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是我在今天的课堂上才有所了解,但查阅文献后发现,国外很早就开始进行这样的教学了。而中国也在几年前明确提出了议题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提出,是对教学的一大改进,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运用到课堂中的反响极好,学生们都喜欢听这生动有趣、形式多样、参与感强的思政课程。这对培育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认同等方面有着不小的好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认为其有几大好处:一是讲思政课,而不单单讲思政课。因为思政课是一门综合性不弱的学科,他涵盖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如语文、数学、历史、科学等等。进行这种有议题的教学,更能突出鲜明的主题,如讲红色文化传承,可找相关历史事件作为议题进行教学。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视野,同时还能更加直观的学习知识,培养家国情怀;二是富含逻辑学,方便学生对知识的层层深入的学习与了解。我们学习一个知识就要知道他的含义、发展历程、最后的总结,这一教学历程逻辑清晰,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若加一些事例,进行深入解剖,那学生学习便更加深刻了;三是活动多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如小小判官、情景演绎、观看视频图片发表感悟等活动,他们亲身体验以后,感触更为深刻,将知识很好的融入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欢乐之中,潜移默化之下学习到了新的知识;四是课后作业多样,富有新意。而且实践性强,很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便不但教会了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能增强学生语言沟通、动手操作等综合能力。五是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进步。因为要做好这议题式教学,就需要查阅不少的文献资料,这对丰富教师视野,增强教师知识储备是有极大好处的。
我觉得它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这种教学方法在中国兴起的时间较短,还处于探索过程,城市与乡村全面普及,还需要更多优秀的教师,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二是这种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知识储备等是一大挑战,那许多的文献数量众多,跨度大,有不少还是跨学科的,教师非一朝一夕所能彻底掌握,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三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若是参与竞赛,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那应用于现实教学时却是有诸多限制,因为教师还有其它工作,也要休息与生活,若是每一门课都要采用这种议题式教学,时间与精力恐怕难以允许,所以在我看来难度不小。
以上便是我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的感悟,总的来说,若是真正的能够施行这种议题式教学的话,它的好处是很大的。但每一次的进步,它都有着诸多的阻碍,不过我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这些困难一定都能克服。最终将这议题式教学全国推广,应用到培育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身上,我很期待这样议题式教学学生成长的结果。同时我自己作为未来思政课教师,也深感压力巨大、责任重大,我将尽我所能,努力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这些知识的积累,广泛阅读书籍,打好扎实基础,为中国未来的教育事业尽我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