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孟毅的头像

孟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09
分享

金沙羊肉粉

2025年5月中旬在上海松江区出差之余,我去看望嫁到这里的姑姑。走到姑姑家附近的街道,一阵羊肉的香味扑鼻而来。我抬头一看,是一家羊肉粉馆。门面不大,白色门头上写着“金沙羊肉粉”几个红色大字,简单明晰。“不知道正不正宗。”我嘀咕着走向这家粉馆。羊肉粉是贵州人最受欢迎的小吃之一。无论是贵州金沙城区还是乡镇,只要有街道的地方就会有羊肉粉。

小时候去金沙禹谟赶场,父亲会带我去吃羊肉粉。我每次都不顾汤的温度,大口吃着,发出“嗦嗦”的声音。父亲则叫上二两酒,边吃边饮,不时把碗里的羊肉夹给我,叫我慢慢吃。后来长大了,读书毕业后去外面工作,每次回到家后,也必定会去吃上一碗羊肉粉。沉浸在回忆的思绪中,我走进粉馆。馆内条条板凳依桌排开,辣椒罐、酱油瓶、醋瓶、筷子篓……齐刷刷放在桌面上,与老家的陈设没多大区别。一个二十多岁的女服务员正在收拾桌子,煮粉的男人和她年纪相仿。

我站在厨房窗口前说:“你好,整碗粉!”内心的期许让我情不自禁地说成了家乡话。“咦!是老乡,煮碗羊肉粉?”店主惊讶地笑着,用地道的毕节话回答我。然后他抓了一把我要的粉放入竹篓勺,在熬得脂白的羊汤中烫煮,又往大碗里放入食盐、酱油和花椒面。回过身,把竹篓勺提起,把粉倒入碗内,放上几片肥瘦相间的羊肉,再用长勺舀上秘制的红油辣椒,和上一两勺滚烫的羊汤浇在碗里,最后洒上葱、蒜苗、芫荽。只见又白又胖的粉条浸在鲜红的油汤里,红油与几丝青绿间,氤氲着鲜美的香气。

我把热腾腾的羊肉粉端上桌,轻轻打开辣椒罐,用勺子舀出辣椒面加到粉里,这也是我多年吃羊肉粉的习惯。调好口味,我拿起筷子,夹着白嫩的米粉和喷香的羊肉大口吃起来。我又听到自己吃粉发出的“嗦嗦”声,米粉的清甜与羊肉的鲜美在舌头上跳跃。趁着空隙,年轻的店主走出来用乡音和我攀谈起来,原来他是金沙老乡。“以前都没见过你,第一次来吧?味道正宗吧?”我一边吃,一边点头说:“辣椒面要是煳辣椒就更好了。”金沙的“煳辣椒”很有讲究,是用柴火炭灰炒制,炒到辣椒表皮有点“焦糊”状,再制成面,辣椒的鲜香与炭火味交织,别是一番风味。

店主连忙点头,“要改进。”提起金沙的羊肉粉,店主介绍:“这羊肉粉香不香,取决全在一锅汤。吃羊肉粉,得把汤喝上。说起,羊肉粉做法:每家都有独门的香料药材,和羊骨一起炖汤,这个期间还要不断放入鲜羊肉炖煮,既提升汤的鲜味。炖好的羊肉从锅里取出切片,而羊汤就让它保持沸腾,熬得越久味道越是鲜。金沙老家的矮脚黑山羊,绿色生态食材,香得很哦。我兴高采烈微信结账离开。走出粉馆几步,就听见店主在门口大声说:老乡,想吃就过来!我回头点头笑着,汇入人流步行街,朝姑姑家走去。

见到姑姑,和她一起聊着家常,提到了那家金沙羊肉粉店。姑姑说,像上海这种大城市,来自各地人群客往较多,很多贵州老乡这里创业,看准餐饮这个行业商机,羊肉粉也自然深受大家欢迎的特色美食。原来,姑姑也经常去吃羊肉粉,思索家乡味之情。而我也是很幸运的,初来乍到上海异乡,就品尝到了家乡美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