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深秋十月,我们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千年古城撒马尔罕启程,一路向东,驶向此次中亚之行的最后一站——塔吉克斯坦。车轮滚过苍茫大地,窗外嶙峋的山脊与皑皑雪峰交替掠过,恍若驶入一幅雄浑的中亚长卷。两国边关通关异常顺畅,仿佛连戍守的军人都被这温柔秋色感染,含笑目送我们踏入这片被群山珍藏的国度。
我们的首站便是边境线。导游将我们带至与阿富汗接壤的边境,不远处,浑黄的阿姆河水缓缓流淌。对岸就是那个常出现在国际新闻中的阿富汗——塔利班、毒品与贫困交织的复杂之地。我们站立之处曾多次发生冲突,地上仍可见散落的弹壳。拉近镜头,能看到高耸的边境哨卡,仿佛能感受到里面边防士兵警惕的目光。出于好奇,我们想走近阿姆河边一探对岸风景,导游吓得连声阻止,告知这里边境线埋设着大量地雷。我们只好驻足远观,拍照留念。有趣的是,回看照片时,定位竟显示为阿富汗,成为此行第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
塔吉克斯坦——中亚五国中唯一主体民族非突厥族系的国家,犹如帕米尔高原怀中的明珠,北接吉尔吉斯,西邻乌兹别克,南望阿富汗,东眺中国新疆。这片高原山地占国土93%的国度,虽以自然条件艰苦、经济滞后闻名,却承载着令人心折的壮美与文化厚度。“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古老的丝路记忆,让这场相逢溢满故人般的亲切。
离开边境,我们前往杜尚别以西的吉萨尔城堡。赭红砖石砌就的古堡群巍峨屹立于天地之间,城门与穹顶塔楼在澄澈阳光下熠熠生辉。漫步于高低错落的遗址,指尖抚过斑驳砖石,仿佛触碰着跨越三千年的历史脉动。途经古堡时,夕阳正为斑驳城墙镀上金晖,犹如时光的守夜人,静默低语着远古的传说。斜阳自拱门裂隙投下细长光影,如时光琴弦被轻轻拨动;风穿过残垣,送来若有似无的驼铃回响,让人恍见丝路商队迤逦前行的盛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座烽火见证者,虽仅存断壁残垣,却依旧散发着动人心魄的壮美与苍凉。
辞别古堡,我们驶向塔吉克斯坦的心脏——杜尚别。这座坐落于吉萨尔盆地的首都,海拔逾七百米,面积不大,却承载着逾百万人的梦想。最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城市出奇的绿意,不论行至何处,总被葱茏树木与绚烂花海温柔环抱。高大挺拔的白杨与槐树直指苍穹,低处樱桃与各色花木交织成锦。而最迷人的,莫过于延绵数公里的玫瑰长廊——红似烈火、黄如灿金、白若初雪,在清朗秋阳中绽放到极致。漫步街头,馥郁花香随风拂来,恍若步入波斯古诗中的幻境。
在这座如花园般的城市里,我们探寻着历史的痕迹。索莫尼广场中央,伊斯梅尔·索莫尼——这位塔吉克人引以为傲的国王雕像巍然矗立,目光如炬,凝望着他曾守护的山河。不远处,国家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圣殿,更是一件融汇传统与现代的建筑艺术精品,阳光透过缕空穹顶,在书香弥漫的大厅起舞。胜利公园中,我们偶遇一对拍摄婚纱的新人,新娘洁白的头纱在秋风中轻扬,与苍翠松柏共绘宁静美好,为这座沧桑名城添上一笔温柔。
令人尤为难忘的是纳乌鲁兹宫——2014年上合组织杜尚别峰会旧址,今已成国宾馆。这座极富民族风格的纯白建筑,犹如自蓝天降落的一座梦境。步入恢弘厅堂,穹顶绘满繁复金纹,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水晶吊灯洒落一室璀璨。我们仿佛沉浸于国宾礼遇之中,同行的文艺青年纷纷在领导人曾驻足的场所留影,笑声在历史感的空间中轻盈回荡。
