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古往今来,骨子里都是刻着家国情怀。那一封封书信,承载了亲情、爱情、友情,还有那高尚的爱国之情。每一封书信,仿佛真如信中所说的“见字如面”。我这一段时间读了一本书,其名字真的就是《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此书分为“家”“国”“情”“怀”四篇章,它确实是人真情的流露,我每观看一篇,都为其中内容所感动。这其中有的是将士临战前的告别信,有的是追求爱情的情书,还有的是远赴塞外,远离故乡的离别信。其中还有那感人至深的便是李真抗击病魔时所写的信,读起来当真是感人啊!
在书中林觉民写给妻子的信,我在很小的时候便读过,那时候就感动得不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现在读起来依旧如此,令人感伤无数的英烈舍小家而为国,他们那么的年轻,是多少人的丈夫?是多少人的儿子?更是多少人的父亲啊?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而付出了生命,离开自己爱的亲人与家庭。我想这封林觉民写给妻子的信,无论流传多久,始终是感人至深的。
我最喜欢的一句是王昭君写给汉元帝的信中的那句话,“关门汉月,以雄妾梦,生离死别,玉门无期。”是啊!过了玉门关,就真的远离了家乡,从此以后便是一望无际的黄沙了,抬头望去的虽然是同样照射汉地的明月,但终究不在故乡了。王昭君一个柔弱女子,担负起了大汉天下的兴亡,为两国的和平而付出心血。她曾自比霍去病、傅介子,我觉得就从其勇气与取得的成绩,她确实能与之相比。
当然这些信中也有我叹息的,叹息的是什么呢?是那乾隆皇帝的狂妄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回复英国国王,其结果呢!闭关锁国的中国在其后两世便被英国给叩开了国门,当真是老而昏聩,骄傲自满,中国有此劫,跟他的关系也不小。
我不认同的则是严峰写给读者的信,认为有些书不必读,其中有的说得对,有的我便不赞同。如那中国古典小说,除他所选的那几本外,其它的竟都不行,我便不这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这么悠久,我就不信那些书籍没有可取之处,其这样说,实在是太过于绝对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余光中写给莎士比亚的信,其中讽刺意味极强,让人看后大笑不已。博学多才如莎士比亚来中国讲学,也是因为文凭太低,没有学术论文而拒之门外。暗暗讽刺当时的中国看重学历,而不重视真才实学者,读后除了笑外,也是让人深思了起来。
这便是中国书信的魅力,每一篇都让人感动,让人伤心落泪,让人捧腹大笑,让人感到了其中的真情实意。在我的心中,他们都是无价的,因为它承载了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家国情怀。读了以后我心痒难耐,总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要留下一封信,尤其是在我最后的时刻,我总该世界,给亲人留下些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