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已巳年六月廿二夜,天气实在酷热难耐,实在难以入睡,望月思及往事,不自觉想到了童年时期在老家的一些趣事。
我的童年大多很长的一段时期都在一个小山村,那里环境幽静,地处深山之中,若论起环境,那便是山间树木郁郁葱葱,山下田野绿油油。唯一不好的便是农村的通病,崇山峻岭之间交通不便,像城中的基础设施那些便更是没有了。而因此这也就造就了村民穷困,一年四季不是务农,便是外出打工,这对父母来说压力巨大,但对年幼无知的我们来说,却并无多大的影响,该玩就玩,该乐就乐。
我家所处的村子叫大坡村,贵州的村子各户之间相隔便有些距离,有的隔得很近,像我家和我大幺爸间便隔得很近,因为两家用的是一处房子,这房子还是我爷爷传下来的。我父亲那一辈子弟众多,光是男丁就有八个,人多力量大,这话说得不假,但现实情况是,这条件实在是不太怎么样。在我家斜对面便是另外一个村,叫黑桃寨,看这布局,说远不远,说近他也不近。
到了我这一辈,我们家就有姊妹三人,我排在中间,上有一个兄长,下面有一个与我只相差一岁的妹妹。我哥是村里第一个考出去的大学生,那时候在村里可是传开了,常常让我们作为榜样。可惜我不及他们,兄长和妹妹都考起了大学,只有我是专科,后来经过努力专升本成功,这才处在一个平台上。
最开始的时候我爸妈除了务农以外,还会时常卖鸡蛋,做一些小生意。等我大哥考上大学时,村里人都还时常说:“那彭家卖鸡蛋都能供出一个大学生,实在了不起。”
但是后来我哥步入大学以后,卖鸡蛋已经供应不起大哥读书的学费了。我父亲便去了煤厂做起了工人,那段时间我很少见到他。
二
那时候小学读书,村子离学校很远,我们人小步也小,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赶路。有时候走得慢了,迟到就在所难免了。这还是没碰到雨雪的天气,道路泥泞,山路湿滑,鞋和裤子是不能幸免于难的,统统换了新装,染了新色。有好几次我没带伞都是淋着雨去的,先前的时候都会快点跑,到后来觉得跑也跑不过,便宠辱不惊,改为走了。至今回想起来,被雨淋其实挺舒服的,畅快淋漓。只要不感冒,书没淋湿就好了。
冬季下雪时,虽然冷,但小孩贪玩,恐怕是最喜欢冬天的了。读书路上踏雪而行,路上结的冰你可以慢慢滑着去学校。到了学校操场,才是最为欢快的,因为水泥地上结了一层冰,男孩子都在上面滑冰,个个生龙活虎的,就是摔了也不妨碍玩。可惜学校为了学生安全,通知学生回教室上课,等下课的时候,大部分都被太阳融化了,还尚存的一些边边角角也被老师用铲子给铲了。这下男孩子们滑冰的梦也是随着那冰块一起碎裂,最后慢慢的融化,改玩其它的游戏去了。
读书时穿着我们方言所说的“母鸡鞋”的棉鞋,冒雪而行,我常常想到自己是小说中的大侠,在雪中漂泊。但“大侠”也是血肉之躯,在那寒冬腊月也是不幸被冻得生了冻疮,可是自己又不以为意,最后冻疮破皮化脓,晚上疼得睡不着。然后白天又不怕冷了,穿着破棉鞋就敢在堆满雪的院坝里跳来跳去的。现在想想,我都佩服我自己不怕冷,甚是执着,如此反反复复,终于是挨到了春天,冰雪融化,天气回暖,我那冻疮也慢慢好了。
三
小学中午的时候最喜欢出校门闲逛,不是上山摘果子,就是去山洞内探险。后来因为有了营养午餐,学校管理也越发严格,也就偶尔出去看看。
当然这常在校外逛,哪能不湿鞋。让我最为记忆深刻的是大夏天去田里捞“田鸡”,结果“田鸡”没吃到几个,跟同伴打闹一失手之下,掉到了田里。慌忙之下,奋力拔腿,结果用力过度,那新买没几天的凉鞋就这样掉在了那又软又深的淤泥里。
等我爬出来后,忙往田里摸,但水已浑浊,摸了半天硬是没找到。最后同伴出了个馊主意,放掉那些浑浊的水,但中午时间太短,水还未清,上课铃声已响。我只有一只鞋子在,又哪敢回学校,只能一直在那里摸鞋,结果水更浑,鞋子也没摸着。到最后我终究还是放弃了,一只脚穿着鞋,另一只却是光着脚的。
到学校就被老师发现,自己把头低得低低的,等老师教育完了。下午放学老师亲自带着去了案发现场,一个年级比我大的同学帮我把鞋捞了出来。可惜鞋已经坏了,等回去的路上,老师是这样教导我的,原话记不清了,但大体还记得。
“你把农田的水放了是不对的,农民伯伯种的水稻就是我们的粮食,你把水放了就会影响水稻的生长。”
教育完我,他又拿着我那只坏了的凉鞋端详一会儿说道:“你看看新买的鞋子也坏了,回家怎么办?”
