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铺村,藏在大别山的褶皱里,像一枚被时光遗忘的翡翠。它静卧岁月深处。今天,我用笔触给大家当向导,一起去拜访它吧!
从青石镇出发,过青石大桥向南行驶,一路山势渐高,林木渐深。车窗外的风景由平坦的垄田渐渐变为起伏的丘陵,到了原桐梓乡地,梅铺村便近了。再从桐梓乡向北行驶约6里路程,到了灵山桥,桥的西端,即是梅铺村。
灵山桥是由一块块300斤的方石块拱砌而成。走过桥身,可见石头上锈迹斑斑,灵山桥历经五十年的风霜洗礼,依然稳固如初,默默承载着村民与车轮的脚步。此桥是梅铺村人民出行、购物的主要通道,也是附近村民们夏天的避暑闲聊的好地方,梅铺村漂泊他乡的游子们总以灵山桥为归乡的路标。不管是多少年未归,这座桥及桥那头里的人家,始终是心中永远的牵挂。
这些年梅铺村,在新时代改革春风不断吹拂下,一幢幢宽敞明亮的住宅楼迎风而立;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垸连垸,路灯亮在家门口;一垄垄肥沃泥田,层叠环绕。放眼远望,处处青山如黛、炊烟袅袅、鸡鸭成群、瓜果飘香。梅铺村是如此的宁静、安然、自在而又活色生香。
每年谷雨过后,天还是蒙蒙亮时候,勤劳的农民纷纷起床。他们头戴斗笠,肩挑秧苗,迈着轻快的步伐奔向田间。男男女女们卷起裤腿,弓着腰,一株株秧苗在他们灵巧的指尖下,整齐地落入水中,一幅绿色的画卷在田野间缓缓铺展。
一阵微风吹过,新明叔伸着腰杆凝望着一株株在风中摇曳身姿的绿苗,他咧嘴笑了,皱纹里夹着汗珠。田埂上,他的小孙子正数着飞舞的蝴蝶,一只,两只……
中秋节后,田野上,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一阵阵秋风吹过,泛起层层金黄色的波浪。天刚蒙蒙亮,前支书梅礼志早早来到了田间。他紧握镰刀,动作娴熟有力,每次镰刀划过稻秆时,发出干脆“嚓嚓”声响。这声音和二十年前他父亲挥刀时一模一样。只是如今,满地的金黄被他拍成短视频,传到在北京城里儿子的朋友圈。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不仅有辛勤劳作的身影,更有温暖人心的情谊。
梅铺人不善言辞,却极重情义。邻里之间,但凡听说,谁家遇到困难,大家便纷纷行动起来,有钱出钱,无钱出力,共渡难关。八年前,老支书梅福生身患重病,村民们个个踊跃捐款,最难为可贵的是,那些在外打工的村民也都在微信上进行捐款。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用这句话来形容梅铺村人民团结友爱的精神品质,是一点也不夸张。虽然今天,老支书舍我们而去,但村民们那种淳朴的情义,却永远存放在每个人的心间。这种人间的善举,如同冬日里一抹暖阳,温暖着每一个村民的心。
每年重阳节,村支书吴保军提前一天就嘱咐各组长把本组七十岁老人接到村委会欢聚一堂。村医梅传生不顾本职工作劳累,逐一为每位老人测量血压,叮嘱饮食禁忌,嘘寒问暖。尤为可贵的是蔡盛明、梅习红、梅小虎三位老板不顾县城往返颠簸之苦,送来爱心捐款与油、粮。
寡残疾老人老五叔从父母官手中接过红包的时候,激动得哭出声来。这一幕幕人间真情在梅铺村天空飘荡,通过手机“抖音、微信朋友圈”传到千里山河之外,牵动着无数颗游子的灵魂。
这就是典型的新时代的梅铺村。“梅铺村的爱,永远在路上”,我心中禁不住一阵阵赞叹!
桐梓河是梅铺村的主要河流,一年四季流水潺潺。每当初春,河滩上绿草如茵。乡亲们将牛羊赶到河滩,任其自由啃食。朝阳初升,洒满碎金,波光荡漾,与岸边的绿草和牛羊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礼池叔常常站在桥头抽烟,望着潺潺河水流过。他眯着眼,吐一口烟圈,自言自语道:“这水啊,是梅铺村的恩人,每年秋干的时候,河堤外一百多亩禾苗奄奄一息时,全靠它来救命”。
梅铺村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农业,种植水稻、小麦、玉米、黄豆、花生、芝麻、油菜,同时养殖鸡、猪、牛、羊。近几年,在“乡村振兴”的推动下,村支书吴保军结合本村土地资源实际情况,通过多方位分析,大胆成功地邀请本村成功人士蔡盛明回乡创业,引进国外优质猕猴桃品质,在板桥垄金凹这片荒山开疆拓土,成功建成“四海盛锦山庄”果园基地。
想当初,听说要在这片荆棘丛生的荒野之地种植猕猴桃,村里几位老人直摇头。直到第三年挂果,金灿灿的果子换来了钞票,大家才确信这“洋玩意”能致富。
然而,要让猕猴桃真正打开市场,实现经济效益,网络销售的开拓至关重要。“四海盛锦山庄”老板与吴保军书记多次协商,在本村成立了电商运营小组,成功在京东、淘宝、拼多多等主流网络平台开没了梅铺村猕猴桃官方店铺。
为了提升梅铺村的知名度和猕猴桃奇异果的吸引力。他们邀请专业摄影师,以梅铺村的青山绿水为背景,拍摄该果从种植、管护到丰收的系列宣传照片和视频,突出产品绿色、纯天然、高品质的特征。同时,利用抖音、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吸引了大量潜在客户关注。他们还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如新品折扣、满减优惠、买一送一等,吸引消费者下单购买。
如今,梅铺村的猕猴桃已经在淘宝、拼多多等网络平台远销国内各大城市。为梅铺村“乡村振兴”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也为梅铺村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柱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天的梅铺村在村支书吴保军与主任梅习华、蔡小红、彭美玉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民生聚民心,共建带富,如春风化雨般促进了梅铺村的多元化发展,梅铺村一天一个样,日子越来越红火!
晚霞染红天际时,村委会广场上的音乐声与欢笑声交织在一起。那些曾经在田间弯腰插秧的手,如今正随着节拍轻盈舞动;那些曾经挑着稻谷的肩,此刻正因欢笑而微微颤动。灵山桥下的流水依旧潺潺,倒映着两岸崭新的路灯,也倒映着村民们舒展的笑颜。
2025.4.24(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