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梅焕生的头像

梅焕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27
分享

探秘大别山

生于大别山脚下,大别山那如诗如画的容颜是我童年最美的背景板,她甘甜的乳汁滋养着我长大。可在心底,总有一份遗憾如影随形——我从未真正贴近她,抚摸她的纹理,聆听她的心跳。时光匆匆,一晃我已阔别故乡四十余载。

今年盛夏,我与五友相约,踏上归乡之路。我们沿着红色旅游路蜿蜒而上,一路的景象让我心生感慨。路旁荒芜的老房,在岁月的侵蚀下破败凋零,残垣断壁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它们是岁月沧桑的忠实记录者。下行一段的军工路,虽还宽敞平坦,但再往上走,那些记忆中的景致,如大树、牛鼻眼石、凉风洞、圆椅石以及青蛙石,竟都消失不见了。我的心隐隐作痛,要是早些年有人重视,加以妥善保护,这些自然景观必然会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继续上行,道路愈发狭窄难行。想必是村级资金有限,道路未经周全勘测设计,显得破旧且险峻。当车行至凿壁之处,远处的横岗山映入眼帘。雨后的青山,宛如刚出浴的美人,清新秀丽,翠绿的山色仿佛能滴出水来。刹那间,心中涌起一股冲动,恨不能即刻飞身与她相拥,重拾那份久违的亲切感。

沿着水泥路,我们来到了八斗水库大坝。眼前的八斗水库,像一面被时光磨损的铜镜,倒映着支离破碎的云影。裸露的坝石,如同老人松动的牙齿,透着岁月的痕迹。而那铁网围栏,锈迹斑斑,恰似锈蚀的记忆栅栏,再也围不住当年桐梓人夯土筑坝时那震耳欲聋的号子声。今年,这关乎万人饮水的水库,供水保障恐又面临挑战。极目望去,水库四周茂密的森林被浓雾轻柔笼罩,宛如披上一袭淡雅的素装,如梦似幻。翠绿的楠竹错落其间,散发着清爽宜人的凉意,让人心旷神怡。那潺潺流淌的小溪,一刻也不停歇,悠然弹奏出悦耳的音律,仿佛在演奏一首永恒的自然之歌。

从库坝前往库尾南面,土路的状况竟比水泥路还要好。南面天麻种植区域星罗棋布,每一块零星地块都被整理得井井有条,像是被精心雕琢过一般,仿佛一幅精心绘制的田园画卷。昔日热闹的张家村,如今仅余三户人家,房屋坍塌破败,一片断壁残垣之景,往昔的烟火气息已然消散得无影无踪。新开辟的小道沿着山势蜿蜒而上,不知通向何方,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遥望着那高耸入云、仿佛伸手可触天的仙人打坐的状元峰,路途尚远,只怕余生难有机会亲身游历,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山道转弯处,我们遇见一株野梨树,果实青涩瘦小。同行的老王说,这是1958年饥荒树,是逃荒人吐的梨核长出来的。六十年来,它结的果永远又苦又涩,却年复一年地开着最洁白的花,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艰苦岁月的故事 ,又像是在坚守着什么。

八斗水库,这座在20世纪70年代于桐梓人民手中诞生的人工水库,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是智慧与坚毅铸就的人间奇迹。当年,桐梓人民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肩挑背扛,用最质朴的方式,在这片土地上雕琢出这颗璀璨的水利明珠。没有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全靠一双手和坚定的信念,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让荒山变水库,让梦想照进现实。

作为后人,站在这座凝聚着先辈心血的水库前,我们深感责任在肩。我们理当以敬畏之心悉心保护,以科学之法合理利用,让它不仅继续滋养着这片土地,更能在时代的发展中持续发挥作用,将这份福祉代代相传,使其恩泽惠及后人,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永恒纽带。

返程途中,自凿壁俯瞰山下,万千房舍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五彩斑斓,大别山的壮美风光尽收眼底。车行至伢洞,我们下车再次观赏。洞内漆黑深邃,难以深入,唯有清脆的泉水叮咚声传来,仿佛在诉说着神秘的故事,引人遐想。转瞬间来到凉风洞,儿时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时,总会俯身轻啜一口清甜的泉水,稍作休憩,而后眺望梅塝塆那几棵饱经岁月的百年古樟,它仿佛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诉说着往昔的历史典故,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迁。

告别已然变迁的八斗村,我们来到油茶小镇的桥上村。映入眼帘的是大片新植的油茶树,它们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充满生机与活力,仿佛在预示着这片土地美好的未来。路旁,一位孤苦的老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老人略通医道与风水,与我们交谈时,向我们倾诉了油茶种植老板的横行霸道之事。这位余姓老板,其父身患喉癌,生命垂危,竟妄图在其父离世后,将其葬于老人母亲的坟茔之上。此等行径,天理难容,实在是欺人太甚。我好言劝慰老人,让他莫要轻信传言,想来那老板也不敢做出如此胆大妄为之事。

老人娓娓道来,说常有风水先生持罗盘在此探究。此地乃大别山主脉分支而下的小山脉尽头,至桥上村王垅而止,地形仿若展翅欲飞的天鹅,其母便葬于形似鹅头的山丘之上。放眼望去,地势开阔,确有天鹅昂首游弋之态。然而,风水之说,难辨真假,我也只是权当故事,静静聆听罢了。

老人热情挽留我共进午餐,看着他那饱经风霜的面容,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与老人道别后,我们来到大屋村十二窊山下的棠树岭。这里,一位远嫁黄石市的老姑娘怀着对故土的深情,回乡创办了一座康养中心。目前,该项目正处于紧锣密鼓的规划建设中,据估计,已投入资金超千万元。第一排已建成8间风格雅致的包间,第二排12间正在精心装潢,后续待建工程仍有不少。这座康养中心承载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美好期许,有望成为令人向往的养生胜地,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大别山,这片我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宛如一条生生不息的动脉,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拥有宜人的生态环境。八斗、大屋、桥上等地,各具独特魅力,旅游健身、种植加工产业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正逐步成型。郑山、云丹山、界岭等地,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宛如人间仙境。

下山时分,如墨的暮色悄然蔓延,将郑山与界岭的轮廓,晕染成一幅诗意的水墨画卷。微风轻拂,康养中心新栽的油茶苗沙沙作响,那声音仿佛是岁月深处传来的回响,恰似当年知青插队时所唱的山歌变调,在耳畔悠悠回荡。

就在这一瞬间,我心中忽有所悟:所谓故乡,并非仅仅是一片地理意义上的土地,它是祖先们于漫长漂泊后,在时光深处觅得的精神原乡。而我们,正以当下的行动,为未来的乡愁添砖加瓦、深耕厚植。这份对故乡的深情,如同薪火,在岁月的长河中代代相传,指引着我们在时光的旅程中,铭记来路,笃定前行。

2025.6.26(来自村支书梅礼志初稿修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