工作力不从心,决定返乡务农。

1958年2月,伯岳父回到生产队。上工期间,伯岳父很勤快,能出十分力不出九分九,很快赢得了干部和群众的认可,生产队便将养牛、养猪、看晒场和粮仓等差事全交给他。

伯岳父看晒场、看仓库不仅对外人毫不留情,对家里人也不例外。我的岳母趁送饭之际,偷了几捧黄豆准备回家做菜给生病的女儿开开胃口,伯岳父知道后,执意倒了下来。花生上场时,伯岳父的两个大侄女总认为伯父看守,她们可以痛痛快快地吃一下,便齐刷刷地跑到晒场上,准备弄点花生吃,可姐妹俩刚伸出手,便被发现了,伯岳父抡起手中的竹竿子,狠狠地打将下来。两个孩子疼得直哭,飞奔回家向母亲告状。

伯岳父一生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为了使家人有更好的生活,一年四季,起早带晚做篾器挣钱。他总是坐在小板凳上做簸箕、编篮子,然后推着车子走村串户沿门叫卖或赶庙会出售。

1994年春,伯岳父得知我家要买建房木头,他拎着一个装满5元、10元共计3000元的钱袋,匆匆忙忙徒步来到我家:“亲家,帮个忙!搭下便车一道买一下建房木料。”1996年秋,我家买钢材时,他又掏出数千元请求合伙购买。

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7月,我的岳父病故。2000年正月,我的岳母撒手人寰。那时,伯岳父的小侄女刚出校门,小侄子尚在学校读书。伯岳父主动撑起这个家,既当爹又当娘,一人种了五亩多责任田,还起早带晚做篾器出售,好吃的留给侄子侄女,每年花钱给侄子侄女添置衣服,自己却穿着一套穿了数十年的衣服。在伯岳父的苦苦打拼下,2000年秋季,建起了三间二层楼房。

有人劝伯岳父找个伴,老来也有人照料,伯岳父总是说:“我有侄子侄女,他们就是我的孩子!”伯岳父整日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但在培养侄子侄女上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我的小舅子见大伯为供自己读书吃尽苦头,执意退学减轻他的负担,伯岳父得知后额头上青筋凸起,大声吼道:“只要我有一口气,就要供你上学,千万不能像我一样做个睁眼瞎子!”在伯岳父的苦心奉劝下,小舅子顺利完成学业,2007年完婚成家。在婚礼庆典上,伯岳父成了耀眼的“明星”,亲朋好友都一个劲夸赞伯岳父:“您可是这个家的大功臣,要不是您,这个家绝对没有现在的样子!”伯岳父黝黑的脸庞上绽出喜悦的笑容。

伯岳父为人耿直倔强,办事不拖泥带水,说话滴水成珠,承诺别人帮忙的事,从不拖延,今天放不到明天,无论是盖屋期间,还是做篾器、修修补补,伯岳父总是有求必应,篮子、簸箕、匾子之类的东西修补,他总是亲自登门,不收分文,不吃一顿饭。

2016年2月13日(农历),86岁的伯岳父走完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当年他做的几十个簸箕和篮子还没来得及出售,还有近20个半成品。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复员证、立功证书和军功章被他藏在衣柜底下,从未向任何人展示过,但他的故事与精神却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我们心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