我心虚的说:“这鞋原来就有点坏的。”
老师教育我不能说谎话,回去原原本本的说,承认自己的错误,看能不能把这鞋子修好。
就这样,我提着我那一只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家了。在路上我一直想着该怎么给爸爸说,结果不用我劳神,我那嘴快的堂哥已经先我一步告诉我爸了。我在半路就遇见了我爸,他先是好一番训斥,然后顺手就折了一根苦蒿杆,我因为做错了事,自知这顿打是逃不了了,所以也没跑,挨了两下,觉得吃疼,就急忙往前窜,这才侥幸少打了几下。
回到家,没想到这一天吃上了过年才能吃上的米饭。父亲还在一旁数落,说我弄的那些水稻就是大米饭,说我怎么好意思吃。我也深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心里暗道再也不去那个地方了。
就这样我鞋掉田里的事全校皆知,恐怕是这个小学唯一一个将鞋掉在田里的。也算是创造了这个小学唯一的特例,就是性质不太好,不是什么光荣的事。
四
在农村时,家家户户都养有家禽家畜,许多家养的都是牛,而我家养的是马。在我的记忆里,一匹是枣红母马,她是我家的第一匹马,一直养到家里没有太多粮食供养她时,才将她卖掉,也是为了给她找一个新家吧!她算是我家里面的一大功臣,听说以前经常跟着我爸去驮煤干活。她还生了许多小马驹,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生的一匹小黑马,那猫可是活力十足,跳来跳去的,我爸他们都犯怵。
当我的同伴们都去放牛时,我也偶尔跟着我哥他们去放马,我甚至在马背上骑过呢!那时候觉得在高处就是不一样,看得远,而且坐着舒服。尤其是让我想到了电视剧里面的将军们就是坐着高头大马冲锋陷阵的,顿时就颇为自得。只是我哥他们害怕马惊了将我掀下来,把我给弄伤,只能在上面坐一小会儿,就被抱了下来。所以每次大哥骑着马从家门口飞奔时,我也是有些羡慕的,原本想着在大些我就能去放马了,到时候就没人在管我骑马了。但谁知家中粮食不够,已经养不起马了,不得不为其挑选新主人,而我就失去了放马和骑马的机会。
因此家里面也就没什么家畜可以放养的了,不过却还能跟着同村的孩子去放牛。我们家后面翻过一个山坡上有一个草山,犹如草原一般甚为平坦,且水草丰盛。我们最喜欢在这一处放牛玩耍,甚至可以从早饭玩到天将黑之时才回家。
而我家对面也有一座小山 我们在那放牛的时候还折了一些树枝青蒿搭了一个小棚,原想着当天就在那里睡了,还能体验一下小屋情况怎么样?可是彼此家长一喊,就全部各自回家了。当夜就下起了大雨,第二天便有一同伴的家长找到了那小屋,原来同伴的衣服忘拿了。等我有时间上去看时,发现那小草屋还挺结实,没被风雨吹塌,就是漏雨,里面都是湿的,住人是肯定不行了,若住在里面肯定得淋成“落汤鸡”了。
我们放牛除了玩一些小游戏外,最喜欢的还是去找那些果实吃,除了冬季外,好像每一个季节都有,我至今还记得一些果子的名字,什么“白地萌”“羊舌头”“沙糖果”“刺梨”“红刺萌”……至今回想起来那酸甜,当真是口中生唾,美妙无比。只是可惜自从搬家以后,这些野果子便再也没吃过了,当真是不无遗憾啊!
五
那时候我家住的还是土房,这种房子冬暖夏凉,在农村依稀可见,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水泥平房也越来越多。这土房就越发显得落伍,下雨天时常漏雨,屋内常用盆罐接住。后来在一个夏天的某日夜晚,不但大雨倾盆,还刮起了大风,我大幺爸家旁边的一棵大树被吹倒,砸到了房子。
天明以后,大人们虽然把那树木移了下来,但终究是破了一个口子。风雨便顺着那个口不断的侵蚀,到最后竟弄出了一个大窟窿。虽然那窟窿大部分在我大幺爸家那面,但两家房子连在一起,又如何能躲得过去,在风雨的侵袭下,迟早也是不能住人。这也是为何我家在生态移民搬迁时,会第一时间响应的原因之一,实在是条件紧迫,更重要的是机会难得。
六
随着国家的发展,农村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我所在的大坡村,先后生态移民于城市。我在五年级上册时告别了我的老家,告别了我的同学朋友们,这让我在很大一段时间闷闷不乐。从一个很熟的地方到一个新的环境,总是需要适应的,而在这其中,我时常会想到在老家农村的时光。
到如今大学已到大三,离开老家已有十一年之多,在这期间,我一回也没有回去过。不是我不思念老家,实在是忙于学业,而且山高路远,我又有晕车的毛病,便一直也未去过。
不过我大哥和爸妈们去过,听说村里面人很少,许多没去过的地方已经杂草丛生,甚至有人高了,人很难过去。不过我听他们说村中通了马路,还未搬迁的村民们新修了房子,还种植了核桃等作物。现如今大坡村是越来越好了,生态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幸福。我常常在想有时间一定要回去再好好看一看,同时也在心里祝愿生养的大坡村会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