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东一个静谧的小山村里,坐落着一座温馨质朴的农家小院,院里住着老五叔一家。男主人老五叔,为人勤劳憨厚;女主人秀娥,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五婶,心地善良;他们还有个活泼可爱的女儿翠花,村子里的人习惯唤她小花。家中还有一位特殊成员——阿黄,一只威风凛凛的大黄狗。
阿黄是老五叔几年前在路边偶然捡到的。当时,它只是一只瘦骨嶙峋的黄毛小狗,老五叔用一碗米粥,将它带回了家。时光流转,几个春秋一晃而过,阿黄已然成为这个家不可或缺的一员,大家都亲昵地唤它阿黄。
老五叔每日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虽无暇与阿黄嬉戏,但每次从田地归来,总会亲昵地摸摸阿黄的脑袋,传递着无声的关爱。五婶对阿黄照顾得细致入微,时常把家中的美食分些给它。小花每次放学回到家,总会第一时间搂住阿黄,与它亲昵互动。阿黄就像小花的贴身保镖与亲密玩伴,陪伴她度过了无数快乐的童年时光。
阿黄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聪明。它对村里的每条小路、每块田地都了如指掌,仿佛整个村子都是它守护的领地。每天清晨,阿黄都会跟着老五叔去田间。它静静地守在一旁,看着老五叔劳作,偶尔追逐田埂上翩飞的蝴蝶,自得其乐。一旦有陌生人靠近,阿黄便立刻警觉起来,竖起耳朵,发出低沉的吼声,守护着主人与这片土地。
每到傍晚,阿黄总会准时守在村口,盼望着小花放学归来。远远瞧见小主人的身影,它便兴奋地飞奔过去,围着小花又蹦又跳,还不时用舌头轻舔小花的手,仿佛在倾诉一天的思念。小花也亲昵地搂住阿黄的脖子,兴高采烈地和它分享学校里的趣事。
记得那年五月初,十三岁的小花瞧见村子里的三姑、四婶们,清晨上山去摘野笋,到了下午回来时,个个都挑着大包小袋,收获满满。小花见状,心里羡慕极了。于是,她跑去跟五婶商量,也想上山去摘野笋。一开始,五婶担心小花年纪小,怕她在山上摔伤,说什么也不同意。但小花实在太想去了,软磨硬泡了许久,五婶最终拗不过她,只好点头答应。
第二天清晨,小花兴奋得不得了,扒拉完一大碗饭,便拿上两个蛇皮编织袋准备出发。五婶心疼女儿,用手帕包了两个地瓜,轻轻塞进袋子里,嘱咐她饿了就吃。小花应了一声,便匆匆上路了。
到了山上,摘笋的过程让小花快乐无比。她越摘越起劲,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既不觉得累,也不觉得饿。笋子越收越多,袋子也变得越来越沉重。不知不觉,太阳渐渐偏西。小花背着沉甸甸的笋袋,准备下山。然而,山上荆棘野刺丛生,一会儿钩住她的衣服,一会儿又钩住袋子,没走几步路,她就累得气喘吁吁。突然,小花脚底踩到一块乱石,整个人连同笋袋一同摔倒在地。顿时,脚底一阵钻心的剧痛袭来,鲜血顺着脚底缓缓流了出来。此时,天色渐暗,而自己又无法行走,小花急得大哭起来。
就在小花感到无助的时候,突然,“汪汪”的叫声由远而近传来。小花心中猛地一亮,听这声音,是阿黄!果然,几分钟后,阿黄气喘吁吁地出现在小花眼前。小花激动得一把抱住阿黄的脑袋,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就在这时,五叔和五婶顺着阿黄的叫声,也匆匆找到了这里。
然而,岁月无情,阿黄也渐渐老去。它的身体不再如往昔那般矫健,眼神也变得浑浊。可即便如此,阿黄依旧坚守着自己守护家园的职责。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三个小偷趁着夜色潜入村子,企图偷走村民鸡圈里的鸡。阿黄最先察觉到异常,不顾自己年迈体弱,对着偷鸡贼大声狂吠,试图叫醒沉睡中的主人和村民。小偷们恼羞成怒,拿起棍子朝着阿黄的头部狠狠打去。阿黄毫不畏惧,奋起反抗,与小偷展开激烈搏斗。
搏斗中,阿黄身上多处受伤,但它始终没有退缩。最终,主人和村民被阿黄的叫声惊醒,纷纷赶来,赶走了偷鸡贼。而阿黄,却倒在了血泊之中。
小花抱着阿黄渐渐冰冷的身体,嚎啕大哭,悲痛欲绝。五婶端来一碗温水,轻轻擦拭干净阿黄身上的血迹;老五叔找来木板,为阿黄做了一副棺椁。整个村子的人都为阿黄的离去感到惋惜和悲痛,他们为阿黄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葬礼,将它安葬在村子后面的小山坡上,希望它能永远守护这个它深爱的村庄和家人。
多年后,小花带着父母亲离开小山村,前往大城市生活。但每次回到老家,她总会来到阿黄的坟前,久久凝望。童年的美好时光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阿黄的身影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阿黄不仅仅是一只狗,它更是家人,是朋友,是那段纯真岁月里最温暖的回忆,永远鲜活地存在小花心中,无法磨灭。
2025.3.29(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