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谷雨, 洋汤河畔已春暖花开,海拔1800多米的刘家湾村各达地自然村还没有完全解冻,万物复苏的激情已迫不及待,似乎都化作了布谷鸟声,“布谷-布谷- 布谷”,在急切的呼唤小山村迟到的春天!
阴湾里大路通向马徐家的一条羊肠小道,还是三十年前的老样子那么狭窄,两个人迎面走来,都需要侧身给对方让路,路的两边野草野菜争先恐后地崭露头角,在迎接“少小出家老大回”的客人,水蒿、蒲公英、车前草、狗尾巴草、苍耳、黄蒿、驴耳朵草、苦蕨菜、灰条菜“浅草才能没马蹄”,但是农村长大的我一眼就能认出,那些是人吃的野菜,那些是猪草,那些喂牛羊的,就像认得村里的同伴一样,全是一张张那么熟悉的面孔,如此亲切可爱!我沿着小路向前走,对面走来的大舅舅满面春风地说:“这本古书是祖传下来的,我给你留了很长时间了,只有交给你才放心,你要好好学习”,我一边双手接过书,一边鞠躬致谢!细细一看,原来是一本线装的蓝底白框黑字的手抄本书,醒目的魏碑体《一号煊》竖立的三个大字映入眼帘,由于异常激动和兴奋,还没有和他细细交谈,突然梦醒,原来是南柯一梦,梦境清晰,仿佛刚刚发生。醒后,心有余悸,于是在他老人家追悼会上我的发言萦绕耳畔。 此时此刻,我敬爱的大舅舅老人家已在西方极乐世界!亲人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以农村传统方式,在这里寄托深深的哀思,送他最后一程。按照辈分,我是晚辈,他既是我的亲姑父,又是舅舅,因排行老大,我们从小就喊他大舅舅,习惯成自然,因此,在今天的追悼会上,我仍然亲切地再喊他一声大舅舅,按照礼俗我们应该跪孝,但是大家在一再要求,盛情难却,恭敬不如从命,还是坐在桌子上,和亲人们共同给他评说功苦勤劳,盖棺论定。
此时此刻,不由得想起了今年过年时,我们亲人们在一起聚会吃饭的那些日子。村里亲戚们家家户户都很热情,从青岛回家的贵义和外面工作回来过年的人,每天都有很多家排队叫吃饭,今年过年正好连续五天我都与大舅舅在一起,我明显感觉今年乡亲们的饭菜丰盛了,山珍海味样样都有,但大舅舅老人家比平时的话越来越少了,也许他是真正的上年纪了!每当看到我们这么多亲戚在聚在一起,又说又笑,老中青幼几代人生动活泼的局面,他不停地说“好啊”!“好!好”!第二天换一家吃饭,同样的局面他又说:“好啊,好好,好得很!”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连续5天,他都是这些话,我感到高兴之余,又感到有些惊奇,平时他话很多,每次我们见面他都要问东问西,问这问那,而今年他没有问那么多,只说好好?!一字千金!这反映出他老人家看到亲人们后继有人,大家友善团结的局面,发自内心地高兴。另一方面,也证明他真的老了,一切都知足了,一切尽在不言中!现在,我才如梦初醒,“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原来,这就是他老人家在即将离开生他养他的这方山山水水的弥留之际,难舍难分地留给人间最美好的遗言,五天“五个好”,这也许是他对我的暗语,所以我今天的发言就概括为“五个好”。
第一好,谓之“好父亲”。他这一生抚养了四儿五女,共计九个孩子,实属不易,尤其是在缺衣少食、生活十分困难的那个年代,养活这么大的家口,这在我们这个大队,甚至全乡、全县来说都屈指可数,生儿育女吃尽了人间之苦,他尽到了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父亲。 而你们这么多的子女大多数都还在四面八方,各干其事,各为其想,还没有给老人家好好地尽几天孝心,谁知他早上起床都好端端的人,突然发病而离世,叫人情何以堪!
第二好,谓之“好丈夫”。小时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觉得他饭做得好,在一个十几口人大家庭里,经常有人客来来去去,或者每当家里有重要的事情的时候,都是他主厨。经常看到他像大厨师的样子,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忙里忙外,在灶台跑前跑后,大大(姑姑)主要任务是攒柴架火,还不停地抱怨他!平时重活累活都是他做,轻活小事才让大大做,大家伙感觉他是一个妻管严,实际上他是疼爱自己的妻子,疼爱自己的家里人,所以他是一个好丈夫。我们这么多的子女,尤其是四个儿子都扪心自问一下,有谁跟得上他呢?
