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艳琼的头像

刘艳琼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22
分享

慢时光里的坚守

无影灯下,金属器械泛着冷静的光泽。我俯身于患者张开的口腔,牙钻低吟,指尖在釉质与牙髓的隐秘疆域间穿行,如同探索一方微缩的星辰。忽然,一个声音轻轻拨开专注的帷幕:“刘医生,您公号上那篇写候诊心情的文章,看得我鼻子发酸……”这样的瞬间,在弥漫着丁香酚气息的空间里,已悄然织入日常的经纬。当那句“被医生职业耽误的文青”从患者口中流淌而出,一种奇异的暖流便漫过心田——这执笔耕耘的精神收成,确然超越了任何龋洞的填补。回首口腔临床四十余载春秋,从公立医院正畸科主任的严谨岁月,到自主创业开业医生的跌宕征程,直至今日退而未休、依然定期追逐口腔医学前沿技术的状态——这份贯穿职业生涯的探索热忱,或许正是我跨界执笔的深层注脚。

诚然,闺蜜指尖轻点的美篇,目光如潮;同事随手抛出的表情包视频,竟能几日内卷起八十万次浪涌;五秒的明星剪影,轻易冲破万次门槛。然当子夜孤灯伴我耗费心力,一字一句推敲、一遍遍打磨心血文章时,阅读量却常静默于数百之隅。这刺目的反差,恰似一面冰冷的透镜,映照出时代认知洪流的汹涌方向。

然而,若将这跳动的数字奉为唯一标准,便已踏入认知的迷沼。被量化的热度,常如疾风掠湖,涟漪乍起即散。真正有分量的内容,需如深水之鱼,沉潜于意识河床,默默浸润心灵土壤。

我耗费心力写就的《夜色中的摆渡人》,阅读数不过数百。但留言区里,一位年迈母亲的倾诉重逾千钧:“读完泪流满面,终于知道我儿子不是孤军奋战。”旧日同窗慨叹:“@刘艳琼,不忘初心的学习委员,笔耕不辍的精神摆渡人!”这灵魂深处的微弱回声,其蕴含的暖意与力量,岂是百万浮光所能承载?恰如王维所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价值常在喧嚣之外、沉静之中显现。

文字与短视频如交响乐的不同乐章,短视频若轻快溪流,瞬间解渴;文字则是沉静古井,需俯身屏息,方得恒久滋养。当信息洪流裹挟一切,文字独有的沉潜、逻辑与思辨,反如暗夜星辰,愈加珍贵——它赋予穿透喧嚣的定力,在鼎沸中校准理性罗盘,于碎片里构筑思想堤坝。这力量,源于我双重身份的奇妙融合,更源于四十余年临床生涯在牙椅旁、显微镜下、乃至弓丝弯制岁月里淬炼出的独特视角与生命体悟。

身为浸润理性之光的牙医,钢笔本非职业伴侣。然而日常处理根管的极致专注,悄然化作深夜推敲字句的沉醉耐心;诊断时抽丝剥茧的逻辑推演,赋予文章如粘托槽般精准流畅的韵律;对牙釉质般脆弱人性的临床体察,阅尽患者悲欢四十年,为文字注入独特温度。

这份跨界融合的特质,铸就了我文字不可复制的灵魂印记——非文学的肆意翱翔,亦非科普的冰冷宣导,而是一位历经公立严谨与民营淬炼、至今仍在学习路上孜孜以求的口腔医师,带着职业烙印的生命低语与心灵观照。

诊室里的每一次回响——那位说“您的每篇文章我都读过,更懂医生不易”的退休英语教师;那位因文字开始珍视孩子乳牙健康的年轻母亲;朋友圈里那些认真写下感想的同窗故友——都汇成汩汩清泉,滋养着我书写的根系。他们构筑起一个超越冰冷算法的、真实温暖的读者群落。其深邃厚重,岂是服务器上跳动的数字所能丈量?

在光速迭代、以秒计时的洪流中,我依然选择在子夜的寂静里,与台灯为伴,与文字角力。因为我深知,当这双既能精准操控牙科器械、又能温柔执起钢笔的手,在双重身份间切换对话时,便会产生奇妙反应。那些沉淀于字里行间的思考,或许传播半径有限,却如同根管治疗中缓缓释放药效的根充糊剂,在需要的灵魂深处,进行着无声而绵长的治愈与加固。

钢笔尖划过处方笺,沙沙轻响。这微声里,蕴藏着比高速涡轮机轰鸣更恒久的回响。那些从生命深处淬炼、从四十余年职业沃土中生长的文字,如钙化的精神微粒,悄然沉积于读者心智的髓腔深处。未来某刻,当迷惘或脆弱袭来,这些沉积的钙质,或能为漂泊的灵魂提供那不可或缺的内在支撑。

总有人带着不解问:“你还要干多少年?赚那么多钱用得完吗?”

灯光下,我的目光掠过那排列整齐的正畸模型,弓丝和托槽泛着冷冽而精密的银光,最终停驻在书架上那本翻旧的笔记——扉页已浸染时光的暖黄。指尖轻抚牙模的轮廓,仿佛触碰到一个个沉默却独特的人生故事;目光流连于泛黄的纸页,那里沉淀着用文字反复雕琢的灵魂印记。

因为这里的每一颗牙齿,都承载着一段人生的重量;因为我,让他们的美丽人生,从“齿”开始!

笔下的每一段文字,都在塑造我存在的形状。这双重的手艺,是我扎根此生的锚点——与金钱无关,与热爱共生共长!

庄生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这有涯的旅途上,能于方寸齿间修护残缺,于尺素之上镌刻心魂,便是朝向那无垠之境,投递一份微小而永恒的双重回响。

这,便是一位退而未休的口腔医生的生命印记,一份在慢时光里的坚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