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母亲一位朋友的女儿,省卫校毕业被分配到海北州祁连县工作。我第一次知道了在地图上,在青海省的西北方向有一片狭长的土地,一个叫做祁连的地方。
在三十年后,我第一次抵达祁连县,这个位于祁连山中段腹地,因为陌生而显得神秘辽远的地方。
我试图记录下在祁连山和自然的每一次相遇。
巨石上的石苔花
在流动的大河边,有许多青白色以及灰褐色的大石头,石头上密布金黄色和深棕色、墨绿色的苔藓。
同一块巨石上的苔藓可以有多种。金黄色、橙黄色以及灰白色的那种,看起来很薄,也不容易抠下来,花纹也更加好看一些。百度以后才知道它们叫做石苔花,可以入药,有补血养肾、清热解毒的功效。
另外一种黑绿或者翠绿色的,摸上去毛茸茸的,有一定厚度和光泽的苔藓,你可以用手轻松地撕下来。它们和石苔花混杂在一起,在巨石上形成了神奇而美丽的图案,像是自然界的神笔画在岩石上的一幅幅色彩浓烈的油画,而且每一幅都不一样。
我拍了几张长满苔藓和石苔花的巨石照片留作纪念。
我想这是汲取了天地日月的精华,而凝聚成的一种自然景观。凡在自然中存在的,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
一些水,流过我们
我对水这种物质有着天然的喜爱,当看见一些清澈的水在溪涧欢快地流淌,我会由衷地感恩上天的恩赐,它给了人类生命,给了生命自然,给了自然辽阔而壮美的景色,让我们得以延续这天荒地老的岁月。
沿途,我们经常能看见水,一条大河或者一些小的以及更小的溪流。
那天我们沿着一条溪流在山谷里行进,从一些崖缝的冰盖下面流淌出来的溪水,宁静而清澈。我们沿着水逆流而上,沿着水,看见更多水边的事物,那些石头、泥土和杂乱生长的植物,偶尔匆忙路过的野鸡和羚羊。
水,无比清澈,我把手探进水里,捧一口水喝,甘甜如饴。
世界很大,人心很小,小到我的眼睛和心里只能看见或记住一些微小而简单的事物。
但是,我却要记下风的味道,水的模样,野草的清香,记住在祁连一路走来看见的所有生命。
后来当我在地图上搜寻自己走过的地方时,有那么一丝的恍惚。是的,我们每天都在遇见,可到底是我们路过了水,还是水遇见了我们呢?
风过峨堡
去祁连,总要花时间在峨堡小镇做短暂停留。
我一路数着我们走过的地方,每一处的停留之地。
峨堡古城,是古丝绸道上的一个驿站,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边陲小镇。据说这是一座建于元代的城池,这里曾经异常繁华,街市热闹,车铃叮当,马嘶驼鸣,南来北往的客商们穿行其中,促进了小镇的商业繁荣,使得小镇有了远古而厚重的历史记忆。
今天的峨堡,站立在这方土地上,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站在古城了望前方,我想象着在过去了的远古岁月中,无数的客商和旅人,他们南来北往,在小镇留下自己的脚印,留下无数被风吹散了的生命故事……
这时候心中就会浮起万千感慨。
一年又一年的风啊,风吹过这里的山崖和草原,吹过这狭长而寂寞的驿路,风过峨堡,我似乎听见历史的铜板在风里叮当作响。
与一丛马兰花对视
在扎麻什乡郭米村,我们度过了一个遍地都是马兰花的下午,阳光遍地,阳光像金色的河流一样流淌着没入草丛深处。
我们在草丛中拍照,这里有太多的马兰花了,它们一片又一片,一丛又一丛,生长得恣肆而狂野。于是思绪闪过童年的山野,马兰花,这是陪伴我整个童年时代的花,是我记忆中不能忘却的蓝色花朵。
同样吸引我的,还有紫色的杜鹃花,黄色的金露梅,红色的锦鸡儿,粉色的报春花,以及有着银灰绿小叶子的沙棘树……这里有太多的植物,只要看见风温柔起来了,就都开始迫不及待挤挤挨挨地盛放。
