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月云的头像

月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18
分享

学《中国史》之感

吕思勉所著《中国史》,按时间顺序从远古写到民国,涵盖了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等等。甚至于每一国,每一个民族的起源都有所涉及。可以说包容性极大,其中有趣的便是各族的起源,其中就有生于天神,生于野狼的,很有意思。我对这本厚厚的《中国史》有几大感悟,都是我读完整本后所有的感触。

一是讲到宋朝历史时,写岳飞等中兴四将时,我略有不赞同之处。岳飞与韩世忠抗击金人,乃是忠义之士的代表,可在其笔下却并不是这样,觉得他们并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反倒是说起秦桧这一奸党的好来,说他是为大宋着想。在我看来却并非如此,我觉得他应是金朝送回来的奸细,金人看中了他的软弱与奸诈,送回大宋作为内应,以此削弱大宋实力的。他害死了岳飞,本就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不管理由如何,后世之人是不会认同老先生所说的。

二是近代晚清的抗击外辱,国人从上至小的愚昧确实是一大因素,乃至是官员的贪赃枉法,制度的腐朽都有很大的原因。但是我认为是清朝的统治者软弱性太过明显,没有一点长远目光,可以说是鼠目寸光了。对于列强的和战之策,时战时和的,不光本国官员兵将们时常糊涂,恐怕就是那些外国洋人也是搞不懂清王朝权贵皇帝们所想。打仗跟求和跟玩似的,只要吃了败仗,快打到京师,那就急忙投降,事后能又轻启战端,可是呢又打不过。要我说,要打便以举国之力,天南海北的跟洋人战上几场,即使不能取胜,也得显露中国国威,让洋人不敢轻举妄动。要和,便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努力积蓄力量,等时机成熟,在一鸣惊人也不迟。可惜那清朝末代皇帝都是生长于皇宫之中,能有什么远见,像荣禄所说的练兵是为防家贼,刚毅说什么令把天下送给外国人,也不送给汉人,看看这说的都是什么混账话,清朝有此权贵大臣,怎能不灭。那一次次的割地赔款,让那些列强跟闻着血腥味的狗一样,都想要咬下清朝这个垂垂老矣的老人身上几块肉。

四是清朝的藩属国问题,御敌于国门之外,总比在自家地盘上开战的好,损失也会小一些。更何况这些视中国为宗主国的藩属国,本就是中国的屏障,可以阻隔列强的渗透,使中国不用与列强直接接触。若是清朝能保住这些藩属国的独立性,则只用面对东南沿海远渡重洋而来的列强,这样还好应对一些。可惜清朝并无此高瞻远瞩的目光,朝鲜、越南等藩属国一个个被列强所渗透,到最后使中国四面树敌,顾此失彼,当真是失去了许多的先机啊!

五则是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这个时候可以说是以一个“乱”字形容,国内军阀割据,混战不断,国外列强虎视眈眈,划分势力范围,逼迫中国借款等等,反正是要在中国身上讨一些便宜的。这一幕幕当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怎一个“乱”字了得。

此便是在《中国史》中的所悟,历史果真是个大染缸,那些个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事,让人眼花缭乱的同时,也能让你从中有所领悟。当你以一个旁观者观看时,那是何等的清晰,何等的愤慨。可惜历史终是成为了历史,读史便是学史,厚植家国情怀,明其中之理,把握当下,继往开来,便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