第三好,谓之“好支书”。他当过多年的村支书,是当地有名的马支书,我工作后经常回去看父母大人,他一听说我回来了,就赶紧来找我聊天,他说他最爱跟我聊,一方面听我讲讲时事和新政策,另一方面给我讲他的辉煌历史,他常说他对毛主席最忠诚,在他七十五岁那年,在小女婿的陪同下,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美好愿望,这一生足矣!他对党的路线执行不打折扣,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他热爱村民。他说,有一次他去公社开会回来的路途中,看到有一个老年妇女在公家的地里偷掰即将成熟的玉米棒子,他没敢出声,悄悄地走了,害怕把老大娘惊动吓坏以至于出意外,因为他深深知道那家人是一个大家口,生活十分紧张,吃了上顿没下顿,家里的好多孩子还在等着他的这玉米棒子救命呢,他走到很远的地方,才喊了一声,说:“某某村人哎-,有牛吃庄稼呢,你们赶快去看看噢!”,那老母亲听到有人喊,急忙背上玉米棒子飞快地跑了!他心想啊,他这样做既尽到了村干部保护农业社公家庄稼的责任,又不至于把那个老人家吓得出事。从这一件事情可以看出,他既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也是一个有良知,有爱心,有灵活性的村党支部书记。
第四好,谓之“好村民”。土地下放后,他没有当村干部了,就踏踏实实劳动,勤勤恳恳做人,靠勤劳的双手养活一家人。常记得,他在劳动之余有一个擅长找野中药材的特长,在段家梁上,石板坡,草坡里,大湾沟,大寨子,大梁背后,赖家沟,凉水井……,他的足迹遍布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当说到他历经千辛万苦后找到一窝猪苓、天麻等名贵野药材时候,他边说边笑边比画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他在遇到不平的事的时候,他都义愤填膺、伸张正义,大发雷霆,可从来没有与邻居、与村民发生过口角,在别人看来他是一个好好先生,其实他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村民。你们下跪的这么多孝子对照一下,老人勤劳朴实的作风,厚道耿直的为人,与人为善的家风,自己继承了多少?!
第五好,谓之“好亲戚”。他的姊妹多,他妻子的姊妹多,他的儿女也很多,所以他的亲戚们就很多,在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扯上亲戚关系,他对亲戚们也都和善,帮忙也踏实,他经常走访亲戚,足迹遍布了洋汤汤河、马莲河。我小时候常记得,在天下雨干不成农活,节假日或者其他时候他经常来我们家,他说他喜欢和我父亲谝传,他喜欢听我父亲讲古今,他喜欢听我父亲给村民调解家庭纠纷的经验,还喜欢父亲给村里主持红白喜事时精彩的表席,等等。所以,我从小就对他的印象很深,他的嗓门很大,经常看到的是和颜悦色,没有从没看到他愁眉苦脸,从来没有听到他在骂谁,说谁的坏话,他总爱哈哈大笑,所以他是我们都很尊重的、都很喜欢的好亲戚。你们这么做子女,说句实事求是的大实话,为人处世没有一个跟得上他老人家的!
以上就是在大舅舅追悼会当时的即兴发言。近十年过去了,还时常想起当时的情景,尤其每当回老家时,亲戚朋友摆摆龙门阵时,都必不可少地谈到那天追悼会上“五好”的发言,也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这个梦太清晰了,久久难以忘记,仿佛就在昨天,因而我一直把其当作一个真事情。2022年端午节,二表哥开车陪我回家看望父母亲的时候,我们专门去大舅舅的老宅去转了转,当年有名的四合院只见一片残垣断壁,象征马徐家祖上名望的马端公太师椅不见了踪影,又去他大后人家问老人留下什么书没有?他们说没有留下什么书,原来家里有些祖上留下的古书,在破“四旧”时候全部都焚毁了,感到很失望!
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一号煊》这本书,我对其书名也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查阅了相关古籍。关于“一”字,《说文解字》解释为:“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大哉乾元,起始为一”,概括起来“一”就是“道”的意思。关于“号”,《尔雅》,解释“呼也”,召唤,呼唤,就是号召、呼唤的意思。关于“煊”,《康熙字典》中《集韵》注解:“许元切,音萱”。《说文》:“本作煖,温也”,或作暄,就是太阳的温暖,形容日出,很光明的意思的字。“一号煊”归结起来,就是做人做事要遵循“道”,把它放在第一位,追求道的过程应该光明磊落,要充满生机和活力,像初升的太阳一样,给大地以温暖,给万物以温情,且保持初心,亘古不变。
后来,一位两当的朋友赠我一本王羲之家谱——《王氏族谱》,打开包装时,我眼前一亮,大为震惊,这个线装古本的颜色,书名大小等特征极像梦境的《一号煊》,家谱由南宋理学家朱熹作序,所俢时限上起周朝,下周清代,对一至四十五世王氏一脉各族系、分支进行了系统归纳编辑,详尽记述了王羲之后裔王献之、王凝之等族人兴衰、繁衍过程,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我以为冥冥之中的天意,于是认真拜读内容,我平时爱好书法,利用闲暇时间临摹书上内容,以求在其中悟出什么来。今年,游览五凉故都的时候,在“五凉博物馆”发现一套精美的《凉州词选》线装本,我又眼前一亮,与上述感觉一样,于是购买一套,认真拜读,也想从体悟出一点什么来。也许《一号煊》真是一本书而存在,还需要我上下求索,苦苦找寻;也许只是一个梦,根本不存在,只是激励我学习古人智慧,遵循前辈优良传统的一个意念,一个指引,一种精神,是鞭策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缩影或者意向!
于是计划把自己这几年公开发表的一些作品整理成册,取名曰:《一号煊》。
2023年5月1日于阶州龙吟水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