我看着马兰花,思绪里闪过一首久远的童谣: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
一株马兰草的生命,无数野生野长的生命,它们随着季节而荣枯,风来了雨来了阳光盛开,你来你的,我自芬芳……这是多么朴素而实在的微小生命。
当无数微小的生命集合起来,就会生长出一股强大的力量,那是让我们为之惊叹的自然界生命的力量。
崖缝里的生命
捡石头的上午,看见许多生长在崖缝里的草,不知道名字,但我拍下它们存在手机里。
嫩绿的,油绿的,褐色的,鲜黄的,紫红的叶子……每一株野草都自有芬芳。
草的形状也是不同,叶子细长,叶子扁圆,草茎密布细小的绒毛,叶面上布满纤细而规整的叶脉……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外貌。
但它们被我们统称为野草。野草从大石头的侧旁,野草从两颗紧挨着的岩石的缝隙里,野草从粗硬干涸的土地上,野草从一片砂砾堆里顽强地生长出来。
每一株野草都是有性格的,它们最共同的特点就是坚忍和勇敢。
它们一定很辛苦吧?一定是蓄积了全身的力量才冲破地面上的各种阻力,在岩石的边上长出向上的绿色生命。
于是干枯的河滩和荒漠因为这些野草而变得生动起来了,阳光喜洋洋的,小虫子小鸟们也一起欢悦起来,连路过的我们看见野草,也想要俯下身子带着敬意轻声地问候一声:你好啊,亲爱的小草!
浸润风雨的石头
从祁连归来,我带回一块青绿色的石头。石头是椭圆形的,上面点缀着墨绿色的斑纹。这是一块可以拿来当作镇纸的石头。
有时候看着石头,就仿佛看见了祁连的山川,奔流的大河,悬崖缝里生长出的绿色生命。
这块石头,它寂寂地卧在河谷里,不知道沉默了多少年,它身上一定吸附着天地日月的精华,才形成了点状的墨绿色斑纹吧?它在一个诗意怒放的清晨,被无意间路过的我捡了回来。
我不止一次地凝望这块石头,它多么粗糙啊,却又无比坚硬。它在被风化、被侵蚀的沉积过程中,成为现在的模样。
这是一块看起来普普通通,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的石头。在漫长的岁月中,它被祁连的风吹过,被自然的雨打过,经历了无数次的季节流转和日夜更替,才有了今天这样自然而独特的纹理……这石头,宛若一本无字的书,记录着关于自然界的点点滴滴。
当然,不仅仅是我手中的这一块,自然界无数的石子,它们或圆润光滑,或棱角分明,或巨大或微小,各有不同的形状和纹理,也各有不同的遭遇。
现在想来,石头的命运宛若人的命运,你遇见了谁,谁找到了你,一切都是天意。
那些树
那些站在林间的树多么伟岸啊。
在沿途的路上,在野生动物救治中心,在珠固乡的寺沟管护站,在黑河源,我看到那么多的树,那些红桦和白桦,那些山杨,那些高大的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以及更多不知道名字的矮小密集的灌木丛。
我看到它们,它们绿意盎然,它们有生动的叶子,有挺拔的枝干,有无比强壮的根系,有在贫瘠的土地上拼命向上生长的勇气。
当然,我也知道,这里的每一棵树木都被人类呵护着,它们背后,是自然守护者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望的背影。
人生真的需要努力啊,哪怕一棵树,哪怕山崖间的一颗石头,哪怕巡护员们用脚步丈量出来的青春。
各种树木都在努力地生长,在祁连山的怀抱里,它们各有姿颜。根扎在土地上,便有了踏实而沉稳的树木的一生,它们不会轻易地放弃自己,哪怕白雪皑皑,漫长的冬天裹挟走所有的绿意。
那么,如果有来生,请做一棵树吧,离开这人间的纷扰,去做一棵把根扎在泥土里的树。树可以仰望蓝天,可以迎风而立,可以与日月星辰对谈,与雨雪夏风相拥,可以让自己顽强的生命站立在高山之巅或流水之畔……这一定,是人类不能想象的极致浪漫。