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梅焕生的头像

梅焕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24
分享

花甲之年学车记

儿子在电话里多次劝我考驾照,可我如今已是63岁的老人,考驾照有什么用呢?一则我平时很少出门,二则考驾照还会增加消费,三来年纪大了开车也不安全,实在觉得没必要去考。然而,家人一直鼓励我,再看看当今社会飞速发展进步,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于是便萌生了考驾照的念头。

我从手机上下载了驾校软件,在模拟考试中反复练习。按照规定,连续两次达到90分就可以参加正式考试。刚开始,我只能考到80分,经过不断练习,成绩一次比一次高,后来连续十多次都能达到90分以上,于是我决定报名。

我选择了安鑫驾校,教练是个90后的小伙子。他在桐梓周边十里内颇有名气,带出的学员多达两千多人,而且学员考试的合格率很高。他人很和蔼可亲,还和我同姓,算是家门。我第一次和他接触时,他就热情地向我介绍考试流程,并建议我报考C2照。

科目一规定需要刷12课时,我为了学扎实,刷了20多课时,额外补学了7课时。我预约的科目一考试时间是3月10日。那天,我和龙溪村的小李一同前往车管所考场。排队入场后,大约20分钟,我就做完了100道题,成绩合格,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大孙子在电话里兴奋地说:“爷爷,你拿到驾照后,开车带我出去玩呀。”听他这么说,我心里甜滋滋的,像灌了蜜一样。

两天后,教练通知我去练车。初次练车,教练先教我如何握方向盘,认识左右转向灯,调试车窗,使用后视镜和刮水器,接着又教我挡位、手刹、脚刹以及油门的基本操作要领。在之后的几天里,教练教我跑圈、直角转弯和倒车入库。练车时每个项目都以精确到厘米的数字为依据,只要稍有偏差,考试就会失败。

教练对我这个年龄段的学员很有耐心,会根据每个人的身高特点“量体裁衣”,把练车时间放宽,直到操作没有误差为止。经过我多次练习,直角转弯和倒车入库等项目基本熟练掌握了。不过,侧方停车和曲线行驶这两个项目,需要到总校去训练。科目二有12课时,科目三有9课时,还要求行驶260公里,这些我都完成了,接下来就准备参加考试。

第一次开车去县城,教练坐在副驾驶位置,我紧张得一路上都不敢说话。教练安慰我说:“别害怕,有我在旁边呢!你只管看前面的路,尽量看远一些,看路的走向来转动方向盘,到转弯处提前减速。车辆启动前或者变道时,先看左后视镜,再看右后视镜。”

到了总校后,我先熟悉了一下倒车入库,然后练习侧方停车和曲线行驶。这次参加考试的一共有四人,两个考C1照,两个考C2照。下午5点训练结束后,教练带我们去熟悉考场,为第二天的考试做准备。他把每条线路、每个要点都详细地告诉我们,还叮嘱我们要注意的各种事项。

考试当天,我们一行四人6点就都到达了考场,教练7点也到了,8点考试正式开始。上午10点轮到我考试,因为太紧张,我的手心都是湿漉漉的。我抽到的是2号线,第一个项目是倒车入库,我感觉自己完成得还不错,可出库后语音播报显示210秒超时,不合格。这时我一下子就懵了。到了第三个项目曲线行驶,我脑子一片空白,点位全都模糊不清,车轮还碰到了路边沿石,发出声响。这时,安全员给我调整到3号线重新考,3号线比2号线好一些。但当我第二次进行直角转弯时,压了实线,语音提示成绩不合格。安全员都为我感到惋惜。当时,我心里难受极了,同行的小李都能通过,我平时训练并不比他差呀。

小李科目二通过后,就准备考科目三。这次,有一位女子补考,教练让我也去参加科目三训练。上午练习灯光,下午进行实际道路练习。这次训练主要以他们两人为主,我在一旁跟着观摩。结果,他俩都通过了考试,我真的很佩服小李。第二天回来的路上,小李对我说:“老梅,你就是太紧张了,平时你练得比我还好呢。”

科目二挂科后,要10天才能再次预约。在继续训练的同时,我也预约了科目三考试。这次一起考试的,C1照是一位00后的吴姓大学生,C2照是我。科目三考场在管窖那边,第一天,我俩把三条线路各自跑了两遍,只有一号线合格。下午5点,我和小吴坐着校长的车回县城住宿,两人睡一间房。晚上,街道上噪音很大,加上心里压力不小,我俩都没睡好。小吴笑着调侃说:“这简直就是花钱来体验人生。”早晨5点,我俩就起床了,洗漱完后简单吃了点早餐,6点就赶到了考场。为了放松心情,我沿着考场中心慢跑了5圈。7点教练到场,让我俩每人跑一条线,看看哪条线更适合自己。

8点考试准时开始,10点轮到我,在我前面考试的是位女孩。我和女孩同时上车,我坐在后面观摩。那个女孩动作娴熟,每个项目都完成得很好,最终成绩合格。通过这次观摩,我也有了一些收获。

轮到我考试时,我坐上驾驶室,做好一切准备后,开始模拟灯光考试。语音播报:“夜间路边停车。”我竟然把示廓灯拧成了关闭状态,第一次就挂了;第二次考试,又因为灯光操作不当扣了5分,路边停车距离大于30公分扣了10分,最终成绩85分,还是不合格。

四次考试都挂科,感觉自己真是一败涂地。我不禁问自己,60多岁的人了,何必去受这份挫折、丢人现眼呢?难道是我和开车无缘,还是有什么不好的兆头?这种失败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我。十多天过去了,我还在反复琢磨:“也许我真的有些病态”,是不是大脑神经有问题,如果真是这样,难道我的生命就只有70岁?也或许这是一种幸运,说明开车可能确实潜藏着不安全因素,这样想想,也许也不一定是坏事。人生就是这样,任何事情都要反复思考,就把这当作我人生中的一次特别体验吧! 


2025.7.20(初稿来自家乡的村支书梅礼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