更震撼的是总统府前为纪念独立20周年所立的旗杆——曾是世界之最。巨大的国旗在湛蓝晴空中猎猎飞扬,犹如一团炽热燃烧的火焰。我们静立旗杆畔的水池,看旗帜倒影漾在碧波之中,涟漪微微,仿佛也拨动了深藏的民族心弦。
短短两日,我们清晰触摸到这座城市自战火疮痍走向新生的蜕变轨迹。更可贵的是塔吉克斯坦人民质朴的温暖:每当我们于街头驻足查看地图,总有当地人主动上前相助。语言虽隔,微笑却成了最动人的桥梁。随处可见的中国援建项目更令我们倍感亲切——平整的黑色沥青路、飘逸如带的白色路灯、还有学校、医院等民生设施,正为这片土地注入崭新活力。
导游马亮,这位满腔热血的塔吉克青年,从他身上,我们看见了一个民族沉甸甸的深情。他带我们立于索莫尼广场那幅巨大的萨曼王朝地图上,以脚步丈量旧日疆土,言语间有不甘,有惆怅,更有不容置疑的赤子决心。他所展示的,不仅是一段辉煌过往,更是一个民族走向未来的倔强灵魂。
尽管这是中亚最贫困的国度,群山封锁、刚历战乱,他们仍以最大诚意相待:“中吉军人之家”的地道中餐、醇厚甘美的斯大林红酒、图书馆职员流利的中文……点点滴滴,皆是这个刚刚站稳脚跟的国家所捧出的珍贵心意。
而此行最令人悸动又失笑的,是一场深夜的“意外插曲”。那晚,我们聚于“军人之家”中餐厅。厅内悬挂中国领导人到访的照片,汉语谈笑此起彼伏。桌上摆着熟悉的家乡味:油亮红烧肉、鲜香麻婆豆腐、清翠时蔬。开启斯大林红酒,琥珀光液在杯中轻荡,漫出醇厚果香。推杯换盏,《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让眼眶发热,《朋友》的大合唱将气氛推向高潮。万里之外的中亚腹地,洋溢着家的温暖。
微醺散宴后,一行人沿着街道悠然漫步回酒店。晚风轻柔,不知是谁率先唱起了《九月九的酒》:“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歌声飘荡在杜尚别的夜空里,引得路边当地人纷纷驻足,连街角的警察也投来好奇而友善的微笑。
回到酒店,二十四人余兴未尽,信步闲逛至附近一座庄严的建筑周围——当时我们并不知道那竟是总统府。夜色中的府邸静谧而肃穆,高大的黑色铁门在灯光下泛着冷峻的光泽。一时兴起,在同行伙伴的笑闹与怂恿之下,活泼的华蜜竟然真的手脚并用,攀爬上那扇庄严的铁门!
就在她悬在门上的那一刻,夜色中骤然闪现两名持枪警察,枪械的冷光令人心悸。华蜜顿时面色煞白,僵在原地动弹不得。紧接着,街对面又快步走来两名同样持枪的警员,气氛一瞬冻结。地导马亮从微信群中得知情况急忙赶来,用塔吉克语和俄语急促地交涉。紧张之际,对方注意到我们衣袖上那面小小的五星红旗标志,紧绷的神情稍稍缓和。经过一番解释,对方终于摆手示意,允许我们离开。
回到酒店,众人相视大笑,既庆幸虚惊一场,更由衷感叹:那一面小小红旗,竟是跨越山海、消弭隔阂的最暖护符。这场有惊无险的插曲,让我们窥见规则之下的宽容与善意,也为塔吉克之行添上了一笔独特而温暖的生命印记。
离别时分,回望杜尚别——这座名字意为“星期一”的城市,恰如周始之喻,总孕育着希望与崭新可能。夕阳为整座城市披上金纱,玫瑰依旧吐露芬芳,远处雪山反射着晶莹光芒。这片曾经陌生的土地,已在心中刻下永难忘怀的印痕。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塔吉克斯坦与中国,虽山水遥迢,却因丝路之缘而心心相印。我们带走了帕米尔的秋风、古堡的斜阳、杜尚别的玫瑰,还有普通人眼中动人的真诚;而留下的,是来自东方的祝福与理解,是为绵延千年的友谊心桥,再砌一方朴拙而诚挚的基石。
此行为终,此情为始;山海未远,你我同天。风拂过帕米尔,歌飘过阿姆河,而故事,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