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永叔,乃是“唐宋八大家”之中宋朝大家中按时间排序中的第一人,在其《欧阳修文集》中,收集有十四卷文,其中有赋、书、序、寓言、杂文等。或许宋朝是理学兴盛之始,所以他的文章篇幅颇长,其中运用了许多典故说理,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但那是要看得懂之人才能体味其中妙处。我虽然也喜读古文,但其中也有颇多不懂之处。只能谈谈自己略得的感悟。
这其中有为天下而上书权贵,也有为亡故之人所写的祭文,从中也能看出其是忧国忧民,重视友情之人。此外他的文还有一大特点,那便是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游记。其中《醉翁亭记》正是我们高中语文学习的篇目,“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可见其真是于情于山水,沉醉于其中。诚然,在心情不佳时,或许一醉方休正是一时解脱之法。
此书收录之文,我比较深刻的是卷三《论、辩》中的《正统论》。说起正统,这便是统治者以安民心,使自己的权力所得合法,以便更好的统治。不过说实在的,历朝历代,皇位继承似乎就没有正统的。就拿有记载的中国第一个朝代来说,有文献就表明禹是打算禅让于伯益的,结果被他的儿子启取代。从此“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因而夏启的得位也不正。
远的不说,就说欧阳修所处的宋朝,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代了后周,逼那小皇帝禅让与他,才有了宋朝。虽然后周皇室柴家得以保留,安享富贵,但赵匡胤还是得来不正。尤其是最后的“斧声烛影”,赵匡胤莫名其妙的驾崩,其子没有得继皇位,反倒是当叔叔的赵光义当了皇上,至此太祖一脉就失去了皇位。这个不用深究,一看便是得位不正,不符正统之说。
不过天下大势本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新的朝代推翻旧的朝代,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生死拼死,残酷至极。能从角逐中获胜者,都是其中的强者。而且王朝末年,往往都是吏治腐败,统治者骄奢淫逸,这也就导致了百姓生活困苦,百姓不得不揭竿而起,其实在我看来这也符合大争之世,譬如明太祖朱元璋应天而起,起兵讨元,得了江山,便是符合正统。
其实宋太祖陈桥兵变虽有点不太厚道,但相比历史上的改朝换代,死伤是很少的。而且他保下了前朝皇室,也算是仁主了。不过其弟赵光义,我实在对其没有好感,其一是因为“斧光烛影”,得位不正。其二便是其表现,尤其是对契丹的战争,丑态百出。而且有宋一朝,重文轻武,遭外族所欺,实在是一大憾事。我常想,若是宋朝能平等对待文武的关系,也不用四方之敌,一个也打不过。可惜历史已然定型,我也只能是想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