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一书,从名字上看就取得极为有意思,乃是书中的三个女子,分别是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此书常被人说成淫秽之书,在我看来是此人并未细细读过,这里面却有性的描写,但却不多,也不知是不是被删减过的缘故。此书内容丰富,可以说是世情小说之最,从里面可以学到不少待人接物之道。尤其是书中的背景是在北宋末年,其中出现的服饰、习俗、语言、宗教、医学等文化的描写,正好可以作为研究北宋末年社会历史的参考。
这书中人物众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各行各业都有,有僧侣尼姑道士、媒婆妓女、武将文人、泼皮无赖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不同的性格,给这一部小说增添了不少的光彩,也让读者沉浸于其中。不过这其中的人物,并没有一个完全的好人,都是可怜人,但却都有自己的可恨之处。
就说这其中的男主人公西门庆,是男角色里面出现最多的人,此人如何呢!骄奢淫逸,专一的挖墙脚,勾搭女人,与其有关系的女子不少,而且其挥霍无度,颠倒黑白,贪赃枉法,为官不正,这样的人死了也是不冤,就是断了香火也是正常无比。但他也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念及旧情,就比如他对李瓶儿的思念,就可见其还算有点情。他的死也是奇特,在我看来其主要是死于荒淫无度,被酒色掏空,再加上潘金莲的索取无度,以至于雪上加霜,最后就这样死了。而他一死,原先那些围着他转的狐朋狗友,手下家仆妾室等,树倒猢狲散,没有反戈一击者都算是好的。这也算是一场人性的大选择,因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得真是一点不假。
在众多女性之中,李瓶儿死得最为无辜,其有贤妻良母的气质,可是却一直隐忍着潘金莲的欺压,殊不知在那深宅大院,一点不争就是断送了自己与孩子。而与之相对比的就是潘金莲,这是个极为淫荡的妇人,可以用泼妇一词来形容,心狠手辣,心机深沉。古语云:“娶妻当娶贤。”西门庆纳此女子,就是取了一个祸害。最终西门庆丢了性命,跟她关系不小。
此书也与《水浒传》似有相似之处,武松杀嫂替兄报仇,去往梁山为盗,大体与《水浒传》相同,只是细节处不一样。比如《水浒传》里武松回到清河县是杀了西门庆这一对奸夫淫妇的,可是《金瓶梅》中却是武松吃了官司,刺配孟州牢城营充军。
还有西门庆的正牌娘子吴月娘,前期也是不管事,好在后期或许是因为有了李瓶儿的前车之鉴,开始转变了性儿,不然那最后出家的孝哥儿也是难得保全,其结局还算不错,儿子虽然出家为僧,但到底还是能够寿终正寝。至于女性中我最喜欢的当属韩爱儿,其对陈敬济有情有义,从一而终,最后甚至做到了毁伤面目,出家为妮,实是女性中的典范。
男性人物里,我最为喜欢的是周秀,其为武夫,真正做到了武将为国死边野。那时金人入寇,他能死于战阵,也算是死得其所了。也没听说其有什么不法之事,顶多是其家人倚仗周秀之威作威作福而已。要说在那一些诲盗诲娼的男性人物里,其当得起一股清流,没给赳赳武夫丢脸。
这便是我读《金瓶梅》的大体感悟,从中就可看出北宋末年的衰落,世风日下,官员贪赃枉法,尽走一些门路,全然不以真才实学者为官,像那四大奸臣有甚本事,专一搜刮民脂民膏,粉饰太平,欺上瞒下。像那蔡京朝贺时说的那些冠冕堂皇的马屁话,我这后世之人读起来都能觉得脸红,其却能如此流利的说出,当真是好厚的脸皮。如此种种,北宋焉能不亡,从那时的社会情况中,就很能看出不少的危机,可惜那些的奸党把持言路,清廉正直者遭受打压排挤。徽、钦两宗也是草包,竟然如此信这班奸党,真以为天下太平,以至于国破家亡,受金人之辱,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要怪也只能怪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