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蕲春县边缘,镶嵌着一颗璀璨明珠——青石镇。这座美丽乡村,宛如世外桃源,散发着独特的迷人光芒。每至春天,油菜花海灿烂如金,农耕田圃满蕴生机,蕲河水潺潺流淌,勾勒出一幅原生态乡村生活的绝美画卷,田园风光如诗如画,让人心醉神迷。
农耕,无疑是青石镇乡村生活的核心。在这里,古老的农耕方式代代传承,绵延不息。一块块规整的农田里,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以勤劳的双手,悉心呵护每一粒种子、每一株幼苗,满心期待着丰收的喜悦。
春日里,他们吆喝着水牛,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播下希望的种子;炎夏之际,他们顶着烈日除草施肥,精心守护庄稼茁壮成长;金秋时节,他们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寒冬腊月,他们休耕养地,烧草积肥,为来年耕种悉心筹备。这种顺应自然、敬畏土地的农耕方式,不仅保障了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更传承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农耕文化。年复一年与泥土打交道,人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力量与生命的奇妙,也愈发体会到农民的辛勤付出以及他们对土地的深情厚谊。
河流,堪称青石镇的灵魂。源自四流山蜿蜒而下的大蕲河,与桐梓河、通天河、水车河等大小河流纵横交错,宛如脉络般灌溉着河堤两岸的广袤农田。青石镇的人民傍水而居,与河流相依相生。
春天,河面清澈见底,如一条条银色丝带蜿蜒环绕着村庄田野。河水潺潺流淌,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古老而动人的故事。夏日,孩子们在河中嬉戏玩耍,捉鱼摸虾、打水仗,欢声笑语在乡村的蔚蓝天空中回荡。三姑四婶、大娘二娘则在河边的石块上搓洗衣裳,一边捶打,一边唠着家长里短,分享着生活的喜怒哀乐。河流,不仅是乡村生活的幸福源泉,更是村民们心灵的寄托与情感的纽带。
山脉,是青石镇的脊梁象征。蕲春县太平森林公园,主峰云丹山海拔达1240米。这里瀑布飞泻直下,怪木姿态各异,奇石嶙峋,妙趣横生。站在峰顶极目远眺,只见云蒸霞蔚,群峰竞秀,景色壮美。盛夏时节,山上最高气温仅28摄氏度以下,且无蚊虫滋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得此地成为避暑胜地,每年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有省市、地市及县里单位组织的团队,也有拖家带口前来的家庭。每至酷暑,太平森林公园便迎来一年中游客高峰。夜晚,水库两边灯火通明,大小酒店张灯结彩,笑迎八方宾客。各种美食、小吃纷纷登场,热闹非凡。这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也有力带动了青石镇的经济发展。
这里不仅是一方钟灵毓秀之地,更是人文荟萃的故乡,孕育出无数闪耀历史长河的才俊。青石镇大樟树村,是国学大师黄侃的故里,因村中有两棵近300年树龄的大樟树而得名。这两棵大樟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气势非凡,几百年来流传着无数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黄氏一门七教授”,正是因为这两樟树带来的福荫。如今,此地已成为蕲春县重点文化保护区,既是当地一大奇观,也是人们休闲、旅游、娱乐的好去处。
近年来,在新时代春风的吹拂下,在历届镇党委领导班子的整体规划与发展推动下,青石镇涌现出不少新农村发展的典范村,其中梅铺村与大屋村尤为引人注目。
四海盛锦山庄坐落于梅铺村板桥珑。十五年前,大学生蔡盛明怀着回报故土的热忱,从国外引进优良猕猴桃品种,组织村民开垦荒山,采用有机肥料悉心种植,成功培育出“黄心猕猴桃”。如今,猕猴桃连年丰收,通过互联网远销国内各大城市。正所谓“山是死宝,人是活宝”,昔日的荒山,在家乡人的辛勤耕耘下,已然变成了今日的金山银山。
站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不禁让人深思:一个地方的经济繁荣究竟源自何处?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还是勤劳智慧的人民?在青石镇,答案不言而喻。
我坚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青石镇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它将继续保留原生态的乡村风貌与独特文化魅力,吸引更多人士前来创业,共同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乡村发展新画卷。
20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