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走瓦罕真遗憾!"这句在旅人中口耳相传的话语,终于在我们车轮的丈量下成为现实。六辆越野车在晨光中驶离杜尚别,如现代驼队般向着"世界屋脊"进发。
2019年10月12日,乌莱度小镇在晨雾中渐渐苏醒。烤馕的香气在清冷的空气中弥漫,民宿主人早已备好早餐:刚出炉的热馕、自制果酱与浓茶。窗台上,一盆天竺葵开得正艳,在这片粗犷天地间绽放着独特的温柔。
启程前,戴总神色凝重地叮嘱:"前路艰险,各车保持距离,备胎工具务必到位。"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那道蜿蜒的曲线——瓦罕走廊,这片地处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中国四国交界的土地,曾是古丝绸之路上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张骞、法显、玄奘、马可・波罗的足迹,早已深深印在这片海拔四千米的高原上。
驶出不久,努列克水库蓦然跃入眼帘。湖水在晨光中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绿色彩,美得令人屏息。路边,一位售卖手织毯的老人静坐毡上,身旁叠放着各式彩毯:展翅的雄鹰、绽放的雪莲、蜿蜒的河水......他轻抚纹路时眼中流露的珍爱,让我仿佛触到了丝路千年的脉动。我带走一方织有太阳图案的小毯,犹如拾起一段无声的传说。
在库鲁布检查站,我们经历了严格的通行证查验。因邻近阿富汗边境,塔方管制极严,必须持有特别许可才能进入瓦罕地区。手续办妥后,我们终于驶上传奇的M41公路——这条前苏联修建的"世界最荒凉公路"。
公路沿喷赤河延伸,对岸便是阿富汗。约二百米宽的河水滚滚西流,河谷悠长。两岸风光如镜像却又迥异:这边还残留着70年代的苏联风貌,对岸却仿佛停留在中世纪。我们隔岸望见细线般的小路、零星农舍和耕牛,还看到村庄里的孩子们在露天课桌上写字,恍如穿越时空,回到几十年前。
路况极其恶劣:坑洼碎石,尘土蔽天。左侧峭壁时有塌方,右侧河谷落差惊人。车辆底盘被碎石击打得沙沙作响,能见度时常不足五十米。在这"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的荒野中,我们唯有依靠陆巡越野车的硬朗和主驾们的技术,艰难前行。
险情在急弯处不期而至。对讲机里传来3号车的呼叫:"爆胎了!"随后5号车也遭遇同样状况。正当大家手忙脚乱之际,一位正在附近检测电缆的塔吉克老师傅主动上前帮忙。他头戴传统羊皮帽,花白胡须沾满尘土,眼神明亮温和。老师傅利落地支起千斤顶,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灵活有力,拆螺丝、换备胎,一气呵成。临别时我们赠他风油精,他好奇地闻了闻,眼睛一亮,竖起大拇指。那一刻,语言与文化不再成为障碍,唯有真诚在人与人之间传递。
然而,严苛的环境中却藏着极致之美。十月的瓦罕,胡杨林尽披金装,阳光透过叶片洒落如星,整片树林犹如金黄色绸缎,与荒漠、绿洲和河流相映成画。车队穿行其间,对讲机里忽然传来《林中的小路》,歌声悠扬,为这片金色世界更添几分意境。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叶什勒池——这面静卧于苍茫群山之间的高原堰塞湖,澄澈如镜,完美倒映着天光云影。日光轻柔铺洒,湖面泛起细碎金斑;微风过处,涟漪柔漾,仿佛大自然正低声吟唱。我们情不自禁驻足,将身影轻轻融入这天地合一的宁静画卷。
傍晚时分,我们抵达并宿于高原小镇穆尔加布。下车便觉寒风刺骨,即便入住当地最好的民宿,也需自烧热水,室外卫生间更显生活之简陋。晚餐是一碗糊糊汤与千年不变的馕,幸得导游从霍罗格带来的一尾鲜鱼,为这顿简餐增添了难得的滋味,也让我们在此地初识了高原生存的粗粝与坚韧。
次日,我们向帕米尔更深处的艾尼小镇进发。午后,车队驶入这座被群山环抱的小镇。风中传来一阵清朗的读书声——源自镇中心那座色彩斑斓的孔子学院。我们循声而去,一个卷发男孩腼腆地拿出他的中文作业,纸页上用工整的塔吉克字母标注着读音。"我想去中国留学,"他轻声说道,湛蓝的眼眸在高原的日光下发亮。这一幕,让风尘仆仆的我们瞬间触摸到了文明的温度与未来的憧憬。
当夜的艾尼,才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何谓边陲之苦。寒风灌入低矮的土房,室内仅靠微弱的炉火取暖。江队就在这跳动的火光前,勉强炒出几个小菜。我们半跪在总桌旁,草草吃完这顿难忘的晚餐。寝室是几间大通铺,粗糙的坦毯难以抵御彻骨的寒意。水冰得刺骨,没有任何洗漱条件,厕所远在院外。我们最终只能潦草刷个牙,便和衣挤在通铺上睡去。
民宿虽然简陋,但那个关于中国的梦想,让清寒的夜晚充满了希望。从穆尔加布的生存课堂,到艾尼的文化窗口,我们看到了生命在严酷中的另一种可能。即便在最严苛的环境中,依然能孕育最纯粹的梦想。窗外的风声中,似乎还回响着那句"你好,我喜欢中国"。
次日清晨,寒意更甚。我们拿着两个冰冷的煮鸡蛋便匆匆上车,告别了这片严酷而又动人的土地。
最后一日,我们驶向新疆塔县。气温极低,墙角结着薄冰。临行前以煮鸡蛋充饥,前路雪山绵延,百余公里路况极差。临近塔国阔勒买口岸时,大货车排成长龙——这是"一带一路"成果的生动写照。2019年10月15日,我们自卡拉苏口岸入境,标志着35天的中亚之行圆满结束。
这四天的帕米尔高原东西穿越,让我们重走了古丝绸之路最南线,既领略了高原的苍茫雄浑,也更深刻体会到了这条古道往昔的艰险。"驰走风沙千万里,一身肝胆向昆仑。"难以想象古时商人骑着骆驼、顶风冒雪穿越这片高寒之地的坚韧。更敬佩法显、玄奘为信仰西行,穿越苍茫天地的精神。
35天的旅程留下了许多珍贵记忆:因着装被伊朗警察劝返的旅伴、用镜头记录时光的摄影师、以文字报道精彩的随行作家、紧握方向盘穿越五国的驾驶员,还有那歌喉动人的刘总金华......是你们,让时光充满快乐,让岁月变得温柔。
五国行遍,山河入梦。吉尔吉斯的湖,乌兹别克的城,土库曼的火,伊朗的诗,塔吉克的山——丝路千年风沙吹过,而我们在这片古老腹地留下的足迹与故事,早已酿成岁月中最醇厚的酒。
"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
天涯未远,山河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