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蒙昌荣的头像

蒙昌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17
分享

树影婆娑掩藏的岁月长歌

暮春的风掠过女儿碑场老街,吹向镇政府院内两棵古黄葛树。黄葛树展开如巨伞般的树冠,拥抱着和煦的春风。

放眼望去,虬结的枝干宛若龙脊蜿蜒,表面布满了苔藓和地衣。树皮上沟壑纵横,仿佛镌刻着古老的密码,皲裂粗糙的触感里藏着经年的风雨。

层层叠叠的叶片将阳光筛成碎金,树影在地面上铺展,时而被风揉碎成斑驳的涟漪,时而又在静谧中勾勒出神秘的图腾,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不禁让我想要探寻这树影背后的岁月变迁。

清朝道光年间,川主庙的飞檐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檐角铜铃随风轻响。两棵幼小的黄葛树苗被郑重地栽在庙宇两侧,彼时的匠人或许未曾想到,这两株幼苗会与庙宇一同经历漫长岁月。

黄葛树苗接受晨钟暮鼓声响的滋养,根系在香炉飘出的青烟中舒展,树干在木鱼与诵经声中悄然生长。

每逢庙会,黄葛树被红绸与祈福牌挂满枝桠,善男信女们虔诚的祈祷声,随着袅袅香火,融进日渐粗壮的年轮里,与祈愿者共同告慰远去的川主。

阳光与佛音孕育出茂密的绿叶,它们集聚强大的能量,化害为益,缔造出温暖的生活。每一片叶子,挂满了对先主的追思,记录着那段香火缭绕的岁月。绿叶呼唤着和平友好,痛诉战乱和瘟疫,希望“湖广填四川”永远成为历史......

盘虬卧龙般的根须深深楔入隆兴瘠薄的土地,恰似无数只坚韧的手掌牢牢攥住岩层与泥土。当春日新叶在枝干间舒展,枝叶盎然。层层叠叠的绿意里,藏着与 “湖广填四川”移民惊人相似的生命延展。这些远道而来的先民,带着对故土的眷恋与对未知的忐忑,将草鞋踏碎的泥土化作新的家园。他们如同黄葛树的气生根,在陌生的土地上寻找缝隙,哪怕石缝贫瘠,也要用坚韧的生命力穿透桎梏,将根系编织成新的生存网络。当遭遇风雨侵袭,它的气生根会加速生长,从枝干垂落,一旦触及地面便迅速木质化,成为支撑庞大树冠的新支柱。这恰似移民在异乡站稳脚跟的历程 —— 初来乍到的垦荒者们用背篓运土、用锄头开田,在陌生方言的碰撞中建立互助网络,将宗族祠堂与地域会馆化作精神根系。无论是湖北麻城孝感乡的移民后裔,还是来自江西、湖南、广东的垦荒者,都在巴蜀大地上开枝散叶,将原乡文化与川渝风土交融,孕育出独特的移民文化景观。黄葛树一次次见证着川主庙内移民大融合的欢腾,各地移民远涉的伤痛在此愈合。

时光流转,新中国的曙光洒在隆兴这片土地上。川主庙的红墙被刷成明亮的白色,飞檐换成了平整的屋檐,摇身一变成为了小学校。铃声取代了钟声,黄葛树迎来了一群群充满朝气的孩子。

春日里,树下的石桌上散落着课本与野花,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与鸟鸣交织;盛夏时,浓密的树荫成了天然的遮阳伞,孩子们在树下追逐嬉戏,笑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黄葛树看着教室里透出的点点灯光,看着孩子们从懵懂孩童成长为青葱少年,它的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孩子们的每一次进步而欢欣鼓舞,默默陪伴着新一代在知识的海洋中茁壮成长。秋风中,当金黄的黄葛树叶簌簌飘落,校园铺满细碎的金黄。那些在树荫下追逐的身影,那些藏在叶片间的悄悄话,都化作记忆的脉络。每一片落叶都是时光的信笺,记录着稚嫩的笔迹如何变成工整的字体,记录着课间的欢笑怎样在风中飘散。一届又一届的小学生,就像这轮回的秋叶,带着阳光的温度,带着泥土的眷恋,奔赴下一场成长的旅程,而黄葛树依然矗立,守望着新的嫩芽在春风里萌发。

当最后一片黄葛叶飘落,小学校的牌子换成了镇政府的匾额。黄葛树鹤发童年,枝干愈发遒劲,树冠愈发繁茂。晨光中,公务员们抱着文件在树下匆匆走过,偶尔停下脚步,在树荫下讨论着惠民政策;夕阳里,前来办事的居民在树下驻足休息,唠着家长里短。黄葛树目睹着公章盖下的红印,见证着一个个民生问题的解决,黑褐色树皮上,仿佛又多了几分沉稳与厚重,继续在新时代里见证着政务往来与民生百态。

历经二百年时光淬炼,黄葛树依然守护在镇政府办公楼前,把隆兴的兴衰荣辱刻入年轮,把隆兴尘封的故事藏进树干缝隙,憧憬着隆兴美好未来。

此刻,我再次仰望这两棵高大的古黄葛树,暮色给它们披上一层金色的纱衣,树冠如同一座绿色的灯塔,照亮了老街过往与未来。岁月风雨使它们的枝干佝偻,不再挺拔,树皮更加粗糙,但那份坚守的姿态从未改变。它们见过庙宇的兴衰,听过学堂的书声,见证过政府的繁忙,在萧瑟与繁华中,不喜不悲,始终以沉默而坚定的姿态,守护着这片土地。它们是隆兴历史的活化石,是时代的守望者。让我们在树影婆娑间,触摸到时光的温度,感悟到生命的坚韧与传承的力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